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兩岸政治發展模式的比較研究

2014-04-09 04:54:50鄧小冬
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4年3期
關鍵詞:發展

鄧小冬

(廈門大學,廈門361005)

政治發展的內涵十分豐富,從不同的視角看就會得出不同的定義。在政治發展理論演進的不同階段,政治發展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與路徑選擇。政治發展研究的主題是由 “政治民主”到 “政治穩定”再到 “兩者協調發展”而逐步變化的[1]。政治發展模式作為政治發展理論的基本內容之一,是從理論上構筑的一個國家在特定歷史時期政治發展所呈現的標準形式或樣式[2]。因此,要分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發展模式,也應從政治民主和政治穩定兩個主題著手。而對于臺灣和大陸來說,內部和外部環境長期以來基本處于穩定局面,因而,文章中比較分析兩個地區的政治發展模式主要從政治民主的發展著手。本文擬從政治發展的條件、政治發展的特點、政治發展存在的問題幾個方面來比較分析兩岸的政治發展模式,同時談談對兩岸不同政治發展模式的幾點思考。

一、政治發展的條件

(一)臺灣方面

臺灣地區政治發展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條件的變化,其政治發展動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內部因素。首先,地方自治的推行為民眾參與地方政治提供了一條渠道,提高了民眾的參與意識,奠定了政治轉型的基礎。開放地方選舉,培植出了政治發展的生長點和行為主體,因而國民黨在無意之中培育出了威權體制的掘墓人[3]。其次,在經濟方面,臺灣的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起飛,獲得了高速的發展。以1950年與1987年作比較,臺灣在1950年的人均 “GNP”為100美元,到了1987年上升到了4991美元,創造了 “臺灣經濟奇跡”[4]235。亨廷頓認為某個社會達到一定的收入,就進入了 “政治過渡帶” (各個階段標準不同,“第三波”時期過渡帶標準大約是1000-3000美元),這就具備了民主化的基本條件。同時,他認為, “經濟發展將為民主政權創造基礎”[5]68-82。 再次,在教育方面,1968年起臺灣推行的九年義務教育,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受教育,同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也顯著增加,這在客觀上也有利于中產階級形成[4]236。而中產階級的政治態度和價值觀支配著城市的政治。最后,晚年蔣經國順應民主化的變動,革新求變,推動漸進式改革。這對臺灣民主化進程的開啟有重要作用,他是臺灣民主化的重要推手[6]。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臺灣政治轉型的關鍵因素。如阿爾蒙德所說的:“臺灣同南朝鮮的例子一樣,它也受美國的保護,它同樣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增長率,而且還帶來了平等的收入分配”,“據估計,美國的援助把臺灣的經濟增長率提高了一倍以上”[7]。而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又為臺灣的政治轉型奠定了基礎。1970年代中美關系的發展,使美國對臺灣的態度從政治上予以容忍和扶植,并在經濟、軍事、 “外交上”給以大力幫助轉變為迫使其實行民主轉型,實現臺灣政權本土化,以此來牽制大陸。同時,兩岸關系對臺灣政治發展也有重要影響力。如在1986年之前的30多年中,兩岸關系的敵對狀態一直是臺灣當局拒絕政治改革的托詞,這也造成了臺灣長期處于政治發展與經濟發展不協調的狀態[8]。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大陸領導人發表了諸如 “葉九條”、 “鄧六條”等一系列的談話、文告,標志著兩岸 “和平對峙”時期的到來。由于兩岸關系的緩和,大陸不再把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作為首位政策選擇,臺灣實行的 “戒嚴”體制、 “動員戡亂”等壓制民主的措施也就失去了合法性,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二)大陸方面

自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陸的政治發展一直都是在黨和國家的主導下逐步進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成為了一個真正主權獨立的國家。在建國初期,由于資本主義國家的孤立、封鎖,大陸面臨的國際形勢比較惡劣,在對外政策方面采取了 “一邊倒”的政策,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的一邊,在政治發展模式方面,也更多地借鑒學習蘇聯模式的經驗。但大陸走的是一條獨立發展的道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政治發展道路。

