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洪濤
近讀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編寫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黨員干部讀本)》(以下簡稱《十講》),很受教育。回憶過去在中央黨校學習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聯系幾十年的從政經歷,環顧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形勢,展望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美好前景,深深體會到:必須認識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其含義: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統一于物質。
認識這一原理,在實際工作中應該:
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現在某些地方唯心主義盛行,信迷信,講風水,求神問卦,且有蔓延之勢,不可放任自流。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反對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追風,不趕浪,不提高指標,不講過激口號,不弄虛作假,不做官樣文章。
尊重客觀規律。尊重自然規律,維持生態平衡。再不干圍湖造田、填海造地、削山造地、與河爭地、毀林開荒之蠢事。
堅持調查研究。方法亦可創新,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綜合有關學科進行分析。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
領會這一觀點,工作中應注意:
一要實干。辦實事,出實績。鄧小平同志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
二要實事求是。無論順境、逆境,都要不說假話,不瞞真情,不做違心之事,哪怕遭受打擊、排擠,受點委屈。
三要反對教條主義。不唯書,只唯實。
四要不斷地實踐。勇于探索,勇于實踐,總結經驗,積極進取。
事物處在普遍聯系之中,世界就是由各種事物相互聯系組成的統一體。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觀點。我們要學會用這一觀點觀察和處理現實問題。
要全面地看問題,切忌孤立、片面、形而上學。
要統籌兼顧,學會“彈鋼琴”,避免單打一,顧此失彼。既有“主旋律”,又有“合弦音”。改革要全面深化。
要看到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雖然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還應繼續努力,開創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局面。我國正在建設上海自貿區,還將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建設。
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
要注意人際關系,講原則也講團結,與人為善,以和為貴。能和人共事,會調動各方積極性。
事物是永恒發展的。發展是事物前進的變化或上升的運動,其實質是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滅亡的過程。我們要在現實生活中堅持這一觀點。
事物變動不居,這是規律。我們必須以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發展永不停步,改革創新沒有止境。
要掌握質量互變規律,認識發展的漸進性和飛躍性,爭取工作的主動權。
要掌握否定之否定規律,認識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迎接挑戰,奮勇前進。
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們要在黨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堅定不移地走發展之路。中國正在朝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前進!
矛盾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我們應該學會認識矛盾,解決矛盾,推進社會發展。
社會生活充滿矛盾,矛盾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我們不能回避矛盾,只能正視矛盾,面對現實,正確處理。
矛盾各不相同。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要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應該從哲學上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意義。
矛盾的雙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爭性。同一性與斗爭性相互作用推動事物發展。因此,矛盾規律就是對立統一規律,這是辯證法的核心。認識和把握這一規律,就能在工作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新形勢下,不斷出現新的矛盾。我們要在不斷解決矛盾中推動工作。
人類社會充滿矛盾。其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社會的基本矛盾。社會發展就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過程。
認識這一原理,主要意義在于:
懂得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懂得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生產力。
懂得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更多地釋放改革紅利。黨的三中全會以來,新舉措頻出,多項改革提速。習近平同志最近指出:“改革的集結號已經吹響,關鍵是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以落實。”
堅持發展,堅持改革,就能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歷史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因此,人民群眾創造歷史。
在現實生活中,堅持這一觀點,應注意:
要堅持群眾觀點。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向人民群眾負責,向人民群眾學習。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之所望是我們施政所向。任何時候不能脫離群眾,不能損害群眾利益。
要堅持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善于總結經驗,推廣典型,組織群眾,發動群眾,開創新的局面。
要切實改進作風,密切聯系群眾。近年出臺的《八項規定》等系列制度,貫徹實施,清風撲面,深得人心!應該堅持不懈地抓下去。習近平同志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現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意義重大、深遠。
價值觀是關于價值的根本觀點與態度。表現為人的信仰、信念、理想、原則與規范。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
在當今時代,價值觀的多元化更為明顯。世界觀不同,價值觀當然不同。
我們追求、堅持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從國家、社會、個人行為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
我們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努力做到:為民,務實,清廉。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緊緊守住人性良知和道德底線,是非面前堅定,利益面前清醒,能夠經得起誘惑,經得起考驗,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
理想信念是人們的精神追求與向往,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
共產主義是人類最美好的社會。共產黨人的遠大理想就是實現共產主義。在當代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我們的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精神支柱、前進動力。
《十講》中生動地寫道:“如果把社會比作大海,把人生比作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燈塔和前進的風帆。沒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動力的小船。”
革命戰爭年代,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堅貞不屈,氣貫長虹,靠的就是理想信念。
新時期,雷鋒、焦裕祿、孔繁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靠的就是理想信念。
相反,近年一批高官落馬,究其原因,主要是理想信念的動搖和喪失。
理想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
黨員干部,一定要解決好這個問題。
要教育年輕一代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
以上就是我學習《十講》的膚淺體會。
要學會做人、做事,提高認識能力、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境界,必須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