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銘
交通運輸業,是指使用運輸工具將貨物或者旅客送達目的地,使其空間位置得到轉移的業務活動。包括陸路運輸服務、水路運輸服務、航空運輸服務和管道運輸服務。其行業特點:
一是經營活動的流動性。相對其他行業來講,公路交通運輸業務流動性特別明顯。沒有固定的經營場所,經常在貨物供需兩地奔波,車輛所在地與經營所在地往往不一致。公路貨運不像客運有固定的營運線路、發車時間。貨運是逐貨而走,貨源在哪里,車就去哪里。司機更是全國各地跑,流動性較大。
二是經營方式的靈活性。經營方式靈活多變,主要包括自有經營、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掛靠經營等。其中,單位以承包、承租、掛靠方式經營的,承包人、承租人、掛靠人(以下稱承包人)以發包人、出租人、被掛靠人(以下稱發包人)名義對外經營并由發包人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的,以該發包人為納稅人。否則,以承包認為納稅人。經營方式的不同決定了納稅主體核算方式的異同。
三是結算方式的隱蔽性。貨運結算多以現金結算為主,因為沒有相對穩定的客戶,所以司機掙到運費都喜歡拿錢走人。因為他們天南海北地走,賒賬的生意是萬萬不能做的,如果對方要發票,很多交通運輸業企業車輛駕駛員為了減少麻煩,不愿意去開具增值稅發票,那么對方把開稅票所需的錢扣下就可以了。
目前交通運輸業在“營改增”改革過程中面臨著不同于其他行業的困難與問題,主要表現為“兩低三難一高”:
稅務登記率低。根據《稅收征管法》及《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在領取工商營業執照(含臨時工商營業執照)的,或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未辦理工商營業執照也未經有關部門批準設立的,應當自領取工商營業執照30日內或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30日內,到生產經營所在地稅務機關辦理登記。2012年12月赤壁市地稅局移交“營改增”交通運輸業納稅人僅29戶。從交通部門了解到,該市從事客、貨營運車輛3356臺,其中涉及掛靠運輸企業的車輛近400臺,客車和出租車近600臺,也就是說,除企業自用和掛靠到客、貨運輸企業的車輛和100余戶因需開具發票辦理了臨時稅務登記外,至少近2000輛未辦理稅務登記,未納入日常管理。
納稅人主動申報率低。由于車輛的流動性和車主的分散性、隱蔽性,個體運輸車輛一直以來沒有申報納稅的自覺性,特別是從事經營的個體出租車、私家車、摩托車,主動申報納稅的幾乎為零。農村的營運三輪、拖拉機更是難以控管。
應稅收入核實難。交通運輸業的計稅依據為納稅人提供交通運輸所取得的全部運營收入,包括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就公路運輸而言,現在的經營方式、經營性質、經營工具可謂五花八門、千差萬別,除了車主自己據實申報外,外人很難摸清每個業主的真實收入,對其實際收入無法把握。《稅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條,對納稅人有六種情形之一的,賦予了稅務機關核定其應納稅額的權利。盡管核定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但能夠接近納稅人實際情況、能讓其信服并接受的方法并不多。
稅收強制執行難。首先,從稅收執法上講,稅務機關實施稅收保全和強制執行措施時,只能扣押,查封納稅人的價值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但具體到每輛車主時,其所欠稅款稅額與車輛價值相比并不是很大,扣押、查封一輛車的價值就遠遠超過其應納稅額,實際工作很難操作。其次,是車主偷逃稅現象較為普遍,如果把眾多的車主都納入到稅務稽查的層面,國稅部門從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需考慮社會影響,加上國稅部門工作本身就點多面廣線長,且“營改增”工作目前處于試點改革初期,要確保社會穩定,無論從人力、物力、時間上都打不起持久戰。
