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明
丹東地區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對心理效益量表評分影響
陳黎明
目的 觀察丹東地區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對心理效益量表評分影響。方法 2013年03月~2013年05月作者對遼寧省丹東市第一中學高中二年級394名同學進行了“體育鍛煉態度量表”、“體育活動等級量表”及“青少年體育鍛煉心理效益評定量表”測試。結果 入選對象平均體育鍛煉態度得分為(212.69±18.01)分, 體育鍛煉態度高分組(≥212.69分, 187名)的PBSPEA各維度分及總分均明顯優于體育鍛煉態度低分組(<212.69分, 207名)(P<0.01或P<0.05)。入選對象平均體育鍛煉等級得分為(6.83±1.75)分, 高等級體育鍛煉組(≥6.83分, 215名)的PBSPEA各維度分及總分均明顯優于低等級體育鍛煉組(<6.83分, 179名)(P<0.01或P<0.05)。結論 丹東地區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對心理效益評分有重要影響。
青少年學生;丹東地區;體育鍛煉;心理效益量表
作者對遼寧省丹東市第一中學高中二年級同學進行了“體育鍛煉態度量表”、“體育活動等級量表”及“青少年體育鍛煉心理效益評定量表”測試, 并按測評結果進行分組比較,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2013年03月~2013年05月作者對遼寧省丹東市第一中學高中二年級同學進行了體育鍛煉行為及心理情緒效益等問卷測試。本研究共入選高中二年級同學394名,男生203名, 女生191名, 年齡15~17歲, 平均(16.35±2.12)歲。
1. 2 方法
1. 2. 1 體育鍛煉態度評估工具選擇及測評方法 本研究體育鍛煉態度評估工具選擇毛建榮教授編制的“體育鍛煉態度量表”, 后者分為8個維度:①行為態度、②目標態度;③行為認知;④行為習慣;⑤行為意向;⑥情感體驗;⑦行為控制感;⑧主觀標準。各維度分別代表著鍛煉態度的不同方面, 采用Likert的5點計分法, 分值越高顯示鍛煉態度越積極。
1. 2. 2 體育鍛煉等級評估工具選擇及測評方法 本研究體育鍛煉等級評估工具選擇梁德清教授修訂的“體育活動等級量表”, 該量表從鍛煉強度、時間與頻率3大方面來評估鍛煉行為, 每方面分5個級別, 分別計0~4分。
1. 2. 3 體育鍛煉心理情緒評估工具選擇及測評方法 本研究體育鍛煉心理情緒評估工具選擇周成林教授編制“青少年體育鍛煉心理效益評定量表”( psychologicai benefits scale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adolescents, PBSPEA)[1], 內容涉及青少年體育鍛煉后認識和感受, 并歸結在5大維度:①主觀體驗(9個問題);②情緒活力(8個問題);③身體價值(9個問題);④人際感知(6個問題);⑤困境應對(8個問題)。采用Likert的5點計分法, 從“完全沒有”、“基本沒有”、“有一點”、“比較強烈”到“非常強烈”, 分別計1~5分。得分越高代表心理效益越好, 各個維度分之和即為PBSPEA總分。
2. 1 不同體育鍛煉態度青少年PBSPEA各維度分及總分比較 394名青少年學生中平均體育鍛煉態度得分為(212.69± 18.01)分, 作者將體育鍛煉態度得分≥212.69分設定為鍛煉態度高分組187名(47.46%), <212.69分為鍛煉態度低分組207名(52.54%)。不同體育鍛煉態度青少年PBSPEA各維度分及總分比較見表1, 結果表明, 體育鍛煉態度高分組的PBSPEA各維度分及總分均明顯優于體育鍛煉態度低分組(P<0.01或P<0.05)。
2. 2 不同體育鍛煉等級青少年PBSPEA各維度分及總分比較 394名青少年學生中平均體育鍛煉等級得分為(6.83± 1.75)分, 將體育鍛煉態度得分≥6.83分設定為高等級體育鍛煉組215名(54.57%), <6.83分為高等級體育鍛煉組179名(45.43%)。不同體育鍛煉等級青少年PBSPEA各維度分及總分比較見表2, 結果表明, 高等級體育鍛煉組的PBSPEA各維度分及總分均明顯優于低等級體育鍛煉組(P<0.01或P<0.05)。

表1 不同體育鍛煉態度青少年PBSPEA各維度分及總分比較( x-±s)

表2 不同體育鍛煉等級青少年PBSPEA各維度分及總分比較( x-±s)
運動醫學學者們對體育鍛煉心理效益定義為人們進行某項鍛煉活動時得到的健康心理情緒感覺, 這些效益分為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前者代表單次體育鍛煉活動在短時間內對個體心理狀態發生的短暫影響, 主要表現為情緒改善、抑郁及焦慮水平下降, 應激和緊張緩解;后者指長期參與系統體育活動給個體帶來的一些穩定心理作用, 內容包括有主觀體驗、情緒活力、身體價值、人際感知和困境應對幾方面內容。迄今為止, 中老年人、婦女及大學生群體參加體育鍛煉后獲得的心理效益已有一些報道, 但涉及到青少年中學生相關研究較少。為此, 在今年春季, 對遼寧省丹東市第一中學高中二年級394名學生進行了“體育鍛煉態度量表”、“體育活動等級量表”及“青少年體育鍛煉心理效益評定量表”評估,并按不同體育鍛煉態度及等級進行分組比較。發現體育鍛煉態度高分組的PBSPEA各維度分及總分均明顯優于體育鍛煉態度低分組, 同時, 高等級體育鍛煉組的PBSPEA各維度分及總分均明顯優于低等級體育鍛煉組, 明確提示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對心理效益評分發生著重要影響, 國內其它作者涉及到類似內容一些報告[2-4]與本研究結果接近。
總而言之, 體育鍛煉活動不僅改善了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體質), 也增進了健康, 我們又發現這些活動還能給他們帶來心理效益收獲, 后者還應該進一步進行擴展研究。
[1] 周成林,劉微娜,趙洪朋,等.青少年體育鍛煉心理效益評定量表上海市常模的制訂.體育科學, 2011,31(9):51-56.
[2] 楊劍,季瀏,田石榴.不同鍛煉方式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5,39(3):80-82.
[3] 陳丹,李波.浙江省城市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中國科技縱橫, 2010,19(2):233-234.
[4] 劉正國,李莉.大學生體育鍛煉態度對其鍛煉行為影響的預測.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1,23(6):563-565.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項目編號:GH093227)
118000 遼寧省丹東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