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
【摘要】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能夠引導產業轉型的方向及途徑,并促進產業轉型更好的完成。我國西部地區在利用金融資源支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大都將金融配置資源的功能定位在銀行的信貸活動上,而擔保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作用并未充分發揮。將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與產業轉型的主體需求特別是各類中小企業的需求相結合,構建起多方共贏的融資機制,是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
【關鍵詞】產業結構 商業銀行 擔保
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后,世界各國無不致力于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高點。國內沿海各省憑借改革開放幾十年的資金和技術積累走在前面,但西部地區則處于相對劣勢。西部地區經濟開放程度相對較低,金融機構以商業銀行為主,產業結構融入全球產業鏈不深,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并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還面臨不少困難。
一、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幾個問題
近幾年,以四川、重慶、陜西為代表的西部省份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他們的產業發展成功突破了某些瓶頸性的制約因素,產業結構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技術創新有待加強,主要表現是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活動投入產出率較低,成果轉化渠道不暢。西部地區需要在資金投入基礎上,結合自身優勢,從技術創新入手,形成自主的產業鏈條,才能在危機后的產業調整中抓住機遇。其次,本地企業配套能力不足。西部地區在培育新興產業過程中,產業鏈縱向延伸不夠,特別是本地企業配套能力不強。產業的帶動需要大型企業,但產業鏈的完善則需要充分支持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發展壯大,使市場上涌現無數配套支柱企業的具有創新能力的本地化中小企業。最后就是新興的中小企業融資較為困難。實現產業的升級和轉型需要巨額的投資,同時因其風險巨大,需要強有力的財稅、投融資政策支持。目前西部省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金來源仍是以企業自籌和政府資金支持為主,缺少真正熟悉和愿意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造成融資困難。
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銀行和擔保機構支持原因分析
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依托于新興產業的發展,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中小企業的發展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而中小企業處于資金積累階段,最需要金融的支持。現有金融體制下,商業銀行在企業融資中發揮主導作用。但是商業銀行特別是大銀行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時有兩大劣勢:一方面,單位資金的交易成本相對較高,將一筆資同金分散地貸給若干個中小項目需進行多次審批,造成單位資金分攤的交易成本就相對比較高;另一方面,信息成本比較高,大銀行多級分支行代理體制會造成信貸信息生產鏈條長,同時網點工作人員會發生職務升降和流動,會造成信息生產的損耗。
新興產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經濟發展方向,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從商業銀行融資面臨困難時,非銀行金融機構必將走到市場前沿。擔保機構作為聯系銀行和中小企業的一種中介,在增強企業資信水平及提高銀行貸款資產安全性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信用擔保實際上是金融產業專業化分工細化的產物,它分擔了商業銀行的一部分功能,融資擔保符合現代產業優化升級的需要。擔保機構通過對中小企業的甄別、判斷,將自身信用傳導給企業,提升企業信用,從而滿足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質抵押物等要求。擔保機構還降低了銀行審核、評估企業資質的成本,分擔了銀行風險,同時節約了中小企業質抵押的相關成本并獲得相應的保費收入,最終實現商業銀行、擔保機構與中小企業共同獲益。
三、商業銀行與擔保機構在互利發展中實現共贏
(一)建立支撐性的政策性擔保
西部地區的政府性高新技術產業專項資金規模較小,對社會資金引導作用不明顯,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對于需扶持的新興產業的中小企業,可以發揮政策性擔保公司支撐作用,與地方金融機構合作,搭建能為各類中小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優質擔保平臺,而非只為大企業融資。這樣政府可以引導商業信貸,擔保機構可以放大擔保倍數,銀行可以擴大中小企業信貸規模,實現地方政府、商業銀行和擔保公司三方合作。
(二)商業性擔保結合政策補貼
新興產業大多得到政策的支持,這類中小企業多由微型企業和個體戶發展而來,商業性擔保機構從事新興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有著巨大潛力,這類為地方奠定產業基礎的業務應得到政策性扶持。西部省份可以引導商業銀行提供一定規模的資金資源,為符合商業擔保公司標準的客戶提供快速貸款服務。同時,地方財政給予這類擔保公司一定的稅收減免優惠政策,為擔保公司創造良好政策環境,也給商業銀行提供信用風險較低的貸款業務,最終實現商業銀行和擔保公司的互利發展。
(三)商業銀行的主要企業客戶參與產業鏈互保
完善的產業鏈能增強區域經濟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形成上下游關聯、產品互補的產業鏈條是提升壯大西部省份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在金融上利用商業銀行的主要企業客戶與上下游企業的業務協同效應,整合實力較強的上下游企業成立擔保公司。這種行業內融資擔保模式,可以將融資企業的金融風險化解于產業鏈內部,擔保方履約后可以獲得產業鏈上企業的銷售渠道資源、供貨源和股東權益,實現業務協同效應最大化。同時商業銀行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對整個產業鏈價值的評估代替對企業個體的風險評估,讓更多擁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金融資源,同時這個產業也得到穩定的金融支持。
四、結語
西部省份大多處于長江經濟帶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金融資源必將進一步向西部傾斜。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非常明確,在產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西部地區應將銀行資源與政府引導相結合,以擔保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補充,主動適應新興產業對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需求,為各類企業提供多種融資渠道。商業銀行與融資擔保機構不是瓜分風險利潤,而是共同去管控貸款的不確定性,在目前的信用和金融環境中,西部地區可以將財政性資金以非營利的形式參與其中,充分利用銀行信貸的現實優勢,又更好的發揮擔保機構等新型金融機構的作用,共同化解和承擔商業銀行和擔保機構的風險,創造良好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促進西部地區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王詰南,楊博維,楊繼瑞.以新興產業催化產業結構調整升級[J].財經科學,2009(7).
[2]陳忠陽,郭三野.我國銀行小企業信貸模式與風險管理研究[J].金融研究,2009(5).
[3]朱衛平,陳林.產業升級的內涵與模式[J].經濟學家,2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