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鈺
(中共新疆區委黨校圖書資料中心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圖書·資料
全媒體時代的圖書館數字閱讀環境的構建
金 鈺
(中共新疆區委黨校圖書資料中心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在全媒體的閱讀環境下,圖書館不僅要在傳統業務上下工夫,更要在構建數字閱讀環境的各個環節準確定位。圖書館要通過構建數字化技術平臺、優化數字化資源存儲以及數字化管理方式,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全媒體 圖書館 數字閱讀
數字和通訊技術的發展,網民數量的持續增加,促使圖書館傳統業務與新媒體業務融合互通,圖書館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局域網、寬帶、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與Internet相連,使用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設備,向用戶提供信息資源。信息的載體和傳播途徑呈現多樣化、讀者閱讀方式多元化,圖書館信息服務日益嵌入到大眾的生活和工作中,成為無所不在的“泛在圖書館”。數字閱讀支撐環境成為全媒體時代圖書館拓展新業務和方式的保障。圖書館數字閱讀服務環境主要由三個基本要素構建:數字化技術平臺、數字化資源存儲以及數字化管理方式。
數字圖書館的技術平臺包括計算機系統、網絡通信系統、數據庫系統。這三個系統平臺與電子圖書館(或自動化圖書館)已有的技術設備、裝置并不等同,主要體現在計算機系統作用、網絡規模以及數據庫分布等方面。數字圖書館的計算機系統作用已經超出一個館的范圍,而是數字圖書館群中的一個子系統。網絡規模也不局限于一個館的局域網,而是一個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廣域網。數據庫的分布也不局限于一個館,而是所有加盟館。簡言之,數字圖書館的技術平臺是建立在計算機廣域網(即因特網)之上的技術平臺。這個技術平臺既為自動化圖書館向數字圖書館轉化提供可能,同時也使圖書館發生了深刻變化:圖書館既是一個計算機網絡,與因特網互連,同時又具有傳統圖書館的所有功能。圖書館數字化技術平臺的建設拓展和豐富了圖書館的服務空間,呈現出開放式、互動式、立體式三重結構特點,為全媒體從多維的角度,以多種表現手法傳播提供了技術平臺。
數字化資源是數字圖書館的核心與基礎,包括數字資源的產生、數字資源的整合和數字資源的存儲。
1.圖書館數字資源的產生。首先是圖書館自身館藏資源有選擇的數字化。選擇本館有價值的圖書、資料,進行掃描、著錄、標引、編輯等建成本館特色數據庫;其次是購買來自國內外的專業數據庫,或某個數字圖書館群通過聯合方式產生的優秀數字資源庫。根據綜合評估和試用的情況,結合本校學科專業設置,采用鏡像或包庫等方式,有選擇、有重點地購買國內外具有公認學術價值的專業數據庫,這是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快速、有效的途徑。此外,還有網絡公開資源,采集互聯網上可公開、免費使用的數字資源,圖書館員通過數據挖掘,對整個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收集、評價、選擇、分析、組織、加工,在海量信息中對所需資源及時跟蹤和把握,在此基礎上使用文本、超媒體、數據庫等方式,將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組織,建立有序化的網絡資源體系,使社會資源館藏化。
2.數字資源是數據庫的核心,數據的質量對數據庫的質量起著實質性的作用。數字資源需要經過數據的科學組織與存儲、高效檢索與處理、規范化的整合方可被利用,這是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關鍵的且必須的環節。這個環節是通過通用置標語言(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Language)等計算機語言對數字資源進行標識來實現的。這種資源整合在技術上還體現為利用語義分析、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的技術,自動采集信息資源,并進行深度的利用開發。這些資源必須具有兩方面的特質:一是區域化或專業性,或者選擇在具體區域專精發展,滿足本地化用戶的多樣性需求,或者選擇在專業領域深度開發,滿足目標用戶的深度需求,既有利于資源的集中開發,也有利于資源的有效利用;二是內容的多樣性。