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宮曉燕
慢性咳嗽臨床治療經驗
王爽 宮曉燕
慢性咳嗽的主要癥狀為咳嗽, 或刺激性干咳, 有痰或無痰, 或伴有咽干咽癢, 目鼻干癢等。其主要病機為外感咳嗽反復發作或臟腑功能失調引起肺臟功能失調、肺氣上逆, 或伴有其他臟腑的功能失調。治療上主張以理肺止咳為原則, 注重整體觀念, 兼顧臟腑;辨別內風、外風, 實熱、虛熱, 以區別使用藥物。
慢性咳嗽;經驗
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以主要或唯一癥狀, 咳嗽時間≥8周, 胸部X線檢查無明顯異常, 即通常所說的不明原因慢性咳嗽[1]。其發病的常見原因包括:咳嗽變異性哮喘、上氣道綜合征、胃食道反流性咳嗽、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變異性咳嗽等。多數慢性咳嗽與感染無關, 無需使用抗菌藥物治療。臨床上以咳嗽變異性哮喘者發病居多。一般情況下, 可有血常規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或支氣管激發(舒張)試驗陽性。病理結果為各種因素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或氣道的反應性增高[1]。
1.1 癥狀 慢性咳嗽的主要癥狀為咳嗽, 時而為刺激性干咳, 無明顯的喘息、氣促等癥狀。對異味、油煙、冷空氣等敏感,有痰或無痰, 或伴有咽干咽癢、目鼻干癢等。具有晝夜節律性,常發生于夜間或凌晨;具有變應性, 多有較為明顯的過敏表現;具有季節性, 多在秋季或冬春季節交替時發作。
1.2 病因病機 宮曉燕教授臨證多年, 經驗豐富。認為慢性咳嗽的病因分為外因和內因兩部分。外因為風、寒[2]和毒, 內因為臟腑虛弱, 以肺脾[3]為主。風為百病之長, 易夾邪而侵犯人體。東北地區冬季長, 氣候干燥、寒冷, 地域平坦, 風邪流行;汽車尾氣、燃煤取暖等廢氣排放物, 長時間存留于空氣中形成外毒。肺開竅于鼻, 與外界相通, 三者合聚,易侵于肺, 邪氣難以速去, 遷延日久, 發為慢性咳嗽。脾胃為后天之本。飲食所傷, 脾胃虛弱, 化源不足, 氣血匱乏, 臟腑失養。肺為嬌臟, 主氣司呼吸, 邪犯日久, 必定虧虛。諸多因素干之于肺, 肺功能失常, 而發為本病。主要病機為外感咳嗽反復發作或臟腑功能失調引起肺臟功能失調、肺氣上逆, 或伴有其他臟腑的功能失調。如《醫學三字經》言:“咳嗽不止肺, 而不離乎于肺也”。
中醫治療以理肺止咳為主, 注意辨別臟腑間的關系, 兼顧治療。
3.1 病證結合, 審證求因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精髓, 辨病論治是西醫治病的方式。中醫的辨證論治是在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 找到病情主要矛盾, 運用中醫的四診八綱, 結合病因,辨別疾病的陰陽屬性和邪正盛衰關系, 確定治療原則, 進行遣方用藥。西醫的辨病論治是尋找疾病發生的原因, 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 針對病因用藥治療。只有辨病與辨證有機的結合, 才能找到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 給出合理的治療方案,讓身體更快恢復。慢性咳嗽作為一種疾病, 由于發病的個體在體質特點、感邪程度、誘發或加重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別,因此在治療時要借助血常規、支氣管激發試驗等輔助檢查結果進行診斷, 在中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基礎上, 辨別病機特點, 按照“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三因制宜的原則, 制定個體化的診療方案。
3.2 遣方用藥, 蟲類為先 慢性咳嗽反復發作, 病程較長,不易治愈, 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屬疑難病癥之一。蟲類藥具有較強的生物活性, 常被用于疑難頑癥的治療。辨證準確, 用藥得當, 常能取得能顯著療效。宮曉燕教授經過長期的研究和臨床實踐, 發現臨證時配伍使用地龍、蟬蛻、僵蠶等蟲類藥物, 可明顯起到平喘止咳之效。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蟲類藥通過減低氣道反應性、緩解氣管痙攣達到緩解喘促、咳嗽等癥, 具有解痙、祛風之功。但使用時需要注意對動物蛋白過敏者要慎用或禁用。
3.3 調理氣機, 臟腑同治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咳嗽乃肺之氣機逆亂。邪氣直接侵犯肺臟, 或者是其它臟腑功能失調影響到肺, 引起肺的氣機逆亂而發為咳嗽。其病位在肺, 與五臟六腑相關。實證者為氣機不利, 治療上以疏暢氣機為主;虛證者為臟腑皆虛, 虧虛程度各異, 臨證時要辨別何臟為虛甚。通過中藥的作用調整臟腑氣機, 機體陰陽平衡, 進而使肺氣如常, 肺臟功能恢復正常。臟和腑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 功能上相互補充, 病理上相互影響, 特別是表里相關的臟和腑, 兼顧治療, 共同調理特別重要, 慢性咳嗽尤以肺與大腸最為重要[4]。用藥時需要特別注意大腸的氣機通暢, 使壅塞之肺氣有疏散的通路, 選擇陳皮、厚樸、枳實等藥。在使用時要注意體質虛弱、年老或平素大便稀溏者減小劑量或慎用。
藥物組成是治療的基礎, 配伍原則是組方的靈魂。現將恩師多年治療慢性咳嗽在藥物使用方面經驗總結如下:
4.1 內風、外風 風邪是引起或誘發慢性咳嗽的重要因素。祛風藥物的選擇與療效關系密切。慢性咳嗽寒熱、虛實不明顯者, 加用僵蠶、蟬蛻以祛除內風;感受外邪誘發或癥狀加重者, 加用荊芥、防風以祛散風邪;病情經久不愈, 反復發作者, 加用蜈蚣、全蝎以搜風通絡;病程中均可使用地龍以解痙平喘。
4.2 實熱、虛熱 熱邪也是慢性咳嗽主要病因。肺為嬌臟,不耐寒熱;熱又可煎津成痰, 痰熱互結, 礙肺升降。伴有實熱時, 痰質粘稠、色黃、成塊, 量較大, 尚易咳出, 常配伍使用金蕎麥、連翹。金蕎麥具有清熱、化痰、止咳之功, 連翹可清熱散結, 二者同用共奏清熱化痰止咳之效。伴有虛熱,痰量較少, 不易咳出, 常配伍使用天花粉、川貝母、麥冬、百合, 既能養陰生津除肺燥, 又能潤肺化痰而止咳。
慢性咳嗽屬中醫咳嗽范疇。有聲無物謂之咳, 有物無聲謂之嗽, 因二者臨床常并見, 故謂之咳嗽。因此, 在治療時要注重整體觀念[5], 內外兼顧, 咳嗽并治, 臟腑同調。同時還必須強調扶助正氣的重要性, 如《黃帝內經》所言:“正氣存內, 邪不可干”, “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5,28(11):738-744.
[2] 李文.吳銀根從瘀論治慢性咳嗽經驗.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3,19(1):58-59.
[3] 韓克華,王書臣.王書臣教授從脾胃論治慢性咳嗽經驗.環球中醫藥, 2009,2(3):212-213.
[4] 李永亮.高體三教授治療慢性咳嗽經驗.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7,21(4):19-20.
[5] 徐佩文,姜華靜,范春香.吳昆侖治療過敏性咳嗽經驗.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0,12(8):142-143.
130021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