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芬
(天津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天津 300191)
談“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與“文化現代化”,首先應對“文化”的內涵有個清晰的界定。盡管文化的定義有多種,就本文而言,毛澤東對于文化的定義最為合適。即:“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而經濟是基礎,政治則是經濟的集中的表現。這是我們對于文化和政治、經濟的關系及政治和經濟的關系的基本觀點。那么,一定形態的政治和經濟是首先決定那一定形態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態的文化又才給予影響和作用于一定形態的政治和經濟?!盵1]毛澤東把文化看成是觀念形態,是一種精神活動和精神產品,明確了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奠定了中國共產黨文化觀的基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目標,共產黨的文化使命就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文明。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目標,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現代化”這一宏偉目標,中國的現代化是包含文化現代化的全面的現代化。
共產黨以建立共產主義社會為己任,現代化是實現共產主義文明的必然路徑。當前,中國正處于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社會,其優越性不僅表現在它能夠不斷地自覺地改革前進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弊端,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出繁榮的經濟,而且還表現在它能夠不斷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創造出比資本主義社會更高的精神文明和精神境界,更加進步、更加符合人類社會發展方向的文化。文化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方針政策中都能得到印證。
1964年12月,周恩來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國人民宣布了“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指出:“今后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總的說來,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盵2]實際上,提出了新中國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
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了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在實際上闡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要堅持“三位一體”即堅持經濟、政治、文化三方面為一體的思想。
至1987年,黨的十三大規定了我國21世紀中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總體戰略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富強、民主、文明”比較明確地提出了堅持“三位一體”即經濟、政治、文化三方面協調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
1989年6月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之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要堅持“三位一體”布局的思想,大力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2005年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黨校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由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四位一體”。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是“五位一體”,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梢?,在現代化的道路上,文化建設始終不可或缺,而文化現代化的過程恰恰是踐行共產黨文化使命的具體過程。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實現文化現代化的基本目標,必須重視共產黨的文化建設。另外,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造成了不可忽視的沖擊,社會發展急需先進、和諧的文化保駕護航。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要加強黨的文化建設,不斷踐行黨的文化使命,用先進的文化引領現代文化的發展,用和諧文化提升國家文化的軟實力。無論普通黨員還是黨的領導干部都要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抵制和克服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封建主義殘余思想和其他非無產階級思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頭腦,言行一致,用個體形象提升黨在人民心中的整體形象,借此帶動全社會健康發展。中國共產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目標,在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把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作為主線,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貫徹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盵3]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習近平進一步指出:“全黨要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抓好思想理論建設這個根本,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創建?!臂`行中國共產黨文化使命,不斷加強黨的文化建設,才能保證文化現代化不會迷失方向,保持對社會主義前途的堅定信念。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全部社會生活都是實踐的,人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要始終尊重人的主體地位。使人獲得自由是尊重人的重要體現。恩格斯在1876年所寫的《反杜林論》中也指出,“自由就在于根據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最初的、從動物界分離出來的人,在一切本質方面是和動物本身一樣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盵4]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每個人都會獲得精神的自由。“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盵5](P307)
在存在著階級對立的社會里,人是不自由的。對于人而言,自由是最寶貴最有價值的東西,而教育是獲得自由的必由條件。在資產階級社會,從事各種職業的人們都是不自由的,都被資產階級視為生產的工具,而教育是培養工具的手段,“資產者唯恐失去的那種教育,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把人訓練成機器?!盵5](P290)對于共產黨人來講,教育是要實現最廣大人民的自由、全面的發展。以人為本、實現真正的自由是共產黨人的追求,也是共產黨文化使命的價值所在。在文化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倡導以人為本的文化建設。毛澤東要求文藝“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目的在于培養“四有”新人;江澤民指出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充分體現人民的利益與愿望,滿足人民不同層次的、多方面的、豐富的、健康的精神需求。科學發展觀中蘊涵的文化思想,也深深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核心。習近平也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p>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以實現共產主義文明為最高使命,這一使命要在文化現代化的進程中得到實現。在文化現代化的不同階段,中國共產黨的文化使命應有所側重。
近代中國,共產黨提出了自己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理論,為奪取全國政權做了思想和理論的準備。建國后,我國的文化建設既取得了巨大成績,也有嚴重失誤。無論是成績或失誤,一路走來,都使中國共產黨堅定了建立新型現代文明的信念。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鄧小平從人類文明的兩分法闡述對文化的看法,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黨文化建設的重點。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系,等等?!盵7]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江澤民進一步做了闡述:“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8]在此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初步形成了經濟發展、政治開明、文化繁榮、社會安定的局面。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主動適應文化現代化的要求,將先進文化建設和和諧文化建設作為黨的文化建設的重點。建設中國先進文化,也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教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國共產黨政黨和諧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即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牢記黨的文化使命,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要大力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實現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進文化強國戰略。
站在世界的舞臺上,中國共產黨牢記自己的文化使命,不斷促進文化現代化建設,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文化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與時俱進,不斷提升黨的文化實力,為實現最高文化使命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1]毛澤東選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2]周恩來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39.
[3]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9.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6.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7.
[7]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