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紅
App Store商標爭奪落下帷幕
張艷紅
“App Store”即Application Store的縮寫,中文即應用商店。App Store最初是由蘋果在2008年為iPhone、iPod、iPad和Mac創(chuàng)建的服務,允許用戶從iTunes Store或Mac App Store瀏覽和下載為相應產(chǎn)品開發(fā)的應用程序。App Store模式的意義在于為第三方軟件的提供者搭建了一個方便而高效的軟件銷售平臺,在提高軟件開發(fā)商參與積極性的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個性化的軟件服務。因此,App Store經(jīng)蘋果推出之后,各大互聯(lián)網(wǎng)以及智能手機運營商緊隨其后,紛紛開發(fā)出了自己的第三方程序平臺。眼見就要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蘋果開始坐不住了,一場關于App Store商標的爭奪拉開了帷幕。
首先與蘋果公司對簿公堂的是美國網(wǎng)絡書店龍頭亞馬遜(Amazon)。自2010年起,亞馬遜開始涉足程序軟件的開發(fā),經(jīng)營自己的應用程序銷售平臺,并于2011年3月份,推出了一項名為“Amazon App Store for Android”的新服務,主要經(jīng)營安卓操作系統(tǒng)適用的應用程序。但是蘋果公司認為,亞馬遜侵犯了自己的App Store商標權,并涉嫌以虛假廣告的形式吸引開發(fā)者使用其移動軟件下載服務。因為蘋果與亞馬遜兩家同為經(jīng)營應用程序的公司,且有蘋果在先積累的良好商譽,如果亞馬遜也使用“App Store”商標的話,會導致用戶看到“App Store”一詞時理所當然地認定這是蘋果的應用商店。亞馬遜選擇使用“Amazon App Store”這樣與“App Store”極為相似的名稱,意在誤導消費者,有濫用“App Store”這一專有名稱以吸引消費者使用其移動軟件下載服務的嫌疑。亞馬遜則是以強硬的反訴回應了蘋果公司的起訴。亞馬遜反訴稱,“App Store”一詞已經(jīng)成為了通用詞匯,不應當受到商標法的保護,因此蘋果沒有任何理由阻止該詞匯被使用在“Amazon App Store”中。并且亞馬遜使用的名稱中包含了“for Android”,這使得消費者會把只向iOS系統(tǒng)提供服務的、蘋果公司開發(fā)的“App Store”與亞馬遜公司只向安卓系統(tǒng)提供服務的應用商店混淆的可能性降低為了零。
緊接著,蘋果公司向美國法院申請了初步禁令,要求禁止亞馬遜公司再行使用“App Store”字樣。但是,蘋果公司的這一主張并未得到案件的主審法官Phyllis Hamilton的支持。她認為,盡管兩家數(shù)字商店的名稱相類似,但并沒有證據(jù)表明消費者在亞馬遜的App Store進行選擇時會期待能夠買到與蘋果App Store同樣的應用程序。因為蘋果App Store所經(jīng)營的應用程序是僅針對蘋果裝置使用的,比如iPhone或者iPad等,而亞馬遜App Store所經(jīng)營的應用程序卻是針對安卓操作系統(tǒng)的,比如Kindle。蘋果和亞馬遜所經(jīng)營的兩類產(chǎn)品在性能上差別巨大,因此絕不會發(fā)生使消費者混淆的情形。針對蘋果認為的亞馬遜虛假宣傳的指控,法院認為蘋果公司沒有提供相關證據(jù),因此以“沒有事實根據(jù)”為由,駁回了蘋果對亞馬遜涉嫌虛假廣告的指控。最終,應蘋果和亞馬遜的要求,法院撤銷了蘋果有關“App Store”的訴訟,這場延續(xù)兩年之久的商標糾紛終于結束,兩家公司今后將在各自的數(shù)字市場共同使用這個詞匯。
在蘋果和亞馬遜的商標爭奪戰(zhàn)中,其實雙方一直爭論的核心是“App Store”這個詞匯到底是不是一個通用詞匯、合不合適作為一個商標使用。而這一直是微軟、諾基亞、HTC和索尼愛立信向歐盟商標局提出申請,要求撤銷蘋果持有的“App Store”商標的原因。事實上,在蘋果公司最早于2008年用“App Store”申請商標時就曾遭到拒絕,只不過后來由于iPhone、iPad等產(chǎn)品及其App Store的無處不在,蘋果才最終在2010年獲得了這個商標的所有權。要求撤銷“App Store”商標的微軟和亞馬遜一直堅持認為,盡管“App Store”一詞是在蘋果手中走向普及的,但是這一詞匯在iPhone等銷售尚未如此火爆之時就已經(jīng)存在了,用“App Store”申請商標就如同用“grocery store(雜貨店)”申請商標一樣,“App Store”的意思是一個“應用程序”的商店,而“應用程序”本身就是該注冊商標所涵蓋的服務的通用術語。微軟和亞馬遜還援引蘋果前CEO史蒂夫 喬布斯自己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因為喬布斯自己就曾在一次蘋果會議上把“應用商店”當作一般詞匯,他說:“Android平臺至少會有四個應用商店,消費者必須從中尋找他們喜歡的應用,開發(fā)者必須通過這些應用商店發(fā)布應用并獲得報酬。這會在用戶和開發(fā)者中間造成混亂。這與蘋果成熟的App Store形成鮮明對比,它是世界上最容易使用、最大的應用商店,預裝在每一部iPhone手機中?!?/p>
毫無疑問,“App Store”這個商標本身就帶有通用詞匯的性質(zhì),但這并不影響它能夠被注冊為一個商標。因為當今主要存在注冊取得和使用取得兩種商標確權模式,即便是在注冊模式下,原本缺乏顯著性的標志通過使用獲得顯著特征、便于識別的,也可以注冊為商標。所以,“App Store”原本是一個通用詞匯本身并不影響它現(xiàn)在的商標屬性。但是這種特點會很大程度影響到蘋果公司商標權的排他適用范圍,為他人的合理使用留下很大的空間。法院沒有支持蘋果公司關于亞馬遜侵權的主張很大程度上就如同蘋果發(fā)言人Kristin Huguet所說的那樣,“蘋果的App Store有超過90萬的應用和500億次的下載量,我們認為用戶自己很清楚去哪里尋找他們喜愛的應用”。亞馬遜應用商店銷售的是Android應用,而蘋果App Store銷售的是iOS應用,兩家之間針對的產(chǎn)品類型存在很大差別,不存在直接的競爭。
“App Store”這樣一個詞匯,代表的是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不斷推陳出新的商業(yè)運作模式出現(xiàn)的眾多碰撞之一。雖然商標糾紛是在蘋果和亞馬遜之間展開,但毫無疑問,如果亞馬遜被認定侵權,受最大影響的將是最終的消費者,這代表著他們識別和區(qū)分商標的成本將上升。如何在保證消費者識別和區(qū)分商標的成本最低的情況下,給予商標權最大的保護,是商標之戰(zhàn)中不變的一個主題。
(作者單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