實行改革開放之后,大陸仍堅持獨立自主原則,鄧小平堅持引進外國的資金和技術,同時在黨內外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獨立自主地進行改革,創造性地把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制度相結合[9]。東歐劇變以及蘇聯解體之后,大陸仍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保持自己的社會主義制度不變。

同時,大陸的政治發展也不可能超脫于國際社會之外[10]。大陸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與西方國家在政治制度、文化價值觀等意識形態領域存在著較大差異。當前大陸GDP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在地緣上又處于亞太中心位置,可以說大陸的崛起將會給全球政治格局造成重大影響。美國更是把大陸認定為會對其進行全面戰略挑戰的對手,極力想完成其對大陸的 “塑造”,改變大陸的政治發展方向,將大陸納入其戰略軌道[11]。除此之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還打著 “民主”、 “人權”的旗號,利用大陸在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大肆攻擊大陸的政治制度、民族政策以及價值觀等,企圖利用此等手段來促使大陸實現 “和平演變”,走上“西化”的道路。

為了削弱、孤立大陸,西方國家還干涉其內政問題,如美國總統奧巴馬、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德國總理默克爾會見達賴喇嘛。眾所周知,達賴集團是一支反華分裂勢力,西方首腦會見達賴喇嘛只不過是拿著 “民主”、 “人權”的幌子來削弱、分裂中國罷了。總之,外在的環境的確會對大陸的和平崛起,對大陸的現代化進程造成一定的影響,會阻礙大陸的政治發展。但另一方面,隨著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政治經濟方面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就,也堅定了結合自己具體情況,走自主發展道路的信心。

二、政治發展的特點

(一)臺灣政治民主化的特點

1、政府與反對派結合的 “移轉”模式。對于1970年代中期以來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亨廷頓將其民主政治轉型過程區分為由統治精英主導的變革、由反對組織主導的置換和上下結合的移轉三種形態[5]141-142。他將臺灣的政治民主化進程歸類為政治精英主導的變革模式。在變革過程中,威權統治者在結束威權政權并把它變成民主體制的過程中起著帶頭作用,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變革轉型要求政府比反對派強大,因此只是在政府控制著針對反對派的最終強制手段的牢固的軍政權下或是在威權體制經濟上極其成功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變革[5]154。從這里可以看出,變革模式是以政府為主導的。但臺灣的政治民主化進程實際上屬于威權統治者與在野反對勢力合力推動的結果,這其實更符合他所講的上下結合的移轉模式。雖然實行 “政治革新”是由國民黨當局提出來的,其在臺灣政治民主化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以黨外勢力為主體的反對派同樣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如六項議題中的 “取消戒嚴令”,“解除黨禁”就是由黨外勢力首先提出來的,也代表了黨外勢力的呼聲。正是黨外反對勢力和國民黨內改革派的結合,才開啟了臺灣的民主化進程。它為臺灣的民主化運動提供了強大而又廣泛的社會基礎,最終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完成了臺灣從 “威權體制”向 “民主體制”的過渡。

2、從 “工業化”到 “民主化”,先經濟、后政治的發展道路。就世界上現代化發展的模式來說,主要有歐美模式和東亞模式兩種類型。從政治發展和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來看,歐美模式是先實現政治現代化,再實現經濟的現代化;東亞模式是先發展經濟,待實現經濟現代化后,再著手實現政治民主化,臺灣便屬于此類型。臺灣在1950年的人均 “GNP”為100美元,1986年為4000美元,進入了亨廷頓所說的 “政治過渡帶”。同時伴隨著經濟發展,收入差距并沒有因此而擴大。有數據顯示,1960-2000年間臺灣地區的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為6.4%,而基尼系數則維持在0.3左右。這也就意味著臺灣在這段時間內人均收入增長了5倍左右,但貧富差距并沒有顯著增加[12]。經濟發展與分配的平等帶來了民眾政治參與水平的提高,改變了社會中團體成員的結構,1975年到1980年之間,臺灣中產階級數量增加迅速,到1980年代中期,中產階級已經占到了臺灣總人口的20%-30%,而中產階級的政治態度和政治傾向對民主化進程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除此之外,經濟發展也帶來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增強了人們的參與意識,也有利于反對勢力的成長,相對也構成了對一黨優勢制的挑戰,造成了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價值危機。可以說,二三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使臺灣地區積累了足夠的社會財富,社會階層發生了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逐步現代化,最終實現了政治民主化[4]262。

