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英
(山東省章丘市中醫醫院,250200)
我國人口已經進入老齡化,腦梗死發病率越來越高。由于大腦血管支配的區域血液供應不足,將出現慢性進行性的功能損害,如認知功能障礙等,這將嚴重威脅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增加患者家庭和社會的負擔。隨著對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獲得一種針對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經濟、有效的治療藥物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經過深入研究整理有關中醫文獻和總結臨床經驗,我科應用自擬補益活血丸治療腦梗死后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所選80例患者均為我院于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均已被診斷為腦梗死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齡46~84歲,平均(64±6.6)歲。本研究已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均為4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韋氏成人記憶量表(WMS)評分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實施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基礎治療,并監督患者按時服藥。治療組: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服用補益活血丸(組成:黃芪、焦山楂、黨參、懷牛膝、穿山甲、丹參各30g,麥冬、川芎各20g,山藥15g,三七、地龍、炙甘草各10g,天麻、水蛭、地龍各15g,桃仁、紅花各10g。按比例將上述藥粉碎過120目篩,由本院制劑室精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
療效指標:治療前對入組的每例患者采用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韋氏成人記憶量表(WMS)進行測查[1],治療3個月后對每例患者重復測查一次。所有量表均由有經驗的同一醫師進行評定。
治療組、對照組治療前后各量表評分平均分值比較:治療前治療組、對照組的MMSE量表、WMS量表評分平均分值均無明顯差異,治療后MMSE量表和WMS量表治療組較對照組分值提高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各量表評分值比較()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各量表評分值比較()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有輕度記憶或其他認知功能損害但無癡呆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是介于健康和輕度癡呆之間的一種臨床過渡狀態,是一種認知障礙綜合征,患者存在輕度認知功能減退,但日常能力沒有受到明顯影響[2]。腦梗死后患者常合并有認知功能方面的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重和心腦血管疾病的增加,如何減輕或避免腦血管梗死后的認知功能障礙備受關注[3]。認知功能障礙的防治已經成為當今醫學界面臨的重要課題。本病最主要的發病機制是腦部缺血性損傷。高齡、高血壓病、糖尿病及其他血管病危險因素,可造成腦內小動脈發生結構變化,這一變化最終導致腦血流自動調節機制損傷引起腦組織梗死,造成局部或全腦低灌注狀態,神經纖維纏結產生,使認知功能下降[4]。因此,對認知功能障礙應實施綜合性防治措施,除及早識別并積極控制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的各種危險因素[5](如腦血管疾病、全身炎癥及系統性疾病及腦外傷等)外,還要及早明確病因,及時進行藥物干預,治療引起認知功能障礙的兩個主要的因素,即神經變性和血管病變[6]。
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在中醫文獻中沒有與之完全相對應的病名,但在中醫“健忘”“呆癡”“郁證”等病中均有論述。本病病位在腦,涉及心腎。《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頭者,精明之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亦指出腦為“元神之府”。“精明”“元神”均指主宰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功能而言。所謂神機、記憶皆生于腦,腦病則竅閉神匿,神無所附,本病乃作。此外,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又與心、腎相關。心為君主之官,若心神失用,記憶匱乏,則可見反應遲鈍、健忘等癥。而“腎主智,腎虛則智不足”,又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腎之精氣不足則髓海不足,腦失所養,可見神疲乏力、諸事善忘、思維遲鈍等相關智能方面的改變[7]。腦梗死急性期產生認知障礙,其致病因素多與風、火、痰、瘀有關,患者多為老年,臟腑功能衰退,氣血運行澀滯,血滯為瘀,津聚成痰,或素體精血虧虛,陰陽失調,復加勞累、情志等誘因,氣血逆亂,風火相煽,上沖于腦,氣結痰凝,瘀血阻滯,痰瘀交阻,閉塞神竅,神機失用而致本病[8]。陰虧、血虛、精傷為致病之本;風、火(熱)、痰、瘀相兼為患,為致病之標。基于以上中醫理論,我們以活血化瘀為主兼有祛風通絡作用之穿山甲、丹參、川芎、三七、地龍、水蛭、桃仁、紅花,配以生津養陰、補氣血、養肝腎之黃芪、黨參、懷牛膝、麥冬、山藥固其本,再以天麻熄風止痙、祛風通絡,焦山楂行氣散瘀、化濁降脂,以達補氣活血、補肝腎、養陰生津、祛風通絡標本兼治的目的。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懷牛膝、穿山甲能擴張血管,降低全血黏度、紅細胞壓積;麥冬有降壓作用,能增強耐缺氧能力;桃仁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紅花、川芎、丹參、三七、地龍均能增加血管開放數目,且川芎能減輕腦組織缺血性損害和神經功能障礙,增加腦血流量[9];桃仁、紅花、川芎、地龍等能調整血脂,改善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恢復血流速度等[10];天麻能抗驚厥、降低腦血管阻力,增加腦血流量,降血壓且有耐缺氧作用;焦山楂能緩慢而持久地降壓,降低膽固醇[11];黃芪能擴張腦血管,改善腦梗死區的缺氧[12]。
本研究結果表明,補益活血丸能有效地改善腦梗死后輕度認知功能損害患者的精神狀態和記憶力,本方可能具有明顯的改善血流變學指數,抗缺氧、降血脂、改善血壓,促進腦梗死部位微小血管形成、恢復神經功能的作用。但是中藥具有成分復雜、個體差異大、可重復性差的缺點,對于該處方的有效成分及作用原理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以期為更多的腦梗死后輕度認知功能損害的患者提供另一可靠的治療方案。
[1]王妲,石進,張英謙,等.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自知力損害研究[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1,6(6):423-426.
[2]李舜偉.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6,32(2):189-191.
[3]周飛,朱幼玲.奧拉西坦聯合長春西汀注射液治療腦梗死患者恢復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療效觀察[J].淮海醫藥,2012,30(3):195-196.
[4]Grundman M,Petersen R,Ferris SH,et al.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Alzheimer disease and normal aging by trials[J].Arch Neurol,2004,61(1):59.
[5]安曉雷,李傳玲,李曉賓,等.腦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2,11(11):1106-1109.
[6]趙英,高政.急性皮質下腦梗死后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及相關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4):5-7.
[7]云濤濤,李拉秀.中風后遺癥中醫辨證施護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8):25-27.
[8]王輝,韓濤,張婷,等.化痰祛瘀法治療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隨機對照試驗的Meta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3):257-260.
[9]唐強,刑艷麗,王偉華,等.丹芪偏癱膠囊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的Ⅱ期臨床研究報告[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3,10(2):69-71.
[10]武傳昇.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腦卒中后遺癥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6):675-676.
[11]袁耀欣,王四平,王亞利.中藥治療血管性癡呆的動物實驗研究進展[J].醫學動物防制,2007,23(8):567-570.
[12]劉軍.丹參在缺血再灌注時的神經保護作用[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1996,15(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