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薇
“大姐,媽的電話”,弟弟舉著電話在喊我。
正在洗衣服的我,被弟弟催促著接了電話。
“喂,是小薇吧,你上次跟我說,如果單位發工資的人每月達到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標準就要繳稅,今天跟我一起聊天的李阿姨,她說她女兒月工資是3500元,那交不交個人所得稅啊”?
這就是我的媽媽。每次打電話,都和“稅”有關,不是問這個稅怎么交,就是問那個稅怎么減免,都是幫別人問的,所以我們全家人把媽媽封為“熱心稅收宣傳員”。爸爸經常對我倆說“你媽也快成為一名國稅干部了”,她為此非常自豪:“我家女兒在稅務局工作,我就要支持我女兒的工作。”
媽媽是一個心直口快、樂于助人的人,文化水平不高,身邊但凡有人求助于她,她比自己家的事還要上心。50多歲的人了,走起路來我都趕不上。媽媽的生活非常有規律,注意鍛煉、喜歡結交朋友。在我看來,她更喜歡的還是學習了解稅收知識,給鄰居聊稅收。
記得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我們單位進行稅收業務考試,每次在家里學習《稅收征管法》條款,我發現媽媽總是放下手里的活兒,偷偷地站在我背后,聚精會神地看著,樣子比小學生還認真。
一次,媽媽到大姨家串門,姐倆寒暄著進了院子,說話間,媽媽得知大姨家的小哥開了一個貨運公司,看見了墻上掛著的營業執照,就問“姐,你們怎么只有營業執照,沒有稅務登記證呢?”“哪有時間去辦呀,過些日子再去吧”。“我聽我女兒說了,營業執照辦好之后的30天內必須辦稅務登記證,否則就會被處罰呢”。“真的嗎?那我趕緊讓孩子去辦,你不說,我都不知道有這么回事”。
過了幾天,大姨來了電話,“幸虧你提醒啊,不然30天過去了,我家小兒子的公司真的要被罰款了”。不明就里的我們一頭霧水,忙追問是怎么回事,媽媽這才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我們。全家人都對媽媽豎起了大拇指。媽媽也很有成就感,神秘地沖我眨了眨眼,我這才明白,原來是那本《稅收征管法》。
離家的幾年,平時和媽媽通電話時,媽媽總喜歡問“小薇,快給媽媽講講現在國家有什么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呀?”于是,我就用最通俗最容易理解的語言給媽媽一五一十地說上一通。
這,就是我的媽媽,一名熱心的義務稅收宣傳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