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蘋
(河南工程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核心,是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其支撐點在實質上是作為政治文明主體的人的政治文明素養的培育。政治文明建設的主體是包括政府官員在內的全體公民。加強公民(政治)文化建設是培育政治文明主體的政治文明素養的內在要求,是在當今中國加強政治文明建設的必要措施,政治文明建設必須加強對作為政治文明主體的人的文明素養的培育。公民文化建設與政治文明建設的關系可以概括為:一方面,公民文化是政治文明的基礎,如果沒有公民文化的支持,政治文明建設便失去根基;另一方面,政治文明建設氛圍是培育公民文化的良好環境。為此,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促進和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促進政治價值認同,推動政治社會化
為加強政治文明建設而培育公民文化的過程也是政治文明建設的過程。這個過程有賴于一個有效的途徑——政治社會化。政治社會化可分為個體習得和社會傳播兩方面。公民文化與政治文明是彼此影響、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關系。如果沒有民主制度架構下政治文明主體的經歷和體驗,沒有作為對政治文明主體的人的民主制度的教育和訓練,公民文化就很難發育成熟。為此,必須促進和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促進政治價值認同。
2.培育公民文化,加強公民教育,增強公民意識
公民文化與政治文明建設具有密切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公民文化是建設政治文明的土壤,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需要培育公民文化。“新時期政治文明主體建設應沿著如下路徑發展:積極培育社會主義公民文化,加強公民教育,特別是公民主體意識、平等意識和參與意識教育”[1],通過加強公民教育,增強全體公民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熱愛社會主義中國的情感以及必要的政治知識、政治技能、政治安全感、政治效能感等。使全體公民明晰: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文明,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治文明,是堅持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基本方略的政治文明。
3.正確引導公民的政治參與和民主實踐
培育公民文化需要擴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體現。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需要加強制度建設,保證公民政治參與的常態化;培育公民文化,提高公民的政治參與能力;拓展參與途徑,暢通民意表達渠道。”[2]培育公民文化必須與時俱進,把握時代的脈搏,傾聽民眾的呼聲,緊跟時代的潮流,使新時期的民主政治建設更加符合時代要求。比如:在政治文明建設中,要理性引導話語權的合理實現,可以從培育現代性公民文化、構建公共能量場和實現各階層話語權均衡等方面著手。[3]
1.培育公民文化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迫切需要
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五位一體”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推進中國政治(公民)文化現代化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推進中國政治文化現代化,需要在六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根除人治意識,弘揚法治意識;二是破除權力本位意識,樹立權利本位意識;三是根除臣民意識,培育公民意識;四是擯棄官本位意識,樹立民本位意識;五是轉變全能政府意識,樹立有限政府意識;六是轉變揚善為主意識,樹立制惡揚善并重意識。”[4]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展開、黨建工作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不斷加強、核心價值的鑄造和公民文化的培育,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奠定了深厚基礎。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當前在一些地方,一些人甚至一些官員政治價值的模糊、政治心理的失衡和矛盾、政治信念的淡化和動搖,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公民文化的健康發展,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用核心價值體系來培育公民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要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要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要在國際上站在道義的制高點發出優美洪亮的聲音,要不斷增強國家的軟實力,就要在加強公民文化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政治文明建設。
2.使公民內化一些觀念特別是核心價值觀是政治體制有效運作的條件
任何政治體制如果要想有效運作,都必須想方設法使其公民內化一些觀念特別是核心價值觀。這些觀念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對民族國家的認同,另一類是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從功能上看,核心價值觀是能夠促進社會團結、阻止社會分裂的價值觀”[5]。因為只有有了共同的人人都奉行的核心價值觀,才能達成共識,減少摩擦和沖突,減少意見分歧,增強凝聚力,使公民政治參與能夠遵循奉行核心價值觀,使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使人權得到真正的尊重和保障,從而更好地維護社會團結。總之,政治體制要想有效運作,需要公民文化落地生根,需要核心價值觀深入到公民的頭腦中,需要核心價值觀流淌于公民的血液中,需要民主共和理念深入人心,需要民主成為民眾的生活方式。
3.現代化的實現必須伴隨人的現代化的協調推進
近一個世紀中國社會的發展表明,中國要走向現代化,首先要解決人的現代化問題。不能培養出高素質公民的國家,其政治運作的“細胞”就很難充滿活力,其現代化也就缺乏根本的有力的支撐。要實現人的現代化,公民文化的培育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培育公民文化,實現人的現代化,是當今中國發展的迫切需要。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在人類走向后工業社會的過程中出現的,是一種高于資本主義政治文明的文明類型。它繼承了工業社會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政治文明成就,同時又實現了根本性的超越。全面推進政治文明建設,要“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為中國政治文化建設奠定物質基礎;抵制政治急進主義,為中國政治文化建設提供政治保障;擴大公民政治參與,為中國政治文化建設奠定群眾基礎;借鑒人類政治文明優秀成果,為中國政治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撐”[6]。
