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鄭軍
后腹腔鏡下泌尿外科手術115例分析
康鄭軍
目的 分析后腹腔鏡下行泌尿外科手術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診的115例泌尿外科手術患者臨床資料, 手術治療皆在后腹腔鏡下完成。結果 115例患者皆順利完成手術, 手術時間為60~180 min, 均值(100.23±12.34) min;術中出血量為20~250 ml, 均值(78.95±20.35) ml;住院時間5~13 d, 均值(8.1±1.6) d。結論 后腹腔鏡下泌尿外科手術具有微創手術很多優點, 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及住院時間短等, 值得借鑒。
后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分析
近幾年, 后腹腔鏡手術已經成為泌尿外科治療最為主要的一種方式, 有著不干擾腹腔、損傷小、出血少及恢復快等優勢[1], 效果與開放手術相當, 故而得到了臨床醫師的認可。總的來說, 泌尿外科手術中應用后腹腔鏡技術, 使得泌尿外科手術走向了微創領域, 前景十分樂觀。為了進一步分析后腹腔鏡下行泌尿外科手術的臨床效果,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進行了相關研究, 現將結果作如下報告。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接診的115例泌尿外科手術患者, 皆在后腹腔鏡下完成手術操作。115例泌尿外科患者病型包括73例腎囊腫(大小3~10 cm, 上極28例、中下極45例)、30例輸尿管結石(左側13例、右側17例)、腎上腺腫瘤6例(直徑2~5 cm)、4例腎腫瘤(直徑2 cm)、2例無功能腎積水。56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齡在20~71歲之間, 均值(56.4±10.8)歲。
1. 2 方法
1. 2. 1 后腹腔鏡操作 本次研究患者皆采用后腹腔鏡下行泌尿外科手術治療, 根據不同的病型采取不同的術式, 但采取的后腹腔鏡操作皆完全一致, 具體為:在后腹腔鏡引導下,行氣管插管全麻, 患者取健側臥位, 抬升腰橋, 根據三點置入Trocar法, 在腋后線肋緣下2 cm處, 做一個長度為2 cm的縱切口, 并對肌層、腹膜后間隙、腰背筋膜行鈍性分離,將氣囊置入其中, 同時將500 ml無菌鹽水充入, 維持5 min后,將鹽水棄去并拔出氣囊。分別在腋中線髂脊上緣2 cm、腋前線肋緣下2 cm處置入10 mm與5 mm 的Trocar, 同時在前面的腋后線肋緣下2 cm縱切口處置入10 mmTrocar, 并將切口縫扎好, 在腋中線Trocar置入腹腔鏡(30°), 將CO2充入, 使得人工氣腹維持在14~15 mmHg[2], 最后將相應的手術器械置入, 行手術操作。
1. 2. 2 手術操作 本研究采用的手術方式主要有四種:①腎囊腫去頂減壓術:在患者的脂肪囊中, 游離腎臟, 同時找到腎囊腫, 利用電刀在腎實質的邊緣處, 將囊腫壁切除, 同時將引流管置入后將切口關閉。②腎切除術:在患者厚腹膜反折背側附近, 做一個縱切口, 將腎臟周圍筋膜與脂肪組織切開, 按照腹側-上極-下極-背側的順序, 依次進行鈍性分離, 同時游離腎臟于腰大肌深面腎門處, 使得腎動脈與靜脈可以充分暴露, 分別采用Hemolock夾閉后行離斷處理, 在靠近腰大肌的表面, 要將輸尿管充分線路, 而離斷后, 將腎臟取出。③輸尿管切開取石術:采取縱切口將腎臟周圍筋膜切開, 在腎下極附近, 進行輸尿管探查, 根據定位結果, 將結石段輸尿管游離, 利用Babcock鉗在結石段上方進行固定, 并在結石處與近端, 將輸尿管切開, 將結石取出。由腹腔鏡引導,在腹腔輸尿管切口處將6~7號雙J管置入, 從切口往下插入膀胱中, 往上則插入腎盂, 最終采取可吸收線進行縫合處理。④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將腰大肌作為解剖標志后, 把患者的腎臟周圍筋膜切開, 之后行脂肪囊分離, 使得腎臟上極充分暴露, 然后進行探查并游離腎上腺腫瘤, 探查到后將瘤體切除, 并及時送檢。
1. 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相關數據全部錄入EXCEL表格中, 便于回顧性分析。
本次研究115例患者, 皆順利完成手術, 并未發生中轉開腹患者, 并且未出現嚴重并發癥患者。本次研究手術時間最少為1 h, 最多為3 h, 均值為(100.23±12.34) min;術中出血量最少為20 ml, 最多為250 ml, 均值為78.95 ml;115例患者皆為住院患者, 住院最短為5 d, 最長為13 d, 均值(8.1±1.6) d。其中四種不同手術治療所需手術時間分別為:腎囊腫去頂減壓術為30~90 min、腎切除術為100~180 min、輸尿管切開取石術為60~160 min、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為80~150 min。
泌尿外科臟器大部分在腹腔后間隙, 因此采用腹腔鏡技術, 從腹膜后入路, 取代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屬于一種新型途徑, 而這也為微創技術在泌尿外科中的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大量臨床實踐表明, 后腹腔鏡下行泌尿外科手術, 有著出血少、切口小、并發癥少及恢復快等優勢, 得到大部分臨床醫師的認可, 也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本次研究針對接診的115例泌尿外科患者, 采取后腹腔鏡下手術治療, 皆順利完成手術操作, 術中出血量控制在250 ml以下, 手術時間也保持在3 h以內, 同時術后未出現嚴重并發癥, 而且患者住院時間皆未超過兩周。該結果與以往本院采取傳統手術治療效果相比, 明顯更優, 尤其是術中出血量與術后并發癥得到有效控制, 使得患者疼痛更少, 符合人性化治療原則。
當然, 后腹腔鏡下行泌尿外科手術治療效果十分明顯,但是在具體的治療中還要注意這樣一些問題, 比如必須建立有效的操作孔, 同時要獲取足夠大的腹膜后腔隙操作空間;將腰大肌作為主要的解剖術區標志, 從而進一步明確腎臟上下極等重要操作解剖部位;要充分做好術中病灶探查, 并且注意不必要的手術損傷等[3]。此外, 對于手術操作之前, 必須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查與分析, 看其是否具有泌尿外科手術指征, 同時要根據本院相關醫師水平與設備條件, 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后采取對應的手術治療。總之, 后腹腔鏡下泌尿外科手術具有微創手術很多優點, 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及住院時間短等, 明顯彌補了傳統手術的大部分缺陷,值得借鑒。
[1] 秦鐘.后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的麻醉處理.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1,24(6):680.
[2] 劉中生.后腹腔鏡下泌尿外科手術129例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13,8(7):113.
[3] 張浩.后腹腔鏡泌尿外科手術38例報告.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0,42(6):702.
450044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