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總目錄(1-5期)
●刊首
學校應加強體育特長生文化課的學習馬世鋒(1-1)
從有“wei”到有“位”賀妍穎(2-1)
應讓“不安全”教材回歸課堂李筍等(3-1)
我的幸福教育夢什么時候能實現?張勇(4-1)
慕課適合體育課堂嗎?周網稱等(5-1)
●教學長廊
當代學校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郝紅忠等(1-4)
以《投擲壘球》為例談體育創意教學謝逢超(1-5)
排舞教學應重視基本舞步的講授唐曉義(1-7)
把“態度評價”融入體育課堂,有效提升課堂效益鄭永華(1-8)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田徑教學中的運用研究梁國文(1-10)
廣播操教學要好不要快汝波(1-12)
關于抓好體操基礎教學與練習的幾點思考李斐等(1-14)
評價工具視野的體育課堂有形言語評價技巧豐國富(1-15)
生成性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和運用盧毅煒(1-17)
提高學生跳繩成績的高效做法趙建華(1-19)
突破傳統授課模式創公體體育教學新方法徐光飛(1-21)
淺談遞進式教學在體育課堂中的運用劉軍(1-23)
例談新課標形勢下激發學生體育課堂學習的興趣策略運用李彥等(1-24)
望聞問切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王仲春(1-26)
利用廢舊輪胎上好夏季體育課袁玉清等(2-4)
優化競賽三階段,讓體育課“活”而不“亂”周潔瓊(2-5)
健美操教學中引入“創編”環節的實驗研究楊敏等(2-6)
進一步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品質”的策略研究陳輝(2-9)
課堂調控小智慧換個名堂贏“療效”王真珍等(2-12)
對高中體育選項班課堂紀律管理的探討梁光日等(2-13)
中小學體育說課中的“七說”王曉霞(2-14)
巧上一節橫劈叉的體育課梁光棟(2-16)
淺談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比賽案例的剖析張炳川(2-17)
地方民族傳統武術實用實戰技術教學實驗研究黃亮明(2-18)
體育教學中個性化教育研究與實踐花啟揚(2-20)
對墻投準在籃球投籃技術教學中的運用王磊(3-4)
中學體育教師教學反思因子沈長春等(3-5)
集體備課備什么孫福生(3-7)
體育類微課程開發的必要性研究周建軍(3-8)
高中體育田徑模塊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劉偉明(3-11)
例析體育教學中比賽法的運用誤區與對策翁婷(3-12)
論納西族體育游戲的分類、特點及教學應用原則和春云(3-14)
高校公共體育排球課之快樂體育教學研究岳鳳霞(3-17)
體育教學與三杯“茶”晁恒(3-19)
有效提升職初教師體育課堂教學能力的策略研究干懿潔等(3-20)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習的六條“必經之路”王竹平等(3-22)
淺析影響廣州體育學院排球普修課扣球技術教學效果的原因高玉花(3-24)
八年級女生800米跑教學策略分析周孟卉(4-4)
初中學生體育課堂互助情感形成策略思考湯忠倫(4-6)
淺析閩南童玩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陳江淮(4-7)
淺析體育微型課優點與缺陷祁鋒(4-9)
論比賽教學法在體育課上的優化策略朱中堯(4-11)
水平四――遠撐前滾翻教學的建議與思考孫建杰(4-12)
中小學體育小課題研修的“著力點”高義梅(4-14)
運用游戲法培養學生健美操音樂節奏感岑葉波(4-16)
“喊叫”在教學比賽中的功用亓仲臣(4-18)
淺談“問答法”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趙世瓊(4-19)
創新評價主體,激發評價活力曹凡(4-20)
例析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的謹言慎行顧海濤(5-4)
論微笑教學藝術在中學體育課堂上的運用梁衛軍等(5-5)
淺談初中學生柔韌素質“課課練”羌霞(5-7)
應聘教師如何增強說課的自信潘新杰等(5-8)
社會體育專業本科生實踐能力培養策略研究王美紅(5-10)