傳統圖書館的資源與互聯網產品的內容結合,將使圖書館的資源得以放大,也對圖書館館員的編輯整合能力和資源轉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經整合后的數字資源分布存儲在數字圖書館網絡上,形成以數字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集互聯網、電視、手機等立體化、多載體、流動性的全媒體存儲格局。數字圖書館通過提供多種方式和多種層次的傳播形態來滿足用戶的細分需求,通過分享而不局限于某個“館”,人們甚至無需知道這些資源存在何處。數字圖書館資源有兩個概念或者說有兩種數據庫,即對象數據庫與元數據庫。所謂對象數據庫是指儲存信息內容的數據庫,即所有數字資源的數字倉庫,這種數據庫可以分布置建在數字圖書館網絡的所有館,并各有所長、各具特色、避免重復、減少冗余。所謂元數據庫是指儲存標識信息的數據庫,即描述對象數據的數字倉庫,這種數據庫一般則置建于數字圖書館網絡的中心館,并且由中心館集中管理,為數字圖書館網絡的所有館共用。這種資源技術架構正是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的本質區別。
圖書館數字化管理活動的實現基于網絡,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數字資源組織方法與模式集中體現了數字信息資源組織的水平與發展動向,體現了圖書館網絡化的能力,包括資源的自動搜索、資源的遠程傳遞、資源利用的數字結算。
數字資源的自動搜索是數字圖書館的技術核心,它有別電子圖書館文獻的自動查詢。前者是一種主動的服務,后者則是被動式服務。并且,由于數字圖書館資源的海量性、多樣性、分布性,使得數字圖書館必須要有資源自動搜索的技術支撐,抽取有關信息或服務讓用戶來分享。為了方便用戶對數字資源的檢索,本館數據庫應盡可能考慮使用與引進數據庫系統相統一的、可擴展、易維護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平臺,以便對數字資源進行宏觀組織,否則數字圖書館就難以為繼。
數字資源的遠程、海量傳遞是數字圖書館的基石,支撐數字圖書館的網絡技術已不再是一般圖書館的局域網,而必須是高速廣域網。圖書館的Wed服務器與分布在各地、包含各學科領域信息的互聯網上的其他Wed服務器相聯,共同構成架設在終端的主服務器上的虛擬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已經沒有“館”的概念,對任何人都保持高度鏈接性,讀者使用不同網絡、不同設備、不同服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足不出戶利用數字圖書館。
資源利用的數字結算要求圖書館必須有一個合理、高效的運行機制,這是數字圖書館管理體系的關鍵。在傳統管理方式中存在的諸多難題,如數據存在不完整,數據元不唯一等,這些都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組織信息產業界、圖書情報界和軟件開發商共同參與制定統一標準,發揮政策、法規和市場調節的作用,實現在統一的協議下,形成互惠互利的數字資源協同管理機制。
數字圖書館這三方面的管理完全不同于傳統圖書館,其實質就是目前因特網資源管理的表象與技術支撐,是為適應因特網資源利用的管理而產生的,并非因圖書館的發展而產生。因此,作為數字圖書館的要素——數字化管理方式,要從它的本源上去理解、去把握,而不要從傳統圖書館的視角去認識這種管理。
總之,在信息爆炸的社會中,能否快速、有效地利用全媒體傳播渠道提供用戶所需的信息,將成為圖書館存在、發展的關鍵。適應時代潮流,依托各種媒介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適時構建、調整數字圖書館閱讀服務環境,根據用戶需要推出符合、適應讀者閱讀需求和閱讀方式的圖書館服務,讓圖書館傳統的閱讀活動煥發生機,從而充分調動全民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圖書館的應有之義,也是當務之急。
[1] 劉悅,趙冬梅.信息時代圖書館的數字化管理與應用服務[J].吉林蔬菜,2013(04).
[2] 畢海波.圖書館網絡信息資源建設方向的探討[J].北方經貿,2013(02).
[3] 李偉忠,任海平,施蕓.新型全媒體資源服務平臺構建思路[J].中國報業,2012(12).
責任編輯:洪美云
G250.76
A
10.3969/j.issn.1003-4641.20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