(二)大陸政治發展的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政治發展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政治發展方面的成就歸結起來,就是形成了大陸特有的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其政治發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大陸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是大陸的 “立國之本”,也是進行一切改革和發展的基礎,政治發展也不例外。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是大陸政治發展的主要目標,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民主的真實性與大眾參與性。資本主義民主從根本上說是少數人的民主,是金錢的民主。而社會主義民主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大陸特有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一條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道路[13]。首先,大陸特有的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離不開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基礎;其次,人民當家做主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根本目標;最后,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下、人民群眾監督下的依法治國。

2、立足于國情,堅持走經濟、政治協調發展的道路。大陸目前的基本情況是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所以黨中央結合具體情況,將經濟發展和經濟改革放在中心位置,同時又強調經濟發展與經濟改革離不開政治改革,經濟發展要與政治發展相互依賴、相互協調。除此之外,還強調大膽吸收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正如200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所指出的,“要堅持和完善我國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必須從我國國情出發,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絕不照抄、照搬別國政治制度的模式”[14]。

3、漸進式發展模式。由于大陸政黨、政府的主導性和權威性特征,黨中央對政治改革與政治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大陸的政治改革并沒有選擇激進改革的方式,而是采取了審慎的漸進政治發展與政治改革模式。如在黨內民主、黨內監督的各項制度完善方面,相繼通過了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 《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等條例,對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等各項權利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制度[15]。采取漸進模式有利于確保社會主義方向,有利于確保政治發展沿著正確的軌道進行,有利于為政治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有利于維護良好的政治秩序和保存政治社會文明成果[16]。

三、政治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臺灣方面

亨廷頓認為,經歷二次政黨輪替的社會意味著民主的鞏固,但這一理論在臺灣卻不適用。臺灣或許已有了 “選舉的民主”,但臺灣的民主仍是一種“民粹式民主”、 “非自由的民主”,離 “先進的民主”還有段距離。這也就是說臺灣民主政治的發展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臺獨”問題。由于特殊的歷史經歷,臺灣民眾存在一種 “出頭天”心理,希望分享政治權利,掌握自己的命運,但他們這種要求當家做主管理臺灣的思想與 “臺灣獨立”有著根本的區別。臺灣民主的前途在于兩岸的統一,“臺獨”是臺灣民主化的異化,本質上是反民主的[4]145。但民眾正當的民主權利訴求卻被李登輝、陳水扁等 “臺獨”分子引向 “臺獨”方向。如李登輝時期鼓吹 “主權在民”,利用所謂的言論自由姑息縱容 “臺獨”思潮和活動,民主被用來精心包裝 “臺獨”[17]。同時,臺灣 “憲法”頻繁的被修改,1991-2005年進行了7次 “修憲”。 “修憲”成了政黨間爭奪權力的工具;臺灣的 “憲政”改革被 “臺獨”勢力要求通過“修憲”實現 “和平獨立”的 “憲政要求”所主宰;“修憲”成為 “臺獨”分子制造臺灣 “實質獨立”的工具[18]。

2、民粹式民主。臺灣的一些政治人物,包括李登輝、陳水扁、施明德等,在退位之后,都能憑借個人的政治影響力,利用 “民意”,進行激情演出,以實現自己的政治利益,這便是臺灣 “民粹式民主”的典型體現。另外,“民粹式民主”還體現為對 “省籍”、 “族群”議題的操弄。例如民進黨通過制造 “臺灣人、中國人”、 “愛臺、賣臺”等二元對立的概念,使省籍、族群對立與統 “獨”交織在一起。剛剛結束的 “反服貿”學生運動也體現了這一點。臺灣在2014年3月18號爆發了 “反服貿”學生運動,學生于18日下午占領了 “立法院”,23日又 “攻占” “行政院”9個小時。臺灣學者楊開煌就對民進黨作為擁有28個 “議席”的政黨,不以合法途徑協商解決,而挑動 “民粹主義”鼓動學生 “反服貿”做出了批評[19]。

