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四平地質工程勘察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機械電子技術融合機械學、電子學、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學等多門學科,因此也稱為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電子技術最明顯的特征是其整合了多種專業學科以及軟硬件設備,使其具有系統性和智能化。機電一體化系統利用現代化的電子設備替代了傳統的機械配件,再利用信息傳輸和微機計算技術全面實現控制、檢測、信息處理等一系列的自動化功能,一方面實現了機械系統的優化整合,提高了機械行業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實現了機械企業利益的最大化,節約了機械行業的成本。機電一體化已經成為機械行業的發展趨勢,我國大部分機械企業都向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機械電子技術又被稱為“機電一體化技術”,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日本企業界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機電一體化技術這一概念。追溯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歷史,根據技術的不斷創新和變革,到目前為止歷經了四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世界上第一臺數控機床的問世可以說是為“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隨著微電子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將電子科技的發展帶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進入20世紀70年代后期,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更多地具有計算機功能,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發展為“機電一體化”提供了堅實基礎。進入21世紀,機電一體化不斷與前沿技術相結合,如與現代光學技術相融合,利用各種類型的激光加工機械,如激光切割機、激光焊接機等。機電一體化技術與現代光學技術的創新融合使得“機電一體化技術”飛躍上一個新臺階,形成了光機電一體化系統。隨著機械電子技術與多領域技術的不斷融合,機械電子技術的發展速度和發展高度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技術革新周期明顯縮短,應用范圍日益廣泛。
隨著機械電子技術在多領域的廣泛應用,為增強機械電子技術應用在多行業領域中的普遍適用性,模糊化已經成為機械電子技術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機械電子技術企業已將發展模糊化作為機械電子技術發展的主要任務,廣泛定位于多領域,整合多行業特點,研發具有標準機械接口、動力接口、環境接口的通用機械電子技術產品模塊。
傳感器技術是機電一體化關鍵的技術之一。機械電子技術中的傳感器功能已突破傳統的功能,其輸出不再是一個單一的模擬信號,而是經過微電腦處理后的數字信號。數字化在我們生活中已經不陌生,數字化在機械電子技術中的運用也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3.3網絡化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經滲透至各個行業,是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資源和基本工具。在機械電子技術中融入互聯網工具,可以連接多個不同物理位置的終端,實現遠程終端控制,解決除了因物理距離而產生的通訊和信息障礙,利用計算機處理數據,通過互聯網技術打破物理阻礙,實現信息傳遞。網絡化無疑是機械電子技術發展的剛性需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不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漸漸被淘汰,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沉淀下來。所以機械電子技術企業一定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產品。在投入研發之前,先進行市場調研分析,從市場中獲取重要信息,做到知己知彼,針對市場需要創新產品,進而滿足客戶的需求,增加企業競爭力。
一切可為機械電子技術發展服務的都可稱為資源,如資金、人才等,這些資源在新產品開發中都起著重要作用。資金的投入是機械電子技術科研創新的經濟保障,在產品和技術的研發推廣過程中,要采取適當的方法保證資金的投入源源不斷,在經濟上保障產品研發無后顧之憂。人才是機械電子技術科技創新的物質保證,現代社會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企業對人才資源的合理利用是企業發展的必要資源保證,因此,企業要有吸引和培訓人才的能力。
目前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觀念在不斷加強,無論是對新產品的研發,還是從已有技術成果的保護,都已經將申請專利保護和知識產權納入規程。一方面專利技術是產品和技術自身價值的體現,是代表業界對產品和技術的權威認可。另一方面,知識產權的保護有利于維護行業內的良性競爭,促使企業在確定產品技術研發方向時,對本領域專利技術預先做全面研究,提高自身研發的起點和技術產品水平。
無論是從促進機械行業發展的角度,還是從提高社會生產力的角度,機械電子技術的創新和發展都是必經之路。只有在生產中不斷探索創新,創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使產品保值增值,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科技創新是機械電子行業發展的有利保障,在創新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機械電子技術的長青發展。
[1] 王峰.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探討[J].自動化技術與應用,2008,(0 7):112-114.
[2] 王萌.淺談機械電子行業的創新與發展[J].科技信息,2011,(31):14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