體育教學生活化的誤區與實施對策的研究魏煒(5-12)
在陽光下播灑生命的色彩潘超(5-14)
如何使學生真正成為體育教學中的主體潘艷(5-16)
整體教學法與漸進式分解教學法在標槍技術教學中的實驗研究雷雨等(5-18)
借班上課應把控的幾個細節紀正鋒(5-21)
●運動訓練
淺談網球接發球技術以及教學訓練方法童日輝(1-28)
拓展訓練在中職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李碧優(2-22)
形體訓練在健美操教學中的作用研究莫艷霞(2-24)
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高考體育考生基本素質成績的實驗研究余立軍(2-25)
例析中小學田徑隊隊風的培養策略繆梅珍(2-28)
論體能訓練優化設計的原則與途徑邵偉等(3-26)
假期體育集訓的“微管理”馬耀文(3-28)
“無對抗、消極對抗、積極對抗”訓練模式在足球教學中的運用凌志雄(3-30)
中山市東升鎮學校棒球運動的發展研究梁洪(3-31)
對“鞭子”原理投擲實心球優勢的探討江路生(4-22)
羽毛球項目的“體教結合”之路探究陳建紅等(4-23)
身體素質有效強化的思路拓展顏禮波(5-22)
體能訓練程序設計的優化研究邵偉等(5-24)
●經驗點滴
小學生做操不可忽視的“薄弱環節”高玉勤(1-30)
抹不掉的遺憾忘不了的教訓陳志山(1-31)
把握體育課程特性挖掘體育德育價值戴謇(1-33)
把脈學情簡約教學李聰(1-34)
如何上好霧霾天氣的體育課?馬玲麗(2-29)
巧用“要點記憶”,趣學隊列隊形夏建權等(2-31)
體育課如何對待“小胖墩”貫玉平(2-32)
整理放松——體育課堂不可忽視的部分黃梁森(3-33)
巧用間隔計時法測試中長跑嚴鋒(3-35)
有效實施游戲教學的八個關鍵點吳亞香(4-26)
體育課堂管理五要素游文華(4-27)
做情緒的主人,營造幸福的課堂曹晨(4-28)
淺議高中體育俱樂部中師生關系的建立楊一菲(5-26)
讓常態體育課變得更加自然流暢徐繼山(5-28)
如何讓中小學武術變得快樂與簡單徐象運(5-29)
體育備課組長應扮演好五個角色周萬征(5-31)
●來稿摘登
籃球教學巧用籃球場上的線黃俊峰(1-35)
談體育課的制度建設周建榮(1-36)
高爾夫游戲四則李志勇(1-36)
體育課堂小結“三忌”郝長躍(1-37)
絕招教學法在高中羽毛球選項教學中的運用張俊等(1-38)
安靜有序是一節好體育課的標志嗎?許敏(1-38)
羽毛球筒的妙用舉隅朱紅琴(2-33)
“大包”的反思曹剛(2-34)
讓“點子”動起來!盧家梅(2-34)
吃一塹長一智吳瑞軍(2-35)
體育游戲有效懲罰四原則楊青寶(2-35)
淺談跳躍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方法張繼亮(2-36)
排球傳球的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包廣廠(3-36)
室內體育課教學的嘗試張雪清(3-36)
中考“一分鐘跳繩”的計數技巧詹焰平(3-37)
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體育道德要得“法”王金紅(3-37)
體育教學的嚴與樂孫威(4-30)
竹竿在體育游戲中的應用張繼亮(4-31)
蹲踞式起跑教學談蘇清相(4-31)
“三步”提高一年級新生集隊能力凌志雄(4-32)
勿讓體育中考誤導學生體育觀翟愛國(4-32)
淺談體育教學案例的編寫王紅等(4-33)
小學三年級挺身跳教學策略錢麗丹(5-32)
學做明師錢利民(5-32)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編排徒手體操張德勇(5-33)
選擇示范動作難度應考慮學生的心理感受舒華(5-34)
組織職高女生學練籃球運球的教學體會劉再貴(5-34)
武術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張繼亮(5-35)
●教改前沿
體育課說課的“利”與“忌”亓仲臣等(1-39)
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實效的思考方青海等(1-40)
“教壇三人行”——談話互動式教師培訓新模式在體育學科
中的實踐張繁榮(1-41)
基于創新角度的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究施燕飛(1-43)
在中小學大力推行“冬季陽光長跑”和“每天鍛煉一小時”
