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琴 馬友鳳 李莉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與控制
李艷琴 馬友鳳 李莉
目的 調查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醫院感染的隱患, 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方法 對2011~2012年感染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 針對感染隱患, 制定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對策。結果通過對NICU醫院感染易感因素分析, 提出有效減少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措施, 醫院感染率從2011年的6.51%, 下降到2012的4.01%, 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NICU需采取有效的綜合預防控制措施, 可以顯著降低患兒的醫院感染發生率。
NICU;醫院感染;危險因素;預防控制
近年來, NICU醫院感染爆發事件時有發生, 醫院感染加劇疾病嚴重程度、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1]。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便成為醫療機構面臨的重大挑戰, 關系到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近些年來作者在控制醫院感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收效良好。現將NICU醫院感染原因分析與作者所做的預防控制工作總結如下。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11年~2012年NICU患兒。2011年患兒為實施措施前組, 2012年為實施措施后組。
1. 2 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參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2]。有明確潛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時計算起, 超過其常規潛伏期而發生的感染;對無明確潛伏期的感染, 發生在入院>48 h者均可定為醫院感染。
1. 3 統計學方法 分別收集兩年內患兒的出生胎齡, 出生體重, 男女比例, 院內感染例數。計量資料用均值±標準差( x-±s)表示, 用SPSS13.0對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 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1 調查2011年841份病例, 男489例, 女352例, 發生醫院感染55例, 年齡3~28d,醫院感染率6.51%。其中胎齡<37周273例, 醫院感染30例;胎齡≥37周568例, 醫院感染25例;出生體質量<1500 g的68例, 醫院感染14例;1501~2500 g 203例, 醫院感染21例;≥2500 g 570例, 醫院感染20例。
調查2012年病例1021例, 男546例, 女475例, 發生醫院感染41例, 年齡3~28 d,醫院感染率4.01%。其中胎齡<37周338例, 醫院感染21例;胎齡≥37周683例, 醫院感染20例;出生體質量<1500 g的116例, 醫院感染12例;1501~2500 g 350例, 醫院感染16例≥2500 g 555例, 醫院感染13例。
2. 2 兩組患兒從出生體質量、胎齡、性別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2011年1月~2012年12月醫院感染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新生兒醫院感染率(%)
NICU醫院感染原因分析:①NICU布局不合理, 面積小,床位密度大, 通風換氣不良。②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低。③不規范的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及各種侵入性檢查、診斷、治療等。④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 常導致耐藥菌株的傳播。⑤患兒自身因素, 資料顯示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感染率相對較高, 由于早產兒器官組織發育不完善, 對外界不良環境的抵御能力較差, 病原菌容易透過患兒屏障, 從而發生醫院感染[3]。
通過采取措施:①合理布局, 加強消毒隔離:2011年10月份本院對NICU進行了改建, 改建后的NICU增加了功能用房, 擴大了早產兒室的面積, 單獨設置了隔離間。NICU采用動態空氣凈化機消毒3次/d, 2 h/次。定時開窗通風2次/d, ≥30 min/次, 保證病室適宜的溫濕度。②通過“品管圈”活動,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由醫務人員的手傳播細菌致醫院感染約占30%, 正確有效地洗手可去除手上99%的暫居菌[4]。但洗手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往往是難以執行的, 為此, NICU開展了以“提高NICU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 討論分析手衛生依從性低的原因, 提出改進措施:每個床單元均放有速干手消毒劑, 并在暖箱上貼 “摸我前請洗手”的卡通圖片來提醒, 活動后手衛生依從性從活動前的55%提高至81%。③規范侵入性操作、避免醫源性感染:嚴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適應證, 注重操作環節管理。④嚴格控制抗菌藥物的應用:合理應用抗菌藥物, 做好病原菌的分離鑒定, 選擇適當的抗菌藥物, 對無感染的患兒避免使用抗菌藥物[3]。⑤加強早產兒管理:加強早產兒口腔、臍部、臀部和皮膚護理, 堅持母乳喂養, 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3]。
從表1中可以看出院內感染率明顯下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院通過改善NICU患者住院環境, 加強環境管理;提高手衛生依從性;規范各項有創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早產兒的基礎護理等措施, 可以顯著降低NICU患兒的醫院感染發生率。
[1] Ann, Berry A.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 review of impact,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New born and Infant Nusring Reviews, 2010,10(4):187-19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2001:10-12.
[3] 曹莉,蔣玲,孔海燕.早產兒醫院感染的相關原因分析及護理.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22(24):5565-5566.
[4] 李鴻雁,郭彥言. ICU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22(8):1563-1565.
475000 河南省開封市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