稅收協管難。車輛的流動快,決定了交通運輸行業稅收難以檢查,國家明文規定稅務機關無上路檢查權,使《稅收征管法》賦予稅務機關的強制執行權和稅收檢查權不能切實落實到位。一方面大量車輛偷逃稅款,另一方面稅務機關征管不力,證據收集困難,雖然《稅收征管法》規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支持、協助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由于各執法部門有自己的工作職責,與國稅部門難以建立起有效的協作機制,容易造成車輛稅收流失。
低征高扣涉稅風險高。現行國稅部門代開的貨物運輸專用發票按3%征收率征稅,受票單位則按7%進行抵扣,且代開對象和代開資料、手續,相對簡單。如湖北省規定:已辦理稅務登記證或臨時稅務登記證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其提供貨物運輸服務的起運地或者到達地為本轄區,提供承運人同貨主簽訂的承運貨物合同或者托運單、完工單等其他有效證明,即可按規定在辦稅服務廳進行代開發票,低征高扣使代開發票的風險增加。
其一,經營場所與納稅地點的不一致,易引起稅收爭議。從當前公路運輸經營方式來看,除少數國有大型客運公司和運輸公司實行統一經營,集中管理,有比較穩定的經營場所外,其余大部分車輛,或租賃經營、或掛靠經驗,或個體自主經營,一般無固定經營場所,其流動性、經營的隱蔽性非常強,從事交通運輸業的納稅人注冊地很可能與業務發生地不同,主動向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和申報納稅的只有極少數,根據現行的稅法規定,業務發生地為增值稅的繳納地。這樣就造成了公司注冊地主管稅務機關無法征收管轄區域內運輸企業的增值稅,容易帶來稅收爭議。
其二,鏈條不完整,稅負暫時性的升高。稅改后交通運輸業繳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為3%,稅負顯然下降,而一般納稅人稅率為11%,稅改后交通運輸業的稅負有了一定的升高。目前造成稅負偏高的主要原因是抵扣范圍小。實行“營改增”稅制改革后,公路運輸管理費、過路過橋費等還沒有納入試點范圍、如何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等細節問題容易讓企業吃“啞巴虧”。以某運輸企業為比例,其成本費用包括燃油費、人員工資、車輛折舊和修理費、稅金等幾大項。一般情況下,燃油費占支出成本的35%左右,過路過橋費占支出成本的15%左右,人員工資占支出成本的20%左右,車輛折舊和修理費占支出成本的15%左右,稅金占支出成本的8%左右,其它占支出成本的7%左右。其中,路橋收費站不可能給企業開具增值稅發票,也就是說過路過橋費無法作為進項抵扣;燃油費用方面,長途行駛的貨車經常會遇到只有普通發票的加油站,和只有就地尋找沒有發票的修理廠修理的情形,這部分燃油、修理費用也無法沖抵增值稅。特別是在此次“營改增”之前已完成了運輸工具全部采購的納稅人,車輛折舊等也不能作為進項抵扣,由此可見交通運輸企業的損失比較大則是必然結果。
其三,貨運專用發票開具政策不統一,“洼地”效應明顯。試點擴大后,對于貨運發票的開具管理,有的地方輕易不觸碰,有的地方則抬高無形門檻。全國未作統一,大多數省份規定,屬地管理開具,湖北省在此基礎上對貨物起運地和目的地屬于當地的也可開具。因政策宣傳和輔導不到位,會導致運輸企業理解出現偏差,因而企業外流,影響當地財政收入。如上海“營改增”試點后,新躍公司就能吃深吃透“營改增”政策,做足服務,今年一季度吸引300多家外地物流企業加入其“物流匯”平臺開具發票,通過對貨物企業的運輸車輛、合同、業態等信息的掌握,來監控其運能。同時,該公司還推出“貨運發票開票風險管理系統”,網羅了所有貨運企業的資料信息,建立檔案,做到有案可循,上海市試點“營改增”形成的稅收洼地,吸引了大量企業,預計全年落戶企業將超過1000家,給周邊地區造成壓力。所以,如果對政策把握不好,宣傳、服務做得不到位,將會有大量企業外流至“營改增”政策宣傳及把握好的地方。
針對交通運輸業在稅收征管中存在的問題,為堵塞稅收漏洞,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建議從“兩規范、五強化、一完善”著手,加強運輸行業的稅收征管工作。