存在的困難及解決辦法梁耀元等(1-45)
關于廣州市體育中考評價方式變革的詮釋林友柱(1-46)
“目標引領內容”理念下體育教學實踐應作的變革和防止的誤區張燕(2-37)
素質教育視野下體育(與健康)課程評價體系的反思付皆等(2-39)
論當今中小學體育教學理論的創新與發展宋廣成(2-41)
抓住契機發展高中學校體育李曉蕓(3-38)
彈性思維下的高校田徑專業教學發展研究李井海(3-40)
體育教師教育觀念的再解讀孫曉東等(3-42)
新課改背景下的體育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梁奕哲等(4-34)
將差錯與體育教學實踐相結合的五點探討李重彬(4-36)
體育生態課堂的基本特征與構建策略林申峰(4-38)
高中體育與健康模塊教學的特點與作用廖土軍(4-41)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面臨的困境白亮(5-35)
從公平的視角談中考體育移素林(5-37)
對廣州市體育中考實施體育素質綜合評價的思考魏玲玲等(5-39)
海南普通高校跆拳道選項課教學現狀及改革探索吳建明(5-42)
●教師論壇
公開教學無須作秀陳國宏(1-48)
挖掘學校運動會的賽外功能樊紀良(1-50)
生命安全教育——學校體育的訴求與契合李萬虎等(1-51)
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中職生全面發展的效應梁衛軍等(1-54)
如何盤活校園體育運動這盤棋趙化朋(2-43)
談談如何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愛好鄧秋洋(2-45)
新課程理念下中小學體育教學聽評課新視角鄒植陽(2-47)
論小學校園體育活動的德育功能鐘順霞(2-48)
體育人口角度解析中小學生體質下降原因邵長征(3-44)
學校體育對中學生健康教育影響的研究龍麗娟等(3-46)
年輕教師提高觀課效能的方法與策略王季華(3-48)
一場學生體育賽事的冷思考王冠華(3-50)
淺析體育教師教學反思的途徑高金昌(3-52)
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是教學目標的價值訴求邱伯聰(4-43)
淺談“德”與“體”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關系盧焜才等(4-45)
依接受與探究式學習對體育與健康課分類的認識張延峰(4-47)
“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對學校體育的啟示鞏慶波等(4-49)
研究型體育教研組的教學研究策略丁忠良(4-51)
論體育教研組所需八大文化黃少虎(5-44)
基于團隊構建的視角談校本體育研究團隊建設樊孟孟(5-46)
蘇北部分農村學校體育現狀與分析潘含(5-47)
論少兒乒乓球基本技術的形成王鋒斌等(5-49)
●教師修養
強化運動技能,體育教師的必由之路曹晨(1-56)
中老年體育教師運動技術、技能的恢復訓練淺析張紅萍(2-60)
芻議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與評價邱伯聰(2-61)
淺談對體育教師進行分片區培訓的一點做法高紅林(2-63)
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驅動力——教學實施能力張德福等(3-57)
麗塔“RITA”四步驟提高體育寫作能力肖飛(3-59)
從比賽看體育教師應具備的“四會”教學技能黃少虎(3-60)
老體育教師要正確處理三種關系施振華(3-62)
注重教師語言修養,成就精彩體育課堂李偉(4-54)
●不妨一試
提高中考體育加試1000米成績的有效方法勞國慶(1-58)
師范院校應對體育專科生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的策略趙建軍(3-63)
體育課堂的指揮官——哨子陳愛仁等(3-65)
體質檢測要謹防舞弊小伎倆胡國棟(4-56)
貼地面息地氣的體育教研活動陳首潮(4-58)
略談如何考核體育教師的教學成績梁西軍(5-58)
團隊對抗游戲在發展學生綜合素質中的運用方利勇(5-59)
●各抒己見
論校園體育文化與高職學生素養教育王永華(1-60)
廣東省高考體育術科原地擲實心球考試的技巧與策略陳亞金等(1-62)
淺談中職體育課如何實施選項教學模式秦利英(1-63)
