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東
從當前形勢來看,體育教學始終是素質教育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依舊差強人意,其根本原因就是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并不適應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當然,幼教專業也不例外。幼教專業和其他專業不同,它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該專業的體育教學模式改革一定要符合自身的實際情況。
一、當前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1)體育教材缺乏針對性。體育教學的內容始終圍繞教材展開,如果教材沒有針對性,那么教學成果也不會很明顯。盡管我國在近些年來極其重視教育教學改革,但是中職院校迄今為止尚沒有形成適合自身發展的較為完善的教材體系,導致教學內容也沒有一定的時效性。具體地說,在教學安排方面,并不重視理論課,著重強調實踐課堂。并且傳統的體育教材當中所涉及的內容絕大多數都是和競技體育有關的,并不能夠滿足幼教專業特有性質的需要,學生也不能夠將教材能夠和自身實際情況結合起來。
(2)體育教學目標存在偏差。無論是從辦學思想上來看,還是從社會責任方面考慮,我們都不得不承認中職院校和其他類別的院校存在明顯的差別,這就使得中職院校必須采取獨特的教學方法來促進自身發展。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職業教育是適應廣泛就業需要的職業素質教育,其反映在體育教學上也必然有區別。但是一直以來,體育教學目標較為模糊,沒有明確地反映出來中職院校自身的特定以及中職院校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3)體育教學方法簡單。中職院校當中的幼教專業絕大多數都是女生,不宜過多采用運動量較大的練習,有些女生也往往會以生理期為借口來逃避練習。這樣一來,不僅不能夠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更不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追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體育教學方法過于簡單,無法調動起學生的興趣。
(4)體育教學評價單一。現階段,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評價主要圍繞學生的身體素質展開,因此學生的身體狀況就成為體育教學評價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甚至影響到學生的體育綜合成績。這種教學評價方式自然有一定的好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此過于單一的評價方式并不能夠有效地反映出學生的具體狀況和實際運用能力,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都完全忽略掉了。
二、完善幼教專業體育教學模式是改革的策略
(1)根據幼教專業的特點調整教學目標。一般來說,中職院校畢業的學生一般會選擇兩個出路,一個是離開學校參與就業,另一個是升入高職院校繼續學習深造。就前者而言,他們更需要的是較為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合格的身體素質,在日后參與幼兒教育活動的過程當中,他們要通過自己的能力來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就這一點而言,中職院校重新調整體育教學目標是極其必要的,也將會給教學模式改革帶來巨大的助推力。
(2)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選編教材內容。無論是幼兒的身體素質還是運動素質,都包含多個方面的要素,這些都需要幼教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充分重視起來。因此,教材內容的選編方面,要聯系到幼兒基本藝術體操、健美操、體育游戲等多個方面。尤其是在內容的安排方面,要以打基礎為主,在過硬的基礎條件之上才可以進行深層次的拓展。事實上,我國對于幼兒園教育有著明確的綱要,中職院校的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應當較大程度上參考相關的綱要和資料,將實效性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上來。
(3)教學方法的改革。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當中,往往教師占據主體性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當然這也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然而,在新時期的課改條件之下,教師應當更加傾向于啟發式教學,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課堂當中的重點所在。基于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總結學過的知識,在總結的過程當中發現問題和紕漏,然后教師再進行解答。這一整套的流程能夠讓學生在練習中加深印象,更容易掌握相關的技術,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可以允許學生自由分組,每個小組都有權利自由練習體育項目,教師也應當融入學生當中,因為這不僅是一個教育教學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過程。
(4)體育成績評價的多元化。由于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都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具體的評價環節,也應當按照不同層次的標準來進行評價。而且整體評價不僅要包括考試成績,還應當涉及平時表現情況,譬如說出勤率、上課態度以及自覺性等,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也起到了側面督促的作用。另外,為了避免有的女生以生病為借口不上課的現象,教師要做好詳細登記,做到真正有效管理和適當約束。在必要的時候,還應當降低經常請假的學生的成績。
總而言之,幼教專業的學生有著不容小覷的社會責任,他們將會在職業生涯當中影響著祖國花朵的培育。因此,每一位幼教專業的學生都應當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充分意識到體育為其健康發展所帶來的重要意義。中職院校的教師也要不斷促進體育教學模式的良性改革,并將嶄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滲透到工作中來,以此推動學生實現全方位發展。
(江蘇省鹽城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