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 要 研究小學后進生問題成因,結合“羅森塔爾效應”對其進行轉化。
關鍵詞 后進生;羅森塔爾效應;期望
一、后進生及其問題表現
1.何為后進生
“后進生”有進步晚之意,肯定了這部分學生進步,有希望的一面。只是與“先進”同學相比暫時落實而已。而“后進生”在教育大辭典中定義為:思想品德發展上距離教育目標的要求較遠,在思想行為上存在較多的缺點,落后于一般同學的學生。筆者認為,小學“后進生”即小學階段中,智力正常,因各種不良因素影響,而使學習動機,態度等有一定偏頗,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落后于一般學生。學校要提高辦學質量和班級成績,這個群體不能忽視。
2.后進生成因分析
(1)外部原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學校,社會這三個方面。家庭主要包括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教育方式,家庭經濟條件,家庭成員,結構,人際關系等;學??傮w環境,教師的素質,比如,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等;社會的市場經濟滋生出的拜金享樂主義,計算機網絡,電視暴力觀念植入動畫片,像《喜洋洋與灰太狼》對兒童的負面影響等。
(2)自身原因。外部原因只是條件,一個影響因素,自身原因是主要的,所以有必要分析后進生的自身原因。兒童進入小學后,由原來自由游戲變成正規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想象力,思維遲緩,抓不住事物的本質,愛玩的天性,沒有學習興趣,懶散,自我歸因,自尊心強,挫折承受力低,對挫折過分敏感,不良的學習習慣等是小學“后進生”不良行為的的主要原因,如果小學生沒有很好的從幼兒園過渡,也很容易導致學業失敗,久而久之成為一名“后進生”。
二、“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他在一所小學聲稱要做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將一份的隨機挑選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教師,非常認真地說這些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是“智商型人才”。讓人非常意外的是,一個學期以后,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各方面都有較大的進步,并且很優秀。
羅森塔爾的“權威性謊言”發生了作用,因為這個謊言對教師產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能力的評價;而教師又將自已的這一心理活動通過情緒、語言和行為傳染給了學生,使他們強烈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熱愛和期望,變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強,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三、運用“羅森塔爾效應”對后進生的轉化
“羅森塔爾效應”可以說是滿懷期待的激勵,特別是對“后進生”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在學校里總有那么一些教師或校長,在他們眼中,可造之才總是那些成績最優秀的學生,至于那些成績不佳的“差生”那更是“朽木不可雕也”。其實,只要是常人,如果受到教師的期待、關心、幫助、愛護,那么他就會得到發展,就會向著教師期待的方向變化。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的積極作用。
1.尊重,信任,真誠交流
“后進生”在教師眼中往往是“問題學生”,如果教師對他們放棄,或當眾嘲諷,無視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會使學生更加自卑,膽怯,甚至逆反。所以教師不僅要看到學生品德、學業差的客觀事實,更要看到他們本質中含有進步因素。結合教育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教師應首先平等地看待每個學生,并且主動關心學生,真誠交流,培育師生情感,做好轉化“后進生”的情感基礎。
2.滿懷期待,激發動力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后進生同樣有較強的可塑性。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師要確信每一個學生都存在著巨人的潛力和可塑性,同時確立正確的人才觀,更新教育觀念。教師要有意識地告訴學生自己對他們的期望,并使之變成他們的“自我期望”。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懂得“期望”實現后的所有好處,只要努力這一期望就一定能實現的,以及達不成期望時會產生的種種不良后果。當然學校教師要幫助學生制訂具體實踐這一期望的計劃,熱情表明自己對他們的期待,提高他們的自信,激發他們的動力,為自己光明的未來而努力奮斗。
3.堅持原則,注意策略,因材施教
對學生有愛心、有期望,施以鼓勵的教育策略。但對待學生犯的錯誤,絕不姑息。對犯錯誤的后進生,教育時要注意策略。由于后進生因為自卑,膽怯,逆反等心理,平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邏輯思維能力和再造想象力差。因此,教師更要對學生的錯誤,做全而了解,不要主觀臆斷,輕易給學生下品質上的定論。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反省自我,合理發泄不良情緒。轉化后進生要注意揚長避短、因材施教。后進生的個性特點、能力和愛好各不相同,教師應認真細致分析每個后進生,找到其適當的期望值,鼓勵其奮斗努力,爭取早日享受成功的快樂。在教師的“高期望”下,這些學生往往會激發出潛在的學習能力。比如:對有文娛體育愛好的,則讓他參加表演、競賽等活動,為集體創榮謄,用鼓勵性評價來強化其進步要求。對確有組織能力的,也不妨讓其擔任一定的班級職務,在實踐中加強引導,使其改掉不良習慣,為集體做出貢獻,增強向正而日標努力的信心。
戴爾·卡耐基說過:“當我們想改變別人的時候,為什么不用贊美代替責備呢?縱然他人只有一點進步,我們也應該贊美他,只有這樣才能激勵別人,不斷的改進自己。”因此教師只有通過細致的教育與引導,后進生才能真正去除消極心理,才會充滿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希望。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83.
[2]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馮忠良主編.教育心理學(第二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楊露.小學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研究[J].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
作者簡介:周 麗(1984-),女,漢族,江西省廣豐縣人,廣豐少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