1.培育公民文化需要鑄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價值觀決定人的政治選擇。政治傾向、政治選擇屬于公民文化的范疇。一定的價值觀決定著人們的思想取向和行為選擇。公民文化建設能促進政治角色對政治系統的認同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成為公民心中的圭臬,才能成為公民價值判斷的標準,并影響公民的言行。 “核心價值體系不僅作用于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對每個社會成員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施加著深刻的影響。”[7]教育部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劍研究員認為:“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只有努力構建具有統攝作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引領和整合多樣化的思想意識和社會思潮,使先進文化得到發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8]
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揭示社會主義最本質的永恒的精神要素,避免為短期目標服務,同時應當關照時代和人民大眾的現實需求,與公民個體的追求一致起來,尋找國家核心價值與公民個體價值追求的共同點,以便于公民個體信奉和踐行,也便于尋找貫徹國家核心價值的切入點,并根據核心價值觀和倫理價值觀確立具體的公民道德行為規范,使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是反映社會主義制度本質及國家核心利益的觀念體系,是社會主義國家建構在社會精神生活領域占主導和引領地位的核心價值觀念體系和行為規范體系,是社會主義國家上層建筑的核心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化的思想體系”和“觀念形態的國家機器”。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決定著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制度體制和目標任務,在所有社會主義價值目標中處于統攝和支配地位”[9]。
2.塑造健康的公民政治文化心理,促進現代社會轉型
文化乃制度之母,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只有塑造健康的公民政治文化心理,才能完成向現代社會的真正轉型。中國封建社會以董仲舒為代表建立了一整套旨在維護中央集權君主政治的天人合一的政治論。他的哲學觀點是唯心主義的神學目的論,其政治學說是把儒家的德治和法家的法治作為相輔相成的統治原則和手段結合起來,把嚴格的等級名分同維護君主專制和君權至上結合起來,在神學的外衣下融合以“三綱五常”為準則的政治理論。董仲舒的全部政治學說的精髓就在于把封建制度全面肯定下來,論證封建統治秩序的合理性、神圣性和永恒性,從而在長期的封建社會里成為一種占統治地位的統治思想,并且深入到中國封建社會的臣民文化之中。
中國封建社會的臣民文化與主權在民、民主法治、權利至上的現代政治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必須清除之、改造之。如何清除?如何改造?不讓雜草叢生的好辦法是種上莊稼,改造臣民文化的好辦法是培育公民文化。比如,參與公民行動,是培育公民文化的最直接方式。孫中山對政治的定義是“政治乃眾人之事”。所以,政治不僅是黨政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事,而且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參與的事。在參與中不斷增強公民意識,促進向現代社會的真正轉型。
3.培育公民文化需要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拓寬范圍和途徑,豐富內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10]。在中國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就要保障和加強公民直接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政治參與是現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合理設計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推進路徑,必須在實現政治參與制度化的基礎上,積極培育公民文化,暢通各種利益表達渠道,最終推進公民積極有序政治參與格局的形成。”[11]要推進公民積極有序的政治參與,就要加強公民的自我教育、增強公民的政治責任感、擴大公民的知情權,鼓勵公民關心國家大事,吸引公民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要通過完善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各類聽證會等積極地引導公民參與對社會治理的思考,把公民的要求和建言傳遞給政府系統,這是落實黨的十八大 “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的內在要求。同時要不斷加強基層民主建設,讓公民參與事關自身利益事務的決策與管理,不斷開拓普通公民進行政治參與的途徑與渠道。
[參 考 文 獻]
[1]李蓬.當代中國轉型期政治文明主體建設的路徑分析[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91-96.
[2]俞慈珍.略論現階段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問題[J].求實,2008(2):68-70.
[3]張艷娥.政治文明視域中新社會階層話語權問題的理性審視[J].天府新論, 2009(3):16-20.
[4]伍俊斌.推進中國政治文化現代化之基本路徑論析[J].中州學刊,2011(5):48-53.
[5]孫寅生.論當代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的內容[J].探索,2011(3):119-121.
[6]邵琴娣,張文龍.周恩來政治文化培育思想述論[J].滄桑,2006(6):65-66.
[7]秋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EB/OL].[2013-05-13].http://www.xinhuanet.com/.
[8]曹建文.凝練核心價值觀是時代重大課題——專訪教育部社科中心副主任張劍[EB/OL].[2013-08-10].http://edu.gmw.cn/2011-02/25/content_1649486.htm.
[9]李國華.進一步深化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J].黨建,2006(12):11-12.
[10]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
[11]李瑞存,代慧.基層群眾自治背景下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之路徑選擇[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