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作用探討
李曉霞
目的 探索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作用, 為治療小兒腦癱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本院于2013年3月~6月抽樣小兒腦癱患者68例, 將這些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的對象, 所有患者按照數字表隨機分為兩組, 對照組(34例)給予常規的綜合康復療法, 實驗組(34例)另給予引導式教育療法。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并將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1.2%,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5%。實驗組患兒的運動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也明顯好于對照組, 實驗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 引導式教育能夠促進患兒的康復, 治療效果較好, 值得臨床推廣。
腦癱;治療;引導式教育;康復;作用
小兒腦癱又被稱為是小兒腦性癱瘓, 這是兒童在大腦未成熟的狀態下受到損壞的疾病。該病癥會嚴重的影響患兒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臨床表現常常為智力低下、運動受阻、行為障礙或者肌無力等等。這不但給患兒自身帶來了痛苦, 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極為沉重的壓力和負擔。要使小兒腦癱患者盡快康復, 就必須采取合理而科學的訓練方式, 在目前, 引導式教育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 它的治療效果比較好[1]。作者針對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中的作用進行了探討, 具體如下。
1. 1 一般資料 本院于2013年3月~6月收治了68例腦癱患兒, 將這些患兒作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過診斷均符合“腦性癱瘓定義與分類國際研討會”執行委員會所制定和通過的腦癱疾病定義。其中男性患者有37例, 女性患者有31例, 患者的年齡在2.3~9.8歲之間, 平均(23.18±6.29)歲。將這些患者按照數字表隨機分為兩組, 實驗組34例, 實施引導式教育法, 對照組34例, 實施綜合康復治療法。兩組患者的年齡、病史、性別等無明顯差異,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運動治療、物理治療、作業治療以及語言治療等常規的綜合康復治療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用對照組方法+引導式教育法, 每周(除周日以外)都要按照引導師設計的內容進行訓練。日常的內容包括起床、穿衣、洗漱、如廁、吃飯、步行等等。每天上午1節課, 下午1節課, 課堂內容包括認知課、手部課、坐立課、席地課、運動課、音樂課、語言課等等。
對比兩組患者在4~6個月之后的治療效果, 并且將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
1. 3 療效判定方法 根據我國殘疾人聯合會制定的腦癱患兒康復以及殘疾預防項目專用評價表, 對患兒的三個方面進行評價, 即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運動功能。顯效:總分11分或者11分以上;有效:總分1~10分;無效:0分。單項運動功能提高5分、生活自理能力提高3分、社會適應能力提高2分就為顯效。
1. 4 統計學方法 將本院的實驗數據均錄入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檢驗水準ɑ=0.05。當P<0.05時,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采用例數(n)、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1.2%,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5%。實驗組患兒的運動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也明顯好于對照組, 實驗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康復情況對比, 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 P<0.05
腦癱也被稱為腦性癱換, 它指的是從出生前到出生后一個月內, 由于各種原因所引發的腦損傷。腦癱的臨床癥狀有肌肉無力、共濟失調、認知障礙、交流障礙等, 該疾病的發病率約為1.2%~2.5‰, 其嚴重的影響了患兒的生活與學習。
如今, 很多的醫護人員在對腦癱患兒進行治療的時候,都采用了綜合康復治療法。也就是每天按時將患兒送入各個治療科室, 比如運動訓練、按摩、語言訓練、理療等等。該種方法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也有不足之處, 比如,它不能引起患兒的興趣, 患兒可能會在訓練的過程中哭鬧不停。而且每一個訓練過程都是不斷重復的, 比如運動訓練等,這會使患兒感覺枯燥乏味。而且患兒的依從性不好, 很可能會產生反抗的現象, 所以會降低治療的效果[2]。另外, 患兒和其他的小朋友之間的交流可能也很少, 一旦離開家長, 就會使訓練難以進行, 這是因為患兒對家長的依賴太大。
從本次實驗結果來看, 采用引導式教育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未采用引導式教育康復組, 采用引導式教育組的總有效率為91.2%, 未采用康復組的總有效率為76.5%。它最顯著的特點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患兒的潛能, 并且用娛樂的方式勾起患兒的興趣, 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同時, 引導式教育法也將一些比較復雜, 很難完成的基本動作模式進行了分解, 然后再借助節律性口令性語言, 將這些習作程序組合起來, 最終融入到患兒的日常生活當中[3]。
綜上所述, 引導式教育在腦癱患兒的康復當中起著不可小視的作用, 所以該方法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1] 王小宇,丁奇,龔勇,等.腦癱兒童應用引導式教育前后的粗大運動功能分析.中國民康醫學, 2012,24(13):1607-1609.
[2] 余南.引導式教育對腦癱患兒手功能的影響.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08,16(7):121-122.
[3] 程灝,羅華英,高麗芳,等.引導式教育治療小兒腦性癱瘓 30例療效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2012, 4(2): 139-141.
450053 鄭州市兒童醫院康復醫學科
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