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忠
(南寧市衛生學校,廣西 南寧 530000)
護理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自主學習模式
何建忠
(南寧市衛生學校,廣西 南寧 530000)
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理論為指導,遵循職業成長規律,制訂工作任務及學習情境計劃,同時以項目教學法為指導設計自主學習材料,達到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其學習能力持續發展的目的。
工作過程;系統化;自主學習
課程改革開展3年多來,我們逐步探索出符合校情和學情的教學模式,同時體會到: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重要因素,教師編寫自主學習教材是課程開發工作的主要任務,深化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實用有效的自主學習模式。
理論依據是:工作過程系統化及職業成長規律。基本思路是:制定符合職業成長規律的工作任務及學習情境計劃,以項目教學法為指導設計自主學習材料,使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方法自主收集資料,概括疾病發生發展規律及護理工作規律,自主決策、自主實施,完成從簡單到復雜的任務,依據評價標準對工作過程及結果進行總結、評價及反饋,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其學習能力持續發展。
低年級學生由于學習能力較弱,應以簡單的典型工作任務為主設計學習情境,方便學生學習,實現較低層次的目標;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自控能力較強,為實現較高層次目標(如改造及創新等),可設計典型工作任務較少但綜合性較強的學習情境,以培養學生解決綜合性問題的能力。因為學習情境的綜合性和開放性越強,對學生能力發展的促進作用就越大,學習任務的質量也越高[1]。現以內科護理為例進行介紹,見表1。
教師擬定好工作任務后,把收集資料、制訂計劃、實施計劃、檢查控制、評估反饋這個完整的工作過程以問題的形式設計成自主學習材料。學生在學習材料的指導下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及最終評價,并通過該項目了解整個過程及每一環節的基本要求。現以心衰病人護理學習材料為例進行介紹。
(1)學習目標:①敘述慢性心衰病人的病因、臨床表現、心理—社會狀況、輔助檢查方法、治療要點;②作出慢性心衰病人的護理評估,制訂護理方案;③按照護理操作流程完成對慢性心衰病人的護理;④積累工作經驗。

表1 內科護理工作任務及學習情境計劃
(2)學習任務:病人,女性,75歲,左心衰5年,與家人爭吵后心悸、氣短、不能平臥,咳粉紅色泡沫痰。查體:血壓90/60 mmHg,呼吸28次/分,神志清醒,端坐位,口唇發紺,兩肺布滿濕性羅音及哮鳴音。入院診斷為慢性心衰并肺水腫。任務:如何給病人提供滿意的護理。
①收集資料:
甲:通過閱讀教材及上網查資料完成以下問題。
下列屬于誘發或加重心衰最常見的因素是:
A.呼吸道感染
B.妊娠和分娩
下列屬于左心衰重要體征的是:
A.交替脈
B.水沖脈
右心衰引起皮膚發紺的機制是:
A.肺循環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
B.體循環靜脈血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
鼓勵長期臥床的心衰病人在床上活動下肢,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肌肉功能退行性減退
B.預防下肢靜脈血栓
病人出現洋地黃毒性反應,首要的處理措施是:
A.補液,稀釋體內藥物
B.停用洋地黃藥物
乙:通過觀看錄像或聽教師授課,了解疾病發生發展及護理規律,并按此規律要求把正確答案選在相應的空格上。
A.呼吸困難 B.心率 C.端坐臥位
感染→風心病心功能2級→誘發心功能4級→嚴重___→給氧→___→執行醫囑,用洋地黃治療→應常規測量___。
丙:利用關鍵詞(慢性心衰臨床護理分析、護理經驗等)查閱文獻,到醫院見習,體會護理工作過程,積累護理經驗。
利用掌握的慢性心衰病人的護理方法及積累的護理經驗完成以下填空題。
移動學習是指在筆記本、手機等可移動設備的幫助與支持下,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一種行為。具體優勢表現如下:1)移動學習可以改善學生學習范圍與學習時間受限這一問題。2)移動學習可以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良好溝通,并能夠雙向地提供學習與教學內容,便于學生進行相關學習。3)移動學習可以不受空間影響,為學生創造方便快捷的學習環境,具有高攜帶性[1]。
老年心衰病人輸液比一般病人要求更為嚴格,不單在輸液時有操作技術上的要求,更為重要的是要控制輸液______和輸液______。輸液速度要控制在____滴/分以內。應防止輸液途中的____自行發生變化(如體位變化或針頭貼血管壁)。絕大多數病人在輸液時都希望液體盡快滴完,特別是臨近____時更為迫切,這時病人常常自行或請他人調快速度,應勤查房以杜絕這種情況發生。
②決策與計劃:
在教師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病例討論和病人評估,提出護理診斷,制訂護理方案。明確組長、小組分工,明確觀察、記錄員、計時員以及成果展示解說員。醫生對上述病例開出醫囑(順序被打亂,見表2)。
在教師指導下完成該病例醫囑排序計劃:

表2 醫生對病人的醫囑
③展示成果:
各小組確定展示方式。對比各組護理工作流程、醫囑排序,教師與全班學生討論確定最佳護理工作過程及醫囑排序。
④實施:
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下列情境任務:
情境1:各小組進行角色(病人、家屬、護士、小組觀察員)分工后,對病人進行健康史及身體狀況評估,并按最佳護理工作流程對病人進行獨立性護理。
情境2:執行上述醫囑排序,并進行用藥護理指導。
情境3:入院后病人血壓為80/55 mmHg,給予快速輸液,20分鐘輸入400 ml液體,病人突然出現發紺加重,呼吸困難,咳大量粉紅色泡沫樣痰。病人發生了什么情況?怎么辦?角色扮演協助醫生搶救過程。
⑤評價:
對照表3評價標準進行評價。

表3 工作過程及學習過程測評表
⑥反饋:
經驗、知識反饋:絕大多數病人在輸液時希望液體盡快滴完,特別是臨近吃飯或大小便時更為迫切,這時病人常常自行或請他人調快速度,護士應引導病人配合護理操作。
技能反饋:角色扮演給重度心衰病人測血壓的過程。
方法、策略、經驗反饋:角色扮演給心衰病人輸液時,速度應控制在20滴/分以內。
⑦拓展:
舉例介紹護理工作方法、規律、經驗;對該疾病護理的新設想。
(1)自主學習模式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經驗的積累及學習能力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對學習任務及學習情境按難度進行排序,符合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的遞進發展及學習能力持續發展的要求。
(2)自主學習模式的學習材料具有開放性、實踐性、針對性、實用性,打破了各學科間的界限,能將知識、技能和態度目標自然融入工作過程的每個環節,使學生在工作中構建與工作過程相關的知識結構,通過參與和反省獲得體驗與感受,發展綜合能力并形成價值觀。學習材料的專業知識內容編排上采用螺旋上升式排列方法,內容選擇和安排便于學生發現、探究和掌握專業規律。圍繞綜合性專業問題組織內容,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過程為主線,學習材料通過多種類型的引導問題將學生引入工作中,促進學生手、腦、心并用的協同學習及和諧發展。學習材料具有下列特點:
①從學生的工作和生活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②引發學生產生問題和疑問,促進學生思考與反思。突出職業活動,讓學生通過在工作情境中的經驗性學習,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③通過真實的或模擬的職業活動,讓學生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同時,形成職業認同感。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G421
A
1671-1246(2014)01-0082-03
注:本文系2011年度廣西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三級立項項目(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