3、派系政治與黑金政治。在臺灣民主化的過程中,還出現了社會力量與組織的畸變,這主要體現為派系政治與 “黑金政治”。臺灣地區的派系主要指的是圍繞各類公職人員選舉,以各種社會關系而形成的政治聯盟或結合[20]88。派系是伴隨著選舉競爭而出現的,包括從低級別的村里長競選到高級別的 “中央立委”的競選,都有派系參與的現象。派系政治阻礙了臺灣的政治民主化,促使臺灣民主機制市場化, 形成了 “臺灣式派系民主”[4]187。 同時,臺灣的政治發展過程中還存在 “黑金政治”,即黑道組織與金錢介入政治領域。黑金政治在選舉中體現得尤其明顯。在黑金體制之下,選舉被金錢和暴力所操縱,演變成了金錢與暴力的游戲。如在1994年縣市議員選舉結束后,全部851位縣市議員, 有 286名有前科或黑道背景[20]182。

(二)大陸方面

當前,大陸政治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這也體現了大陸特有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模式的優越性,表明了大陸政治發展模式在基本制度設置、核心構成要素方面是正確的,基本適應了大陸經濟社會的發展。但同時,任何一種政治發展模式都有其不足之處,大陸的政治發展模式也不例外。其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受傳統政治文化消極方面的影響。任何社會類型的成功的政治發展,都不能游離于扎根其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氛圍,文化因素對政治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對大陸的政治發展有著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傳統政治文化的消極方面主要有:重人治,輕法治;重視倫常秩序;主張君主民本;主張家國同構;君子式政治文化;權力本位等幾個方面。此外,還有一些政治現象,諸如強調集體主義,講究論資排輩,家長作風,圣人執政心理等等,這同樣也是傳統政治文化的反映。這些傳統政治文化的消極方面會阻礙大陸特有的社會主義政治民主、法制的建設,不利于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模式優勢的發揮。

2、執政黨自身的不足之處。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大陸的政治發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大陸的政治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同時,中國共產黨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些不足之處對于執政黨執政能力的加強,對于大陸特有的社會主義政治模式優越性的發揮具有重大影響。首先,在大陸政治運作中還存在著黨政不分、權責不明、黨領導一切的現象。黨的領導應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領導,但由于大陸政治系統內各政治主體職能、權力劃分不夠明確,導致黨的領導范圍過大,影響了人大、政府和司法機關功能的發揮。其次,黨內權力腐敗問題比較嚴重。由于監督制約機制不夠完善,造成一些領導干部的權力過大,權力運作不受約束。在當前大陸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轉型時期,他們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權力來牟取利益,這也違背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宗旨,降低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認同。最后,還存在著黨內權力過于集中、黨內民主機制不夠完善的問題,這也影響黨的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

3、公民政治參與程度不高。政治參與在現代社會不僅是民眾表達各自政治態度的需要,而且也是政治體系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條件。同時,政治參與的水平也是衡量政治發展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當前,大陸公民政治參與水平依然較低,屬于 “過弱的政治參與”,這造成了公民的主體性萎縮[21]。這也是由于大陸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缺乏相應的物質條件以及政治參與渠道相對單一、相關制度體系不夠完善等因素所形成的。大陸特有的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就是人民當家做主,公民參與水平低,將不利于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

四、對于兩岸政治發展模式的幾點思考

(一)只有實現國家統一,才能實現兩岸民主政治的良好發展

國家統一是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條件[22]。目前,兩岸尚未統一,因此要謹慎處理好民主化和統一的關系問題。兩岸關系對臺灣的民主化有著重要影響,反過來,臺灣的民主化也與兩岸關系的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首先,正是由于國家的尚未統一狀態,才造成了臺灣島內政治的畸形化發展。如臺灣主要政黨因其在國家認同、臺灣前途與兩岸關系等議題上的看法不同而劃分為藍綠兩大陣營。各個政黨把統 “獨”議題當做權力斗爭的工具,這也造成了民眾的認同混亂。這與歐美國家主要政黨由于代表不同階級利益而具有不同的政策主張有很大區別,同時,這也反映了國家的尚未統一狀態對臺灣政治發展的影響。

