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 陳大元 陳俊峰 陳立戈 陳冰
在廣東省深圳市國稅局一間20多平方米的會議室里堆滿了各種賬冊賬頁,粗略估計有幾百本賬簿憑證、10多萬頁,這些是“7·18”專案匯總資料的一部分。據辦案的稅務稽查人員介紹,成立專案組時向公安機關移送的復印資料就裝了三、四十箱。正是從這些煩瑣單調的數據中,稽查機關發現了涉案納稅人的騙稅跡象,從而揭開了一起涉案金額高達13.1億元的特大虛開專用發票騙稅案。
稽查人員勾勒了一幅虛開騙稅流程圖。與先有訂單再加工生產貨物、然后出口的正常出口經營完全倒置,騙稅者采取先通過不法貨代公司、報關行運作,利用他人出口貨物以虛假報關方式出口,根據已出口報關單上顯示的貨物信息尋找加工生產企業,偽造與加工生產企業的購銷合同,由加工生產企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給出口企業,最后向國稅局申報出口退稅,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于近期破獲的“7·18”專案更表現出“以本地虛開、本地騙稅為鏈條,分片包干化解騙稅環節復雜化”等典型特點。
深圳市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口岸之一,2012年出口額達2700多億美元,占全國出口總額的13.2%;出口退(免)稅945億元,占全國的9.1%。這里登記退稅的企業有3萬多家,其中外貿企業1.3萬家。幾乎所有出口類型都能在這兒找到,不法分子騙稅手段更是花樣翻新、層出不窮。對于深圳市稅務稽查人員來說,騙稅與反騙稅是一場長期而艱巨的斗爭。
時間退回到兩年多以前。2011年11月23日,深圳市某區國稅局按照當年出口退稅專項檢查部署,到深圳市A進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檢查出口退稅情況時發現,該公司有多家外貿企業和生產企業的財務賬冊、蓋有這些公司公章的空白委托報關協議等資料。在正常經營公司里,這種情況很不尋常,該公司存在騙取出口退稅重大嫌疑。深圳市國稅局當即成立檢查組,對A公司等多家外貿企業、生產企業開展調查。
檢查組先后奔赴廣東汕頭,福建廈門、晉江、泉州、龍巖,上海,江蘇無錫等地,到涉案企業進項發票上標明的原材料生產企業調查取證,行程近萬里,取得大量資料。同時,從報關信息反向追查出口貨物來源,最終確認該企業實際出口貨物并非發票上標明的貨物。一系列外圍檢查也進一步證明涉案企業生產能力與發票開具量明顯不符,且存在賬簿上偽造業務,缺乏生產所需必要生產設備,以及購買原材料環節造假等情況。
據稅務稽查人員介紹,“7·18”專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張某成立或控制了12家本地服裝加工生產企業,按照虛開100萬元金額發票給予1%的提成或每月固定給予一定費用的方式“借殼開票”。這些企業從生產現場來看均屬于小作坊加工類,接國內單自產自銷不外銷。虛開、騙稅團伙把企業真實生產“移花接木”,虛構購銷合同、空轉資金及偽造外發加工業務,制造真實生產的假象,迷惑稅務機關。隨后,通過貨代公司配貨配票虛假出口,將虛開發票開到自己控制的多家外貿公司,再行申請辦理出口退稅。
深圳市文錦渡出口報關大樓的1樓和5樓空出了好幾間辦公室,其中狹小而悶熱的一間曾經堆滿了海關出口貨物報關單,幾十個大紅印章就放在桌上。這間辦公室曾是一家沒有名字的貨運代理中介,由父子倆經營。他們于6月19日在深圳市公安、稅務“7·18”專案集中收網行動中被抓捕。一同被抓的還有另幾間辦公室的同案犯。
文錦渡出口報關大樓位于深圳市羅湖區,大樓里盤踞著兩三百家外貿公司、貨代公司和報關行,有的公司門口根本沒有掛牌。這棟大樓是深圳市數萬家外貿和貨代公司的縮影。羅湖和福田是深圳市外貿企業最集中的區域,兩區外貿企業退稅額每年達到200多億元。
