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蹊
電視娛樂節目是指通過電視這一特定的傳播媒體傳播的,大眾廣泛參與的,以審美性、娛樂性、觀賞性和趣味性為突出特點的電視節目。90年代以來,我國電視的娛樂節目進入了發展期,并迅速取得了巨大的影響。現在娛樂節目已經與新聞、電視劇一起被各電視臺作為吸引觀眾增加收視率的重要法寶。
中國的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經過了近20年的發展歷程,經歷了綜藝熱、游戲熱、益智熱、真人秀熱等發展軌跡。近年來,以《非誠勿擾》和《中國好聲音》為代表的比較成功的娛樂節目,由于其新穎的節目樣式和內容,受到了觀眾的歡迎,也帶動了整個頻道全天的收視率,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穩穩占據省級衛視排名的前列,同時也捧紅了孟非和華少兩位節目主持人。可以說娛樂節目不僅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也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但是娛樂節目質量不高且藝術周期短暫問題仍是普遍性問題。娛樂節目如何來調整完善,以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值得我們深刻思考和研究。
一、電視娛樂節目存在的問題
1.節目同質化
現在全國有30多個省級衛視,每個省都有娛樂節目,這些節目難免會重復和雷同。去年我們一打開電視,充斥在熒屏上的就是一些相親節目,湖南衛視的《我們約會吧》,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等等。今年我們一打開電視,各衛視都在搞類似《中國好聲音》的選秀節目。這些節目很多都是購買國外節目的版權,節目模式全部克隆,千篇一律的節目內容和形式。很多節目收視率低,很快就被淘汰。節目缺乏生命力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創新。
遼寧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面對電視的收視群體呈現的老齡化趨勢,打造了一檔中老年婚戀節目《我的選擇》。播出以后,反應良好。成功的原因在于,雖然現在的婚戀節目非常多,但是沒有進行市場細分。而《我的選擇》瞄準的就是中老年的收視市場,這個市場正好存在空隙,通過創新適時推出節目,填補了中老年婚戀節目的空白,占領中老年觀眾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見創新和找準定位是多么的重要。遺憾的是這樣創新的娛樂節目很少。
2.節目內容俗化
娛樂性、趣味性、通俗性是娛樂節目的重要要素。電視作為一個大眾化的媒介,要想迎合大多數受眾的胃口,通俗的內容是必然的,然而通俗并不等于庸俗、低俗。風靡一時的娛樂節目大多為應時之作,缺乏文化和精神內涵,粗俗化傾向比較嚴重。目前娛樂節目內容的俗化主要表現在,第一,道德缺失。娛樂觀眾變成“愚樂”觀眾。讓嘉賓出丑、拿孩子開涮、大談性愛,成了不少節目吸引觀眾的“三大法寶”。第二,拜金主義嚴重泛濫。比較典型的是《非誠勿擾》中選手馬諾的一句“我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一時間成為了觀眾的談資。類似的露骨拜金言論,在其他娛樂節目中也不少見。這些都對社會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低
電視娛樂節目作為綜合性的文藝樣式,對創作人員有更高的素質要求。娛樂節目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從業人員的積極推動。然而,我國電視節目從業人員的門檻低,缺乏嚴格的從業標準,專業水平達不到崗位要求,整體隊伍素質很難把握和駕馭綜合性較強的娛樂節目。首先是參與制作節目的電視媒體從業人員,有的缺乏專業的傳媒知識和職業道德;有的價值觀念存在問題,有的缺乏敏銳的政治嗅覺,讓電視綜藝節目失去了正確的導向性和審美價值。其次,娛樂節目的主持人思想素質不高,缺乏個性,矯揉造作,沒有獨特的主持風格,節目也不會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第三,節目的幕后編導策劃等從業人員社會責任意識淡化,追求短期效益。
二、對策
1.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在全球經濟增長由投資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知識驅動型轉變的背景下,創新能力是文化產業最核心最重要的競爭力。娛樂節目要健康發展僅僅有形式上的模仿是不夠的,一檔電視娛樂節目的持久生命力依賴于節目的整體創新能力,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要進行創新,這是能夠長期贏得觀眾的重要法寶。
首先是內容的創新。文化產業的核心價值是原創性的文化內容,內容要反映時代的特征,反映主流的價值觀,蘊含著一定的價值導向和審美取向,蘊含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和教育功能,使受眾看完節目,獲得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喚起廣泛的社會認同,擴大節目的影響力,使節目獲得長久的藝術生命力。《中國好聲音》突破了音樂綜藝節目的固有模式,把文化內容定位在突出選手們的堅韌精神與豁達態度,以及身上自然散發出的人性光芒,引發人們的強烈共鳴。節目因此有了靈魂,在這一核心精神的指引下,實現內容上的不斷創新和完善。
其次是形式的創新。《中國好聲音》在節目形式上引進了荷蘭原版的《TheVoice》,這個節目形式以版權出售的形式,在英國、美國等多個國家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視成績。我國目前達到這種水平的真正意義的原創電視娛樂節目還很少。我們要從電視娛樂節目的引進開始,創造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產品,走出一條全新的借鑒吸收消化創新路徑,把中國原創節目的版權賣給全世界。我們的電視工作者,應該努力挑戰自我,突破傳統窠臼束縛,早日實現電視娛樂節目中國原創的夢想。
2.建立媒體道德評價和自律機制
作為社會公共資源,主流媒體要承擔好社會責任,堅持社會效益第一,自覺弘揚健康向上的主流價值觀,這應該成為主流媒體的價值共識。媒體在制作娛樂節目的時候,應當明確方向,堅持導向性,建立健全媒體道德評價和自律機制,為創造出健康向上高品位的節目提供有效的監督和制度保障。
3.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
使用與滿足理論告訴我們,受眾看電視是為了獲得某種滿足。成功的娛樂節目所以受歡迎,從傳播學角度分析,是因為節目可以滿足受眾的消遣放松和獲得美的享受等不同的需求。電視娛樂節目是一門綜合性藝術,電視節目從業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節目的質量。它要求從業人員具有扎實的新聞傳播理論知識,較強的藝術創造能力。媒體要重視從業人員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從業人員在做節目的時候,要從受眾的需要出發,要用專業的新聞傳播理論指導,緊貼實踐,創造出優秀的作品。
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市場廣闊,發展前景美好。只要電視人不斷創新努力,就一定能探索出中國電視娛樂節目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創作出更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娛樂節目,更好地承擔起主流媒體神圣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