其次,國家的尚未統一狀態,對大陸的政治發展也造成了一定影響。臺灣問題屬于中國的內戰遺留問題,屬于中國的內政問題。而美國因素又在臺灣問題上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臺灣問題實際上是中美關系問題。美國希望通過推動臺灣的 “民主化”實現其 “民主”的理念,使臺灣成為 “和平演變”大陸的力量,達到其 “以臺變華”的目的[23]。這干涉了大陸自主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對大陸特有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也造成了一定影響。最后,只有實現國家統一,才能實現臺灣政治民主化的正常發展,這也能使大陸特有的社會主義民主實現良好發展,也更符合兩岸人民的利益。

(二)大陸特有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模式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大陸特有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模式具有極大的優越性,實現了經濟和政治的協調發展。一些學者曾錯誤認為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成就斐然,但政治體制改革則處于 “停滯不前”狀態。2006年,胡錦濤同志在耶魯大學演講并回答主持人的一個關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關系的問題時說到:“上層建筑的發展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他還說到:“1978年以來,中國無論是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還是政治體制改革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24]這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分不開的。

在政黨制度方面,大陸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共中央既能就某個事件快速做出反應,同時又能傾聽各方意見。這就意味著政府有著較強的決策能力,能夠快速地做出正確的決策,而且能保持政策的持續性,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經濟的增長又對政治發展提出了要求,客觀上成為了政治發展的動力。可以說,大陸的政治發展與經濟發展處在一個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之中。同時,隨著大陸的崛起,其特有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模式也引起了世界關注。世界銀行、聯合國的有關機構把中國大陸作為 “樣板”推薦給發展中國家,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開始使用 “中國大陸模式”的概念。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也說大陸特有的政治發展模式會被視為發展的榜樣[25]。

(三)應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大陸的政治發展

兩岸政治發展模式不同,各自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的實現對兩岸關系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臺灣制定的 《國家統一綱領》中就提到:“成立兩岸統一協商機構,依據兩岸人民意愿,秉持政治民主、經濟自由……,以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中國。”將西方的價值觀與理念視為評價是否民主的唯一標準,大陸特有的社會主義民主勢必得不到肯定,這也造成了兩岸的政治分歧。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民主制度及其實現方式都有不同,也不存在統一的政治發展模式。大陸實行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是由其具體情況和歷史文化條件決定的,這也形成了其特有的政治發展模式。

自1949年以來,大陸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廢除了領導干部終身制,實現了最高領導職務的有序更迭;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威得到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基層民主選舉和自治啟動,億萬人民親歷了民主政治的實踐;公民社會開始發育,社會政治參與和輿論監督逐步擴大;黨內民主建設提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集體領導體制不斷完善[26]。但同時,大陸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又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摒棄將西方的民主視為唯一的評判標準,既看到大陸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成就,又看到其不足之處,給予其正確的評判。

(四)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共同推進兩岸民主政治的進步

大陸政治發展與臺灣政治發展同屬中國政治發展的一部分,歷經幾十年的發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積累了一些經驗。如在審議式民主的實踐上,臺灣地區所積累的一些經驗和取得的一些成效,就值得大陸借鑒。審議式民主的核心觀念在于提倡理性的討論及相互尊重,即使最后討論的結果可能并沒有達成某種共識,但通過資訊的充分揭露與不同意見的交流,從而賦予了最后決策產出的正當性,因此翻轉了過去以 “結果、投票”為中心的民主理解,重構了以 “程序、討論”為中心的新民主思潮[27]。臺灣審議式民主的實踐開啟于 “二代健保公民參與”計劃。其實踐經驗表明,審議式民主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效能感和對公共事務參與的意愿,這對于大陸來說,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同時,臺灣地區的民主政治也面臨著很多問題,而大陸的經驗值得其借鑒。如當前臺灣 “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低的問題。一項好的政策往往由于政黨輪替而得不到持續,簽訂的協議由于島內現實政治的影響而走樣實施或者無法實施,如兩岸服貿協議于2013年6月就已簽訂,但至今尚未實施,究其原因,與政府的低效率、反對人士的杯葛有著莫大的關聯。總之,兩岸應相互尊重政治發展模式以及民主政治制度的差異,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共同推進兩岸民主政治的進步。