在分工明確、專業化強的騙取出口退稅鏈條里,貨物代理中介是一個不容忽視、起主要作用的環節,他們的任務是配貨配票——行話稱之為“炒單”和“炒貨”。
據稽查人員介紹,不法貨運代理公司與有出口需要但不具備退稅資格的企業聯系,承諾以零費用甚至倒貼費用方式負責貨物通關出口。之后,貨代公司把這些出口貨物“配貨權”轉賣給騙稅團伙控制的外貿公司或代理報關行。一個服裝貨柜“配貨權”信息能賣到1000元~5000元,價格高低根據出口貨物品種數量而定。
在“7·18”專案中,騙稅團伙控制的外貿企業將空白出口報關單、空白外匯核銷單,連同從貨代中介處買來的出口貨物資料交予涉案報關行報關出口。在獲得有電子口岸登記信息的外匯核銷單和出口報關單原件后,據此偽造內外貿購銷合同、裝箱單、海運單、出口發票等,編造好一整套出口退稅必需單據,由出口公司向當地國稅局申請辦理出口退稅。
2012年7月18日,深圳市國稅局稽查局把該案線索移送深圳市公安局經偵局,兩個單位聯合成立“7·18”專案組。專案組把涉案人員大致分為企業實際生產經營者、虛開專用發票控制者及有關財務、騙取出口退稅控制者及有關財務、不法貨代和報關行人員4大類,深入剖析案件疑點,尋找案件突破口,鞏固證據。
專案組對76家原材料企業、虛開發票所涉17家加工生產企業和7家騙稅外貿公司開展外圍取證調查,篩選、比對、碰撞數據信息120余萬條,分析物證、書證資料2萬余份,對比、分析人員流、信息流、資金流近25萬條,奔赴外地調查取證行程近萬里。經過近250個日夜的奮斗,案件取得重大突破,專案組鎖定張某、薛某、卓某、謝某為首的4個特大騙稅團伙,其團伙組織結構、人員組成以及虛開、騙稅違法事實浮出水面。
稅務稽查人員表示,“7·18”專案表現出“以血緣、地域為紐帶,以本地虛開、本地騙稅為鏈條,分片包干化解騙稅環節復雜化”等典型特點。
據介紹,該案涉案人員很多,基本上都有或近或遠的關系,成員相對固定,團伙結構穩定,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包庇。張某虛開、騙稅團伙由其姑父王某控制統籌虛開買進項發票事宜,報稅、開發票、做假賬等事宜則由其堂弟張某、表妹王某以及老鄉劉某等實施。張某將親戚、老鄉推到前臺,自己在幕后操縱,有極強的隱蔽性。
該騙稅團伙為在最短時間實現非法利益最大化,按環節分片包干。卓某等潮汕人負責勾結貨代、報關行獲取真實貨物信息配貨、配票出口,由其控制的地下錢莊提供資金和進項發票來源。張某等人勾結多家服裝生產企業虛開發票到涉案的外貿公司,偽造購銷合同、外貿合同、收送貨單等,交由專業報稅人員申報退稅。由于各環節分工明確,專業人員流水線作業,騙稅流轉速度快,成功率高。
經查,該案涉及17家深圳市生產企業、12家深圳市外貿企業和5家外地企業。涉案生產企業自2008年底至案發日止,共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13877份,涉及金額合計11.2億元、稅額合計1.9億元,價稅合計13.1億元,給國家造成巨額損失。
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有關人士表示,從“7·18”專案可以看出,目前部分地區騙取出口退稅問題嚴重,一些不法分子和不法企業騙取出口退稅違法犯罪活動猖獗,防范和打擊騙取出口退稅違法犯罪活動工作任務艱巨。國家稅務總局將繼續保持對騙稅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嚴厲查處一批通過假報出口或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出口退稅的違法犯罪行為,迅速查辦一批重大騙稅案件,摧毀一批職業騙稅犯罪團伙和網絡,及時挽回國家稅收損失,整頓規范出口退稅管理秩序,為外貿出口創造正常、良好的經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