規范行業引導。湖北省交通運輸業根據“營改增”的變化而產生變化,勢必將有更多的運輸企業出現。作為國稅機關,要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為契機,加強行業引導,促進行業整合,規范全省交通運輸業管理,使其能健康快速發展。
規范核定工作流程。在全省范圍內統一運營車輛稅收定額。在確定核定征收標準方面,以符合湖北省情、兼顧周邊地區稅收環境和納稅人承受能力、確保征管效果為原則,合理制定征收標準和征繳辦法,使車輛稅收定額具有一定的法律約束力,以平穩稅負,避免因地區定額差異造成運營戶逃避稅款現象,確保“營改增”后零散稅源不流失。
擴大政策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廣泛宣傳交通運輸業“營改增”的稅收政策、辦稅流程,努力提高納稅人的依法納稅意識。積極開展稅源調查,摸清掛靠公司從事貨物運輸的車輛和其他從事個體運輸的車輛數量、管理方式、運輸線路收入、發票使用等方面情況,為規范行業管理、制定征管措施提供科學依據。與此同時,要加大查處力度,選擇涉稅數額較大、社會影響力強的車主,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公開處理,體現稅法的剛性和威嚴,達到處理一個、教育一批的社會效應。
強化信息管稅。信息管稅,可以簡化稅務管理的困難,增強管控的透明度。目前交管部門對運輸業已經采用了一些先進手段,為國稅機關強化運輸業信息管稅提供了物質條件。運用這些先進的信息化手段有助于交通運輸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全面實施。有助于預防增值稅專用發票違法犯罪。
加強部門協作。一是依靠當地政府的支持,加強國地稅協作,聯合辦稅。把交通運輸業“營改增”個體零散稅源管理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國稅、地稅交通運輸業個體零散稅源聯合征收辦公室,建立信息反饋制度,促進稅收征管規范化。二是加強與交通、公安車管部門協作,詳細掌握營運車船數量、實際噸位、營運狀況等資料,逐戶逐輛登記造冊,切實加強信息對比,全面準確地掌握車輛使用情況、稅源底數,強化重點監控。三是強化委托代征管理。對于從事國家大型建安項目,委托建安施工方企業在工程結算時扣繳,從源頭上對建筑施工工地運輸業“營改增”稅收進行控管。
強化源泉控管。針對交通運輸業“營改增”個體稅源零散、流動性強、征管難度大問題,采取在車輛年檢環節查驗征收的征管方式,在公安車管所或交通部門設置的辦證、征收窗口,實行“先證后檢”和“先稅后檢”。把辦理稅務登記證件作為車輛年檢的前置條件和環節做到“先證后檢”。對未申報繳納增值稅的納稅人在車輛年檢時統一追繳“先稅后檢”。加強“以票控稅”管理。從目前客運市場來看,出租車和大客車是主流,大客車有固定的營運線路,一般都在車站內按點發車,國稅部門可以根據每月售票大廳和中途上車撕的定額發票金額加強客運收入的監控;對出租車行業應安裝稅控裝置,結合每車每月所用發票量核定其收入,并以此作為計算應納增值稅的依據。
抓好運行分析。要充分應用“營改增”試點運行分析系統,重點監控分析試點納稅人實現稅款、稅負變化、發票使用、代開貨運專票等內容,掌握試點后對相關行業和納稅人的影響,切實幫助納稅人解決試點中存在的各種實際問題。加強小規模納稅人企業超標認定管理,對年應稅銷售額超標的及時督促其辦理一般納稅人認定;加強零申報納稅人的日常管理,重點是對當其發生銷售額零申報納稅人的日常管理和納稅申報審核,及時將異常企業納入重點監控對象,組織開展核查或評估,有效堵塞征管漏洞,提升稅源管理質量。
完善稅收政策。一是建議加快“營改增”進程,使增值稅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環環相扣,便于強化稅務管理;二是建議對過渡期稅負增加的交通運輸業財政補貼政策由財政部門進行統一,以免企業向政策優惠地外流;三是針對交通運輸業注冊地與業務發生地可能存在不一致而導致增值稅繳納出現問題的情況,應盡早制定相應措施明確業務發生地的概念,規范增值稅合理合法的繳納征收。避免各地政府出面“引稅”,影響稅收正常秩序;四是針對交通運輸業小規模納稅人“低征高扣”問題,建議取消交通運輸業征3%抵7%政策,按上道環節實際征稅進行抵扣,規避執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