五、結語

兩岸政治發展模式風格迥異,這與社會歷史條件以及兩岸特殊的政治關系有著莫大的關聯。臺灣雖已實現了從 “威權體制”向 “民主體制”的轉型,但臺灣的民主仍是一種 “民粹式民主”或 “非自由的民主”,離 “先進的民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臺灣的政治發展中還存在著 “畸形化”特征,民主被用來精心包裝 “臺獨”,“修憲”成了“臺獨”分子制造臺灣 “實質獨立”的工具。另外還存在著民粹主義、派系政治與黑金政治等問題。而大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模式,實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體現了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優越性。對于 “臺獨”分子利用民主搞分裂的行徑,我們應堅決予以回擊,同時寄希望于臺灣人民,增強政治互信,早日確立起新的兩岸政治共同體意識,完成國家統一,實現兩岸民主政治的良好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姚建宗.國外政治發展研究述評[J].政治學研究,1999,(4):85.

[2]陳校.當代中國政治發展模式的宏觀思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9,(2):30.

[3]孫代堯.威權體制下臺灣的地方選舉與政治變遷[J].臺灣研究,2002,(1):40.

[4]林震.東亞政治發展比較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5]亨廷頓.第三波-20世紀后期民主化浪潮[M].劉軍寧,譯,上海:三聯書店,1998.

[6]林震.論臺灣民主化的動因[J].河海大學學報,2005,(2):55.

[7]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小 G·賓厄姆·鮑威爾.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418,447.

[8]劉國深.試論兩岸關系與臺灣政治發展的辯證互動[EB/OL].http://www.shehuikxzl.cn/n/P2JPathQikan.

[9]傅秀玲,張子禮.試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模式的基本特征[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11,(2):4.

[10]趙海月.中國政治分析 視界與維度[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256.

[11]林利民.21世紀初中國的國際戰略環境與壓力[J].中國國情國力,2000,(3):26.

[12]全毅,金泓汎.東亞地區的政治轉型與經濟發展[J].經濟學動態,2012,(10):149.

[13]辛向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科學定位[M]//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2009:279.

[14]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絕不照搬別國政治制度的模式[EB/OL].(2005-01-25).http://news.sina.com.cn/c/2005-01-25/09234938782s.shtml.

[15]葉長茂.制度轉軌的政治藝術 當代中國漸進式政治發展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354.

[16]傅秀玲,張子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模式的基本特征探析[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5,22.

[17]余克禮,石勇.化異求同 培植共同價值認同 攜手推進民族復興[J].臺灣研究,2012,(3):3.

[18]鐘金燕.試析臺灣政治民主化的成績與不足[J].時代經貿,2008,(6):22.

[19]綠營政客挑動民粹[N].文匯報,2014-03-20.

[20]黃嘉樹,程瑞.臺灣政治與選舉文化[M].臺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21]金太軍.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論稿[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159.

[22]林震.東亞民主化比較研究:以臺灣地區和韓國為例[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9,(2):14.

[23]沈惠平.美國對臺政策新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12.

[24]胡錦濤耶魯大學演講接受提問時談政治體制改革[EB/OL].(2006-05-01).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6-05/01/content_6199378.htm.

[25]胡偉.新中國的政治發展:成就、途徑和道路[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9,(6):11.

[26]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1-07-02).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1-07/02/nw.D110000renmrb_20110702_1-03.htm?div=-1,2011-7-2.

[27]沈惠平.臺灣地區審議式民主實踐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200.

猜你喜歡
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產前超聲發展及展望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脫貧發展要算“大賬”
紅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8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身擔重任 更謀長遠發展
中國衛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2
推進醫改向縱深發展
中國衛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3:54
談發展
它會帶來并購大發展
創業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aⅴ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va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青青草一区|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AV在线天堂进入|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91色国产在线|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国产91视频免费|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人福利视频| 伊人成人在线|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91小视频|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久久成人18免费|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找国产毛片看|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亚洲激情区|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8090成人午夜精品| 97久久精品人人| 一级全黄毛片| 永久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综合五月天网|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色综合激情网|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国产毛片不卡| 啊嗯不日本网站| 亚洲成a人片|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九色国产在线|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色播五月婷婷|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