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劉君
護理應急預案是原衛生部、醫院整體應對突發事件預案的基礎上,針對護理工作的專業性、特殊性所造成的風險而制定的有效措施和處理流程[1],可以起到規避風險,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重要作用。模擬急救作為一種有效的培訓方法,在國內已得到了廣泛運用[2]。對于兒童來說,由于機體各系統組織器官發育不完善,且自我照顧能力低下,容易導致病情突變或意外情況的發生。為使兒科護士在面臨復雜多變的緊急狀況下,做到準確判斷、迅速應對、團隊協作、安全有效,本院自2013年起采取了“三階梯式”護理應急預案演練培訓模式,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01/12沈陽市兒童醫院護理部對重癥醫學科、內科系統、外科系統、康復系統、門急診系統等15個科室組織應急預案演練,參與演練護理人員270名,根據護士的工作能力、技術水平、工作年限、職稱和學歷將護士分為N0~N4能級,其中N3級護士105名(38.9%),N2級護士70名(25.9%),N1級護士95名(35.2%)。
1.2 方法
1.2.1 組織結構 成立由護理部、急救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科室護士長組成的培訓小組,各小組成員分工協助,各盡其職。護理部負責制定全院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科室演練的督導與評價;急救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負責應急預案相關知識培訓、護士演練配合分工流程的制定及應急預案演練評價標準的制定;科室護士長負責制定專科護理應急預案、演練前與護士共同編寫劇本并組織實施。
1.2.2 應急預案演練實施步驟 (1)應急預案流程簡易記憶法:在搶救危重患者時,并不是簡單的機械化的執行各項操作技能,而需要急救人員立即在腦海中準確呈現患者的搶救護理流程。因此,熟練掌握應急預案程序是做好急救工作的第一步。然而種類繁多的應急預案給護士記憶造成了一定難度。本院護理部組織急救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對各項應急預案流程進行了綜合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處,最終將臨床發生率較高且較為重要的項目,如窒息、墜床、用藥錯誤、輸液不良反應等應急預案,歸納總結成最為重要、簡練、便于護士記憶和掌握的“三要素”。護理部組織培訓,并將護士的掌握情況納入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定期督查和考核,強化護士熟練掌握,為成功演練和現場急救奠定了基礎。(2)應急預案情景演練分工協作訓練法:在實際搶救工作中,在爭分奪秒的搶救現場,最需要的是急救護士的快速應對及搶救人員的默契配合與協調[3]。模擬應急預案演練的作用是在“似真非真”的前提下,對搶救過程進行周密思考、果斷應對、默契配合與協調且依賴于各角色和各種技術整合為一種行為模型,即ABCD法則行為模型[4]。
制定搶救站位圖與配合分工。按照不同能級護士的實踐能力擔當相應的急救任務。A護士(一般由N3~N4級護士擔任)位于病人頭部,負責組織、指揮、協調,管理呼吸系統,協助醫生氣管插管,吸痰,連接呼吸機等;B護士(由N2級護士擔任)位于急救治療車旁,負責各種管道的建立,如輸液、采血、留置胃管、導尿、各種注射等;C護士(由N2級護士擔任)位于心電監護儀旁,負責循環系統管理,連接心電監護,觀察病人心電圖、血氧飽和度和生命體征變化,協助醫生進行胸外按壓及電除顫等;D護士(由N1級護士擔任)位于病人床尾,負責各種藥物的配置,及時補充藥品、物品,對外聯系、記錄巡視。2個護士搶救時,將AC、BD組合分工。
演練前組織者和參與者共同設計演練情景,場景設計要符合邏輯,對患者的病情變化和意外情況要有充分的評估,特別要考慮到患兒的不配合和家長的心理狀態,以及與相關科室的聯絡細節等情況。由護士分別充當患兒、家長、醫生等角色,充分進入,惟妙惟肖。參與者也要對該演練項目的流程及前沿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拓展,對涉及到的技術操作,護士長提前組織規范化訓練。對于緊急狀態下的護理技術操作與日常操作規程有所不同,要求動作迅速,做出最重要的核心流程,確保正確有效,且不能違反原則。必要時邀請護理部或其他科室護士長做場外指導。對于群發事件或大型搶救需啟動緊急狀態下人力資源調配方案,護理部、醫務科等職能部門可直接參與策劃并組織實施。采用痕跡化管理方式,錄制整個演練過程,以備糾錯整改。(3)應急預案演練持續質量改進法:制定“應急預案演練評分標準”。從以下幾個方面作為評分點:①劇本整體設計,要求做到符合邏輯、科學合理、估計充分;②救護團隊協作能力,要求做到分工明確、配合默契;③應急反應能力,要求做到思維敏捷、行動迅速;④技術能力,要求做到操作規范、熟練、不違反原則;⑤專科業務能力,要求做到判斷準確、處理得當;⑥口頭醫囑執行程序,要求做到執行正確、符合制度要求;⑦整體效果,要求搶救有效、溝通到位、整體流暢。95~100分優秀,85~94分合格,小于85分不合格。演練結束后由考評組進行點評,指出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評分不合格者需要重新演練,直到合格為止。
護理部每季對各科室應急預案演練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向全院護士反饋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經驗共享。科室通過現代網絡信息系統達到全科規范化培訓的目的。目前已到了網絡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智能手機已基本普及,科室建立“微信群”,將規范化的演練錄像分享到群內,供護士隨時學習,通過反復多次的觀看記憶對實戰操作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1 情景演練考核結果 一年內全院共15個科室組織應急預案演練60余次,優秀21次,合格34次,不合格5次,不合格的科室重新培訓后考核合格。
2.2 低年資護士急救技能與相關知識考核結果 見表1。

表1 訓練前后護士急救技能與理論考核成績比較分)
注:與實施前比較,at=3.03,2.70,P<0.05。
表1結果顯示,訓練前后護士急救技能與理論考核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緊急事件通常都是突然發生的,也是不可預知的,需要護理人員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應急事件的判斷、呼救、實施,并在應急狀態下高標準的完成各項護理操作,是技能與知識、體力與腦力、分工與合作、專業素質與心理素質的集中體現,一旦應對延遲或錯誤,容易給醫院或個人造成巨大的損失和傷害。尋求一種科學有效的訓練方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預案演練并非是真實場景,想取得較好的演練效果護士必須完全投入,身臨其境。“三階梯式”訓練模式,為護士逐漸“進入-適應-享受”預案演練過程搭建了一個逐步成長的平臺。組織者與參與者共同設計演練場景,通過查閱大量資料,獲得了豐富的相關理論知識,激發了護士積極參與、主動思考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也通過實踐演練、經驗分享和視覺學習等多種訓練方式,提升了護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溝通協調、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
[1] 吳勝菊,楊云英,唐錫軍,等.護士在應急預案演練中存在問題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20):2573-2574.
[2] 陳秀榮,張利巖,王穎,等.突發群體食物中毒的急救護理流程設置[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6,7(1):56.
[3] 劉鈺,張黎明.急診搶救應急預案在成批傷病員救護中的作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5,5(2):46-48.
[4] 聶振明,孟昭全.實用危重病監護與急救[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