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瑛
(西安銀行公司業務部,陜西 西安 710075)
利率市場化是發揮市場作用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重要基礎條件。我國的利率市場化自1996 年正式啟動,在迄今為止的17 年中不斷擇機推進。2012 年6 月8 日,人民銀行宣布擴大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2013 年7 月20 日起又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尤其是2013 年末在銀行間同業市場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的重啟,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明顯加速。下一步,何時全面放開存款利率管制,必將成為社會各界研究和討論的熱點,也必將對金融市場乃至宏觀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作為我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144 家城商行充分利用自身區位優勢,在服務地方、服務小微企業和城鄉居民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自身也獲得了長足發展,市場份額已達到10%左右。但由于資產規模小、成立時間短、歷史包袱沉重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城商行普遍走的是依賴存貸款利差、依賴規模擴張的粗放發展模式,市場化程度低、抗風險能力弱,面對利率市場化進程,城商行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大,面臨的挑戰也更嚴峻。
利率市場化對城商行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商行一是要根據市場發展的要求以及結合自身的實際,加快業務的經營轉型,開辟新的利潤來源;二是要有效規避利率風險,降低風險損失以提高產品自主定價水平;三是城商行將憑借其在自主定價、審批效率、特色服務等方面的優勢在更加公開公平的競爭環境和經營環境下發展,進而使金融市場進一步完善。
利率市場化后產品價格成為城商行市場競爭的重點,銀行金融產品價格對銀行經營的杠桿作用將越來越明顯。各銀行為保證收益,將大幅加劇同業競爭。城商行在定價策略的選擇余地上與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以及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處于明顯劣勢,再加上定價管理的量化基礎不完善、定價管理技術相對落后,因此只能更多地扮演價格追隨者的角色,要吸引、留住優質客戶將更加困難。因此,利率市場化會給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產品定價帶來更大的壓力。
隨著存款上限、貸款下限逐步放開,銀行利率變動更加頻繁,投資渠道進一步拓展之后,由于資金持有者的趨利性,必然導致資金在資本市場更加頻繁的流動,降低存款穩定性,客戶流失幾率增大。許多資金持有者從資金安全的角度考慮,更愿意將資金存放于實力較強的大中型商業銀行。以上兩方面都有可能加劇城商行的流動性風險。
要留住優質客戶,就必然要下浮實際貸款利率和上浮實際存款利率。城商行受到經營渠道的限制,無法全力拓展中間業務,因此在相當長的時期城商行實現盈利仍舊更多地需要依靠存貸利差,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短期內利差空間的收窄將使城商行迅速進入微利時代,直接降低城商行的盈利水平,進而還有可能引發資本補充壓力增大等一系列問題。
城商行應該結合自身的定位,更加重視小微企業市場的開拓,將其作為重要的利潤增長點。要進一步創新小微企業信貸服務體系和機制,利用科學、專業的風險審查技術手段,集中高效的授信審批流程,快速靈活的市場響應機制,通過批量化、流程化的專營機構,提高對小微企業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
隨著利率市場化步伐的加快,零售業務客戶穩定,資本占用少的特點逐步顯現。作為城商行,應該充分發揮網點眾多,個人客戶群體廣泛的優勢,采取差異化的經營策略,大力發展社區金融服務、個人信貸業務和個人財富管理,提高對個人資產管理的水平,進一步夯實個人客戶基礎,實現多元化的收入結構。
從整體上看,城商行利差收入占比在80%左右,而且這種局面在短期內不會得到根本扭轉。一是要努力彌補資金成本的上升,提高貸款議價能力,通過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增加客戶的粘合度,提高客戶的綜合回報。二是要大力發展各種新興業務和表外業務,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要從資本消耗型業務向資本節約型業務轉變,不斷優化業務結構,提升中間業務、零售業務、投行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的占比,減少對傳統業務的依賴。
建立人力資源長效管理機制是城商行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城商行人才底子較薄,應該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一批懂戰略規劃、成本定價、風險管理、信息科技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以此從容應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經營壓力。
[1]張學民.淺析利率市場化對城商行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J].時代金融,2012(14).
[2]廖新海,肖凡.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的應對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3(01).
[3]王健.在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下的城商行發展策略建議[J].時代金融,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