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春
現在講幸福指數,但筆者認為,一個不讀書的教師、一個只有職業沒有事業成就的教師,很難有真正的幸福。過一種完整的、幸福的、成功的人生,應該是我們做教師的共同座右銘。
一、在教書育人的工作中獲得享受
從教十多年來,經歷了教育教學的許多變革,我也由一個僅僅是喜歡站在講臺上體會一種居高臨下感覺的年青人,逐漸成了可以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體會成功喜悅的教師。在這么多年的教學中,我在體驗教育教學成功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回顧著自己已經走過的路程,總結著自己教學的得失。我覺得教師是個很特殊的職業,我常常和做醫生的朋友說,我們的職業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同屬治病救人,同樣要憑著良心做事,但我比你們幸福,因為你們面對的永遠是一張張帶著痛苦的病臉,傾聽著痛苦的訴說,而我每天看到的卻是一張張富有朝氣、活力的面龐,耳邊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因此在我的內心里把我所從事的教師工作分為三個層次。
低等級層次:教師工作僅僅是一份職業,一份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干一點工作拿一點工資。中等級層次:教師工作是一種事業。這種教師會有自己的工作目標、工作理想,并會為之孜孜以求,當目標無法實現時,他們會很痛苦,很自責。高等級層次:教師工作是一種享受。讀懂一篇文章心里特別高興,解出一道題目會由衷地有一種成就感,上好一堂課會為自己的驕傲,聽了一堂好課能體會別人的成功。
三種職業觀會導致不同的工作行為,也就會有不同的工作效果,我認為只有把教育教學工作當成一種享受的教師,才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也才能有所成就。
二、在語文教學的活動中揮灑激情
我覺得一個教師教育教學的過程也是促使自己發展、促使自己提升的過程,因此每個教師都應該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多年的教育教學中,我始終把“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體會,教會學生做人”作為自己的教學理念。
語文學科是一個很特殊的學科,知識的系統性不像數理化那么強,有人說一樣的教材放在哪個年級都可以教。而我認為這恰恰給語文教師提供了一個非常大的空間。作為教師要將課程給定的內容不斷轉化為“自己的課程”,也就是要不斷地“體驗課程”,使課程真正地變成教師與學生能夠實實在在地體驗到、感受到、領悟到、思考到的課程,也就是說教學并不是去教教科書,而是怎樣用教科書去教,在這種理念的引領下,我很注重對教材的個人體驗,課堂教學中試著把教材中的選文閱讀作為培養學生思維的手段,啟發學生自我思考,自我解決發現的問題,使學生盡快地形成探索性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我認為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把握每一個教學機會,發散學生的求異思維,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是在學習用教材,而教師也借助教材在教學生如何學習。
有人說“一流教師教人,二流教師教書。”我始終把自己的課堂當作培養人、塑造人的一個最好的陣地,時時引導學生學習優秀人物的可貴品質,學習欣賞真善美的可貴感情,并且在教學中不斷發現學生的長處、優點,以此來激勵學生,讓學生能夠抬起頭來做人,沉下心來做事,不斷地培養他們的愛心,同情心,責任感。
我想,一個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觀,因為這種觀念可以激發教師不斷地發現,不斷地調整,不斷地進取,也才能讓自己的教學生命真正煥發出新的活力和創造力。
三、在教學科研的過程中尋找樂趣
剛剛接觸教“科研”這個名詞,我感到特別的神秘,我當時就想,一個普通的教師怎么能夠做科研?一個普通的教師怎么能夠與所謂學者掛鉤?教科研與中學教學能有什么直接的關系?后來我才漸漸地悟到對語文教育家們風格的領會,對考試題透露出的改革趨勢的探討,對教材編寫本質意圖的琢磨,對語文的基礎工具性與思想教育性關系的認識,對教材如何處理,對知識與能力、課堂上的講與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等問題的思考,其實正是普通教師要做的科研課題,也就是說教師要把自己教學中存疑的內容作為研究的對象。
首先,在教學中尋找科研的樂趣。多年的教育教學給了我經驗,但也有了經驗的限制,原有的教學設計可以讓我省下很多重新備課的氣力,但也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教學繼續向前,怎樣才能讓學生對自己的課更加有興趣,于是我嘗試著開展研究,試圖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上做一些努力,于是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級做一些實驗,當看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學習成績確實有了一些變化時,我的內心涌上的是一種欣慰感,如今我的課堂上,學生的主動思維替代了教師的一言堂,學生強烈的表現欲讓人感到驚訝,同時學生從不同角度的質疑也一次次給我提供了思考的機會,逼我廣學深思,促使我的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教學研究中我找到了極大的樂趣。
其次,在聽課中得到科研的靈感。聽課對很多人來說是完成規定的任務,但在我看來聽課是難得的學習機會,聽一堂好課更是一種享受,我認為每一堂課都是授課教師精心準備的結果,雖然教學水平有差異,準備情況有不同,但每個人都不愿意把自己最丑陋的一面展示給別人,所以每一次聽課我都抱著學習的心理,聽理科教師的邏輯思維,聽文科教師的生動形象,同時在聽課過程中,比對自己教學的情況,不時地會產生對自己教學進行研究的靈感。
再次,在學習思考中取得科研的進展。大量的教學積累如何才能形成真正的教科研成果,對我這樣一個不善于動腦筋又有些懶惰的人來說,是個莫大的難題。我感到理論的匱乏使教科研失去了依托,于是我就逼著自己學習閱讀,平時繁忙的工作占據了很多時間,很難有大塊的時間整體閱讀,我就利用假期認真閱讀,仔細整理讀書筆記,特別是最近幾年,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讓我更加感到學習的重要,而諸多理論的學習也讓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地開闊教學的視野,使自己的教學在不斷登上新的臺階。
從教十三年,我從一個默默的年青人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教師,我始終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快樂地享受我所擁有的一切,做一個快樂的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