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 張 晶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歷史上最早提出戰略管理會計概念的是英國學者西蒙茲,他尤其強調的是管理會計與企業戰略規劃之間要結合的重要性,強調了本企業相對于行業內其他企業的成本競爭優勢。戰略管理會計是一種外向型和一種具有長遠意義的管理體系,明確強調的是重點問題以及戰略問題,是一種較為先進的管理會計方法。戰略管理會計是傳統管理會計的發展而不是分支,這是站在戰略的角度上,以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為目標,幫助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從長遠的角度來分析當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經營現狀,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把我潛在的機會并躲避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如此可最大限度上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及創造能力[1]。
戰略管理會計在我國也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其中余緒纓教授認為戰略管理會計相對于傳統管理會計的不同之處在于它能夠強調外部環境因素的重要性[2]。而王化成則認為戰略管理會計的內涵為企業管理者為了使得企業價值的最大化,通過收集、分析、整理、加工與企業戰略相關的信息,以此來輔助企業管理者確定最終的企業戰略規劃、戰略目標以及評價戰略業績的一種管理會計的分支[3]。
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行業內競爭日益激烈,單純的依靠傳統管理會計已無法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傳統管理會計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傳統的制造環境下,企業的構成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和人工組成,間接成本在其中所占的比例較小;而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隨著高端科技與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應用,材料與人工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而間接成本的比重卻在不斷地增加,很多企業的間接成本已經達到了產品成本的一半左右。因此在傳統的管理會計方法下計算出的會計信息與成本控制下計算出的會計信息將會失真,這將會影響管理所需要的信息,進而影響企業的戰略規劃與發展。
傳統的管理會計更注重的是企業的短期利潤,因為傳統的管理會計的方法僅僅局限于從財務方面進行分析,而這樣如何短期獲得最大的利潤成為了企業管理者最關注的因素。如此將會導致企業目標設定的短期性和盲目性,這樣將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長遠目標的實現[4]。
傳統管理會計方法是僅僅從財務的方面進行信息的收集與分析,而在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使得企業具有競爭優勢的已經遠遠不止財務指標這一項指標了,例如產品的質量,服務的及時性,市場占有率以及顧客滿意度都會與企業的長期發展息息相關,傳統管理會計方法無法對除財務指標之外的信息進行分析。
戰略管理會計是近些年剛剛興起的一門現代化科學,還有待人們繼續進行探究,目前為止,戰略管理會計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
戰略管理會計要從企業的內外部進行信息的搜集并分析,通過分析的結果提出戰略方案供企業管理者進行選擇,協助企業管理者進行戰略目標和實施方案的制定與決策。
通過對自身以及競爭對手相關成本資料的分析,并從戰略的角度上找出對成本影響較大的環節并得到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徑,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戰略決策所需的信息,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全面預算的含義是指企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企業各種計劃的貨幣表現,在整個企業的發展中能夠起到計劃、協調與控制的作用。全面預算將以企業的戰略發展為基礎,并根據企業管理者制定的戰略目標和戰略策略來制定當前預算計劃。
人力資源管理一直是戰略管理的重要內容,現也已成為戰略管理會計方面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的發展根本是要依靠人才,只有通過一定的激勵手段來激勵員工才能獲得更大的人力資源價值為企業所用,并通過一定的方法進行人力資源成本與價值的對比分析,輔助管理者進行人力資源的投資決策。
戰略管理會計要從能否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還要結合戰略管理思路,綜合進行業績指標的評價。同時,業績評價是連接企業的戰略目標與員工日常工作活動的橋梁,因此良好的業績評價將會將企業的戰略目標具體化并能有效的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戰略管理會計傳統管理會計與戰略管理方法相結合而產生的最新的管理會計理念,是傳統管理會計的延伸而非分支,它與傳統管理會計之間存在著很多的不同點,以下是戰略管理會計的幾個鮮明的特點:
戰略是企業發展的長期目標,同時戰略管理會計在提供信息時也要重點體現長期性這一特點。戰略管理會計評價一個企業戰略成功與否的標準是企業的最終利益目標,這是一個長時間的奮斗目標。它注重的是企業在長期的發展中企業整體利益的最大化,所提供的信息也完全基于企業的整體利益,以能夠使得企業具有持久競爭優勢為目標。
從戰略的角度來看,企業的戰略不能僅僅局限于某個方面,而必須將企業管理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分析,只有企業這個整體達到最佳才能稱之為最優的管理政策。戰略管理會計必須從企業的整體以及全局進行信息收集分析,以及評價企業的戰略活動。
在戰略管理會計的系統中,每個策略的制定與執行都要基于企業不斷變化的內外部條件,通過不斷的收集信息,比較分析和最終的選擇決定及時的進行相關的調整才能讓企業保持競爭優勢。因此,這就要求戰略管理會計應用更加靈活的方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盡快的做出最佳的選擇與決策,才能保持企業戰略與內外部環境的一致性。
戰略管理會計不僅是局限于內部環境信息的收集與統計,而是更多的關注企業外部市場以及宏觀狀態下的外部環境,這是一種外向型的信息系統。戰略管理會計將會對內外部信息比較分析,進而得到先進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從而幫助企業的管理者制定相關的長期發展的目標及策略。
傳統的管理會計只能提供財務方面的信息,而在現在這已不能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現狀。在取得競爭優勢的漫長路上,還要有競爭對手的信息,經營業績信息,前瞻性信息以及背景信息等。
到目前為止,雖然也有戰略管理會計被成功的應用到企業管理中的例子,但是戰略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還沒有廣泛的被應用,大多數應用的深度也不夠。一方面,高層管理者的能力,權利較大,在高層領導中推行易取得較為明顯的效果;另一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員工合作與他們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戰略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推行可以考慮自下而上的模式,從具體的個人開始實行,最終達到在整個企業中普及。以下針對如何在我國推行戰略管理會計提出幾點建議:
我國的戰略管理會計起步較晚,大多數工作和研究仍然是在西方戰略管理會計的基礎上進行的,并沒有切實的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制定屬于我們自己的管理模式,仍然是西方人的一套模式。西方的戰略管理會計在中國的企業很難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我國的戰略管理會計要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實事求是,不要過分追求數字模型,而是要把重點放在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
在戰略管理會計中,案例的分析學習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對案例的研究,不僅可以發揮案例本身的警示或激勵作用,還能夠將研究理論向更深層次的方向發展。戰略管理會計盡管在我國應用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們應當充分利用這些成功的亦或是失敗的案例,都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可以為企業的戰略管理會計方法提供參考。
現在我國的高等學院中都有開設管理會計課程,但是對于不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則很少會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這只是一種管理的工具,因此其他專業的管理類學院也可以開設次課程。此外,企業中要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使更多的人接觸到管理會計的知識,讓更多的人能夠在實際工作中運用戰略管理會計相關知識。
[1]陳東.戰略管理會計的發展和綜述[J].商業經濟,2011(4).
[2]桂玉敏.戰略管理會計發展的理論研究[J].財會通信(綜合版),2011(6).
[3]王化成,楊景巖.試論戰略管理會計[J].會計研究.1997(10):46-49.
[4]鄧厚平.推進我國戰略管理會計的研究與應用[J].財會月刊.2007(0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