張玉棟
(商丘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河南 商丘476000)
從世界范圍來看,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科技情報工作發展相對于農村地區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嚴重滯后,科技情報發展水平和速度與農村社會經濟結構發展的不平衡,已成為產生諸多社會矛盾問題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當前中國面臨的一個既現實又緊迫的問題。在科技創新的大背景下,在現代工業部門和傳統農業部門并存的今天,在難以輕易跨越城鄉鴻溝的發展現實中,如何利用科技情報工作的先進性逐步發展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使之與科技興農發展戰略和國家科技情報創新工作有機銜接,已成為當今時代下統籌我國城鄉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項重大課題。
目前我國科技情報工作在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科技情報工作在社會事業各方面的支撐作用都很有限,不能有效地為社會保障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在現實的工作中各級科技情報部門用于實地調研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工作設備的完善程度都十分有限,導致掌握的相關信息不多。因而在構建社會保障體系的具體工作中缺乏全局性的決策和詳細的實施措施,難以改變科技情報信息供給不足的現狀。
由于科技情報信息不對稱,廣大農民對社會保障了解有限,對科技情報在構建社會保障體系網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從而導致廣大人員參保積極性不高。
在科技創新的大環境下,雖然我國科技情報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廣大科技情報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沒有得到相應提升。經常出現相關人員面臨一些問題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不能準確回答參保人員提出的具體問題,這極大阻礙了科技情報工作的關鍵作用的發揮。
科技情報工作在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總的目標是以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為主題,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健康、持續發展,促進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是農村社會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到目前為止,我國仍沒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農村社會保障發展的滯后性,已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瓶頸性障礙。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得到發展和完善,特別是近年來政府在扶貧開發方面高度重視,使我國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得到初步建立。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科技情報工作在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支撐作用應定位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服務社保體系工作決策層的宏觀決策;二是為組織實施和指導層提供信息服務,提高農村社會保障工作實施的準確性和成效;三是為一線的社會保障工作和管理層提供信息服務,強化情報工作在社會保障工作中的信息技術支持和導向作用;四是為城鄉對接提供信息服務,架設城鄉經濟融合、相互協調發展的信息路橋;五是提高農民社會保障意識,提升整體教育水平,通過多種渠道建立情報信息平臺,實現農村社保工作教育的遠程化。
科技情報工作對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支撐作用的主要內容是推進社會保障工作的信息化,是應用科技情報先進成果改造傳統社會保障工作,提高社會保障工作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為社會保障乃至整個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注入科技情報等各種所需要的信息,提高農村各項指標發展全過程的科技水平。從以上科技情報信息在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中的作用分析出發,結合我國社會保障工作的現狀和實踐,研究人員一致認為,要實現情報工作在社保體系建設中的支撐作用,使其能與社會保障工作發展的需要準確對接,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有效利用科技情報網、辦公自動化系統、視頻會議系統、宏觀決策專家支持系統、網絡數據庫等方式,提升科技情報的自動化水平,提高科技情報的技術指數,進而大大提升決策層服務的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加快情報傳遞速度,使政令、信息更便捷、有效、及時地傳達到執行層。從而使情報工作能夠有效發揮在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的統籌作用。
建立能夠縱深到基層的服務平臺,包括科技情報網絡、計算機網絡、情報員隊伍建設、情報信息發布窗口建設、專家咨詢服務平臺等,使信息能夠“進村入戶”,真正融入到廣大百姓生活當中,便民惠民,為科技情報工作者和社會保障人員提供第一手的相關信息,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工作的實用性和精準性發展。
從業人員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科技情報工作的成果,要建立完善的業務培訓系統和績效考核管理機制,轉變觀念,拓寬思路,從根本上提升從業人員的思想認識水平。充分發揮輿論作用,大力宣傳在構建社會保障體系過程中引入科技情報工作所帶來的本質性變化,使廣大參保人員意識到社會保障是有制度和技術作為支撐的,能夠起到應有的保障作用,從而調動其參保的熱情,提高其參保的積極性。
目前,我國農村正處在變革階段,正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從傳統農村向現代農村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科技情報工作起著關鍵作用。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科技情報工作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全面推進小康社會發展和加快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社會基礎,可以說,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黃金發展時期。但是,從整體上看,現在的科技情報工作水平和發展成果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具體工作中,科技情報工作絕對不能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改善的不協調因素。因此,必須大力提升科技情報工作水平,以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從而實現科技情報工作在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支撐作用。改革始于農村事業的發展,成敗則取決于科技情報水平的高低,現階段我國科技情報工作發展較落后,大力提升科技情報工作水平任重而道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都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與水平演繹了一場人類歷史上波瀾壯闊的偉大變遷,中華民族用三十多年的時間走過了其他國家或地區幾百年的路程,這種發展被全世界稱為“中國奇跡”。而科技情報工作在中國現代化發展當中可以說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F階段,農村社會保障工作已經進入了以信息時代為背景,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科技發展為支撐的新的歷史時期。隨著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認識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針的實施,科技創新的技術支持和情報信息的導向服務在今后的農村社會保障工作乃至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中都將發揮至關全局的重要作用。
[1]孫文基.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48.
[2]韓俊.中國經濟改革30年:農村經濟卷[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286.
[3]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R].人民日報,2007-10-22(1).
[4]劉斌,張兆剛,霍功.中國三農問題報告[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
[5]Gould WTS.Rural-Urban Interaction In the Third World[M].Building from R.U.I.N.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livepool,mimeo,1985.
[6]吳小武.當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構想[J].湖北社會科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