如何保持高中女生健美操模塊教學的魅力楊凰等(1-65)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提升體育委員的綜合能力譚春騰等(2-53)
體育中考過程性測試怎樣做到公正公平張兵(2-56)
中學校田徑運動會存在問題及對策黃俊峰(2-57)
女子五人制足球運動適合校園開展的幾點原因分析趙少蘭(2-59)
高職院校早鍛煉工作開展的幾點思考王靜芳(4-60)
體育課應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鄭欽漂(4-62)
中考體育比高考體育監考工作難度大的原因分析孫永(4-64)
視障兒童有效開展家庭體育活動的有效途徑葉宇鵬(5-60)
多起校園內中長跑事故引發的思考陳江濤(5-63)
對學生體質下降問題的四追問裘松杰(5-65)
●運動營養
水營養與運動補液張前鋒等(1-66)
●全民健身
常見體育運動十大誤區及指導建議朱賽等(2-50)
當前在弱勢群體中開展太極拳健身的可行性研究黃俊魁(2-52)
大眾體育普及于農民工的可能性楊蘭(3-54)
健身跑網絡俱樂部的形成和發展探因劉艷杰等(3-56)
社區休閑體育服務組織管理與發展模式分析李明(4-59)
●體育文化
南北朝時期的體育文化發展考究祝瑩(2-76)
中國體育電影與高校體育影視教學研究屈雯喆(2-78)
新時期嶺南民俗體育文化資源開發路徑分析高建磊(5-52)
山東省傳統體育游戲研究呂祥文(5-55)
●體育心理
認識偏差在籃球運動中存在及其糾正措施研究梁豐錦(4-52)
●問題探討
談學校體育檔案的建設和管理張磊等(1-68)
基層籃球裁判員臨場誤判的原因及對策研究黃周平(1-69)
西安市大學生網球課程開展現狀及發展研究王志強等(1-71)
對當前實施學校武術教育關鍵影響因素的分析孫法磊(1-74)
瑤族長鼓舞的體育資源開發研究王麗萍(1-76)
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李夏等(1-78)
體育課堂突發意外傷害事故安全問題的探究孫建群等(2-65)
體育運動學校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劉雄軍(2-67)
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與健康行為形成研究黃錦權(2-70)
四川省災后重建區構建少數民族特色體育休閑產業圈陳文剛(2-72)
兩岸四地巧固球邀請賽運動員現狀調查研究杜熙茹等(2-74)
廣州市隨遷子女學校體育教學現狀的研究王前紅(3-67)
潤物無聲靜待花開馬月飛(3-69)
非體育專業大學男生學習健美操的相關因素分析趙媛媛等(3-71)
青少年毽球運動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辨析吳向寧(3-74)
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蔣滿華等(3-76)
衡陽市中學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調查劉婷等(3-79)
初中生成就歸因與體育學業成績的關系研究廖愛民(4-65)
校本化開發體育課程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現狀調查與思考陳志山(4-67)
體育社團的規范化管理與體育延伸的關聯性研究李衛華(4-70)
對高職課余體育的探討景楓(4-72)
“大學生大眾健美操”與“adidasdance”套路教學實驗研究楊敏等(4-74)
廣東省增城市小學體育課后作業施行現狀調查研究江筱毅等(4-76)
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長效機制的實踐研究梁秋益等(4-78)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學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理論指導崔佳慧(5-67)
尋找體育特長生和增強鍛煉意識者的和諧結合點馬冬花等(5-69)
基于正負激勵理論對民辦高校體育教師激勵機制的研究郭素艷(5-71)
高校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研究毛穎(5-73)
弱勢群體學生體育需求與體育保健課程開展研究任天平(5-75)
少年宮模式推進“體、藝2+1”體育項目時間研究徐永巖(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