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榮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上海 200433)
政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思
王學榮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上海 200433)
馬克思主義“三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邏輯涉及兩個層面:一是“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者之間的邏輯關系;二是馬克思主義“三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間的內在邏輯。就第一個層面而言,“中國化”內在地包含了“時代化”和“大眾化”,而“時代化”和“大眾化”本身亦是“中國化”的題中之義,盡管三者各有側重,卻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應當整體推進。就第二個層面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馬克思主義“三化”之間亦具有深刻的內在聯系。時代呼喚馬克思主義的現代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具體而生動的表達。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時代化 大眾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馬克思主義“三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近年來理論界研究的兩大熱潮,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學者們圍繞這兩大熱點話題展開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富有創見的研究成果。可是迄今為止,學界對馬克思主義“三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間內在邏輯的探討則尚嫌不足。在筆者看來,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到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者之間的內在邏輯究竟是什么;第二個層面是馬克思主義“三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間的內在邏輯是什么。筆者認為,“中國化”內在地包含了“時代化”和“大眾化”,而“時代化”和“大眾化”本身亦是“中國化”的題中之義。盡管三者各有側重,但它們卻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應當整體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馬克思主義“三化”之間亦具有深刻的內在聯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孕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豐碩果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三化”的具體而生動的表達。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溯源。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頭”,目前學術界尚存在爭議。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這一概念始于1938年,但對具體的月份則存在不同意見,主要有兩種觀點: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提法應當追溯到1938年4月,是由著名哲學家艾思奇在《哲學的現狀和任務》中最早提出來的。但絕大多數的學者認為這一提法最早是在1938年10月的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作的一個政治報告——《論新階段》。毛澤東在報告中這樣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通過民族形式才能實現。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通過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具體環境的具體斗爭中去,而不是抽象地應用它?!x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盵1](PP658~659)大多數學者均主張將毛澤東的這段論述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初表述。
此后,毛澤東又多次提及和闡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例如,1942年毛澤東又指出:“我們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只有一般的理論,不用于中國的實際,打不得敵人。但如果把理論用到實際上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些新的東西,這樣就用得了?!盵2](P408)1961年1月,毛澤東再次闡述了這一命題,毛澤東說:“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跟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的統一,一個普遍一個具體,兩個東西的統一就叫中國化?!薄案鲊唧w的歷史、具體的傳統、具體的文化都不同,應該區別對待,應該允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具體化,也就是說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本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盵3](PP450~451)
綜合毛澤東的多次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大致表達了如下三層含義:一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或者叫“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及時代特征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二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與歷史經驗經過總結、提煉與加工使之上升為科學理論,實現“新的理論創造”,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三是將馬克思主義植根于中國文化的“土壤”之中,使馬克思主義體現出鮮明的中國特性、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2.“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概說。何謂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概括地說,就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時代任務及時代特征緊密地結合起來,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和趨勢,立足時代前沿,體現時代特色,實現其與時俱進。
關于“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其實馬克思恩格斯早就有過很多經典性表述。例如,馬克思曾經這樣說過,“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4](P220)這句話早已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了。馬克思還這樣說過:“哲學不僅從內部即就其內容來說,而且從外部即就其表現來說,都要和自己時代的現實世界接觸并相互作用?!盵5](P121)類似地,恩格斯也說過:“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盵6](P284)
不僅哲學需要“和自己時代的現實世界接觸并相互作用”,馬克思主義作為“時代的理論思維”,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同樣需要立足時代前沿,順應時代潮流,體現時代特征,把握時代脈搏,同時不斷賦予時代內涵。即是說,馬克思主義同樣也需要“和自己時代的現實世界接觸并相互作用”。惟其如此,才能肩負起時代任務,完成時代使命,才能真正成為“時代精神上的精華”。事實上,“馬克思主義”之為“馬克思主義”,恰恰在于它是一門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榜R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奧秘,就在于它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盵7](P87)
3.“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釋義。所謂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簡單地說,就是將馬克思主義與廣大人民群眾相結合。具體而言,是指通過一定的形式和途徑,使人民群眾能夠理解、認同、接受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并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具體的實踐。
早在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文就這樣寫道:“許多同志愛說‘大眾化’,但是什么叫做大眾化呢?就是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盵8](P861)在這里,毛澤東用簡潔洗練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闡發了文藝的“大眾化”,既形象生動,又發人深省。
實際上,不僅僅是“文藝”需要“大眾化”,馬克思主義同樣也需要“大眾化”。因為只有實現“大眾化”,馬克思主義才能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認同和接受,而“理解、認同和接受”當然是“自覺運用”的前提。人民群眾并不是做書齋里的學問,因此只有“大眾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才能夠被理解,理解了才能認同,認同了才會接受,進而達到自覺地運用。而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同樣需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同樣需要“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同樣需要“經過長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練”。在一定意義上說,“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傳播過程中的一個必備環節。
4.馬克思主義“三化”的內在邏輯。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內在邏輯關系,學術界存在不同的理解。例如,有學者認為,中國化是核心,時代化是關鍵,大眾化是基礎。該學者撰文指出:“中國化是核心,是統領時代化和大眾化的總原則、總要求;時代化是關鍵,是展現中國化和大眾化科學性與先進性的重要標識;大眾化是基礎,是拓展中國化和時代化深度與廣度的重要途徑。因此,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就要緊緊圍繞中國化這個核心,牢牢抓住時代化這個關鍵,不斷夯實大眾化這個基礎”。[9]也有學者認為,“時代化是總體,中國化是本體,大眾化是主體;這“三體”形成三位一體,最終是要使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在當代中國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體?!盵10]
應該說,這些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者之間的關系,卻把問題復雜化了,筆者認為可以概括為兩句話:第一,“中國化”內在地包含了“時代化”和“大眾化”;第二,“時代化”和“大眾化”本身亦是“中國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實際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實現時代化和大眾化的過程,它們并不是三個不同的過程,而恰恰是同一過程的三個不同方面,三者辯證地統一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因此,筆者主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盡管各有側重,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理應整體推進。[1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的一個重要命題。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了系統的闡發。擇其要而言之,它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四個方面并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它們相輔相成、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完整內容。
中共十七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性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十七大報告旗幟鮮明地指出:“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12](P34)很明顯,報告高瞻遠矚地指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地位。不僅如此,報告還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施路徑作了詳盡的規劃和布署,正如報告指出的,“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盵12](P34)
黨的十八大充分繼承和發展了十七大的思想,繼續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戰略意義。十八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13]筆者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繼承、豐富和創造性發展。
無論是黨的十七大還是十八大,在具體論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時候,都沒有繞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這一重要課題。實際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馬克思主義“三化”之間的確具有深刻的內在聯系: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孕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豐碩果實;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又是一個永無止境的不斷創新的過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這一過程的重要環節?!按罅ν七M理論創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盵12](P3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生動寫照,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時代呼喚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恰恰是在時代的呼喚中應運而生的,亦是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積極回應。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就必須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馬克思主義之為馬克思主義,恰恰在于它的發展性、與時俱進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及時代特征相結合的光輝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創造性發展的理論結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生動而又具體的表達。
[1]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Z].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2] 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吳冷西.十年內戰(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 秋石.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求是,2009(23).
[10] 高放.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位一體[N].學習時報,2009-12-28.
[11] 王學榮.論馬克思主義“三化”與現代馬克思主義新話語體系[J].長江論壇,2014(03).
[12]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3]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18.
責任編輯:李月明
D616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