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軍
摘 要:非洲的沙漠是西瓜的原產地,在中國的漢代時期經“絲綢之路”傳入,那時就已經開始廣泛地種植了。北京大興縣龐各莊的西瓜是著名的防暑果品,源起于金代,成為貢品是在明清時期?,F在,北京的西瓜種植區遍布京郊各區縣,但遠近聞名的叫得響的品牌還是大興龐各莊的西瓜。今天的人們依然青睞龐各莊的西瓜,只是在吃西瓜時,除去要體驗嘴上的淋漓暢快外,又要能品味出西瓜的文化。為了滿足人們日益高漲的休閑農業的需求,在郊區的瓜棚里,西瓜的種植被逐漸從傳統的露地種植形式轉變為設施大棚的休閑采摘農業,隨著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京郊龐各莊西瓜產業形成了一道北京農業由傳統型轉向都市型的發展軌跡。
關鍵詞:西瓜;大興縣龐各莊;品牌化;發展軌跡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6-0221-02
一、龐各莊的西瓜叫京城
西瓜又名寒瓜、水瓜、夏瓜,一千多年前,它從非洲熱帶沙漠由“海上絲綢之路”來到遼王朝的幽州,當時的幽州是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大融合的城市,是華北平原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正是因為這座城的五味雜陳,民風拙樸,使得千里迢迢長途跋涉的西瓜得以在這里大面積種植推廣。《新五代史》中也最早記載有西瓜之名,說是古代的契丹人自新疆將西瓜籽帶到華北平原和幽州(即今北京)的。所以,這些都是西瓜的籍貫的最好佐證。歷史上,自金代起北京大興縣龐各莊的西瓜就成為向歷代皇宮進貢的防暑果品。龐各莊地處凈沙土地,水土適宜,其瓜吃起來脆沙甜。據《析津志》書中云:每年“進上者瓜甚大”。歷朝的宮廷宴會也常用西瓜作為“冰食”賞賜眾臣??梢姡嫺髑f西瓜栽培植種技藝之優良高超[1]。
二、龐各莊的西瓜優良品質的成因與保證
黑繃筋是龐各莊西瓜的老品種,后來還有了無籽瓜和方形瓜??傮w來說,龐各莊的西瓜按果型大小分為三種,即小、中、大三種類型。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鎮位于北京市南部,是永定河洪沖積平原形成的條狀沙帶地貌,土質和光照等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為西瓜生長創造了良好的光熱環境。這里的土壤都是潮沙地和二合土,特別適合西瓜栽培種植。上面提到,西瓜起源于沙漠,喜高溫、干燥、強光照環境,不耐澇、耐鹽堿,而龐各莊鎮的土壤和自然光照等條件都非常適宜它的這種特性。近年來,在吸收傳統種植經驗的基礎上,龐各莊鎮的西瓜充分利用北京科研資源優勢,栽培技術持續提升。第一個通過北京市審定了的西瓜品種是“京欣1號”,審定時間是1989年,以后,北京市的77個西瓜品種陸續通過了審定,這些品種中有50%以上已經大面積生產應用,西瓜新品種的研發與推廣,大力推動了全國西瓜產業的發展。隨著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會展農業為北京農業生產提供了農業科技信息交流的平臺,據統計,北京每年在大興和順義區等西瓜主產地舉辦多次大中型瓜類新品種展示活動,累計共展出150多個品種,展示活動逐漸成為了全國品種展示平臺。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發“地膜覆蓋”種植西瓜,使西瓜提早上市30天、產量提升50%,這項技術使得北京市西瓜種植水平處于全國前列。以后,又研發和普及了設施西瓜高產種植、西瓜立體栽培等技術。近年更是推出了涵蓋“嫁接育苗”、“水肥一體化”、“環境綜合調控”等技術的設施高產優質綜合技術體系,投入使用“蜜蜂授粉”、“有機菌肥”、“二氧化碳施肥”等新型裝備和技術,保障了質量安全和生產能力。龐各莊良好的土壤和光照條件,是這里西瓜生長的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優良品種和技術體系的推廣應用,是這里西瓜生長的有力保障[3]。龐各莊的西瓜叫“京城”,西瓜讓北京乃至全國都知道了中國的西瓜之鄉龐各莊。
三、龐各莊西瓜產業的品牌化發展模式
(一)龐各莊西瓜產業的現階段發展狀況
大興區龐各莊西瓜產業品牌化發展的過程中,立足于農村,政府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以龍頭企業帶動周邊農民進行西瓜標準化生產,依托北京市各種優勢資源,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適度發展當地西瓜產業,提升西瓜在中高端市場中的競爭力。正是在政府的積極調控下,使得西瓜產業在規模上適度地發展,科技、品牌等優勢得到較大發揮,大興區龐各莊西瓜生產經營一直呈現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目前,大興區龐各莊西瓜產業化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階段,逐步實現由分散型單品種單一栽培模式的低產低效的傳統生產方式,向集中高效多品種應用綜合配套栽培技術的高效集約化的現代生態型生產方式轉變,成為大興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3]?;仡^對這一發展過程進行重新審視,可以有助于我們理清思路,開拓未來。
(二)龐各莊西瓜種植模式的變化
在眾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中,老宋瓜苑,父子兩代人經營的西瓜產業品牌化發展的道路是值得一提的例子。老宋瓜藝苑位于大興龐各莊鎮,4 000m2的西瓜主題公園于2009年3月建成。園區的溫室里有西瓜的各種趣事詩歌;有西瓜樹、西瓜梯田、甜瓜走廊等新奇景觀;有淺液流式栽培方法培植的甜瓜景觀;有一年四季開花結果的西紅柿樹體栽培;有結有60~80個瓜西瓜樹,產量更是比普通西瓜提高20~30倍??梢哉f,小小的園區里濃縮了自然、文化、藝術、科技的諸多內容,非常全面。在西瓜文化節的日子里,走進西瓜地里進行采摘休閑的人們,會聽到、看到、感到這里的世界很精彩,龐各莊西瓜的知名度正在擴大、龐各莊西瓜產業正在壯大。 深深地反思后,不難發現,老宋瓜苑的兩代瓜王一直都在打造品牌,走產業化經營的路。20世紀70年代,種露地西瓜,單季種植,靠天吃飯,產量不高,經濟效益更是無從談起;80年代,隨著“育苗移栽”和“地膜覆蓋”種植西瓜試驗獲得成功,采用新技術進行生產,產量提高到3 000多千克,上市時間也提前了;90年代,保護地生產技術被引入,傳統不重茬栽培法被打破了,自此,產生了大棚保護地栽培十年16茬連續高產的紀錄;1996年,實現了一年四季生產西瓜、三季有瓜的新記錄,667m2西瓜生產的效益達到2萬元。1988年首屆西瓜節的成功舉辦,極大地提高了瓜農的生產積極,期間,宋寶森在“西瓜擂臺賽”中多次獲得“瓜王”稱號,成為龐各莊種瓜能手中的杰出代表。
(三)龐各莊西瓜的典型推廣模式
進入21世紀后,大興區制定扶持政策發展保護地設施西瓜栽培,大力引進示范西瓜新品種,消費者在夏天可選擇的水果更多了,西瓜不再是消夏的必需品了,這標志著西瓜市場在悄悄地發生了變化,市場發展更加理性化和穩定了,同時也加劇了各個西瓜種植商家的競爭程度。隨著西瓜市場的供應量變得更大,人們對西瓜的品質也開始更加挑剔了;以前以大為優的西瓜不再了,龐各莊的西瓜不都是最甜的了。面對這些變化,2003年,宋紹堂按照打造品牌、走產業化經營的思路,成立了北京老宋瓜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注冊“宋寶森”品牌,探索產業化品牌經營的發展模式。與外省市比較,北京西瓜生產成本高,老宋瓜苑在吸收傳統的種植技術的基礎上,應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融合發展,努力打造高質量、標準化產品的生產,提升西瓜附加價值,以吸引更多的客人來到園區,停留更長的時間。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各家瓜農都亮出了自己的絕活,除充分表現各自西瓜園區的特色外,還增加了西瓜的觀光采摘、文化科普的內容。據統計,老宋瓜苑作為龐各莊西瓜的一張名片,年接待游客10多萬人次,2012年僅采摘一項就收入400多萬元。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宋紹堂為了能提升龐各莊西瓜知名度、壯大龐各莊西瓜產業,以“老宋瓜苑”為窗口,帶動周邊瓜農共同致富。2007年成立了“北京老宋瓜果專業合作社”,吸納了472戶農民出資入社,為了滿足廣大農民科技知識需求的多元化,合作社定期在園區舉辦農業生產技術培訓班,讓學員們進行實地參觀學習,慢慢改變傳統的耕種觀念,快速掌握西瓜有機化栽培、立體栽培和四季栽培等技術,使大家能切實感受到農業科學技術給農業的帶來的發展成果。除了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還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供銷合作關系,運用電子信息網絡等先進方法拓寬西甜瓜等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大大提高了龐各莊西瓜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被列入大興區“典型推廣模式”[4]??梢哉f以老宋瓜苑為代表的采摘園區的品牌化發展過程其實就是一道北京農業由傳統型轉向都市型的發展軌跡。
參考文獻:
[1] 曾劍波.父子兩代瓜王[J].北京農業,2013,(6):21.
[2] 李銳,曾劍波.北京西瓜緣何走進高端市場[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1,(7):8.
[3] 崔艷玲.北京市大興區西瓜產業化現狀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1:6.
[4] 谷莘,劉樹.北京市西瓜生產經營狀況及其特征[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3,(2):58.
[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