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王小衛
依托自貿區體制優勢打造保險資金創新平臺
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王小衛
“新國十條”以頂層設計的方式明確了現代保險服務業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定位,同時也大幅放寬對保險資金投資限制,對保險資金的投資品種再次擴展。“新國十條”將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總體戰略結合起來,對保險業的功能和定位進行了重新定義,指明了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方向,這是保險業改革發展的制度紅利,也是國家治理的制度性安排。在保證安全性、收益性前提下,“新國十條”為保險資金運用方式創新提供了全新的空間,明確提出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資管機構,允許專業資產管理公司設立夾層基金、不動產基金,引導保險資管向專業化發展。按照“新國十條”確定的目標,到2020年,保險總資產將超過30萬億元,保險資金可運用累計規模將超過20萬億元,成為金融市場上的重要力量。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是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在上海自貿區啟動運行一周年之際,要把“新國十條”所釋放的政策機遇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就要充分發揮政策機遇和體制優勢的合力,依托自貿區的體制優勢,打造保險資金運用的綜合創新平臺和基地,這也是推動保險資金運用和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步好棋。
第一,要堅持運用好自貿區的負面清單機制,開展保險資金運用創新。負面清單機制的實際含義是“法無禁止皆可為”,即只要不屬于負面清單范疇內的經濟社會行為均應受到法律的保護。長期以來,金融產品創新受到的體制機制約束最為嚴格,但負面清單機制與此不同,只要未列入負面清單范疇的金融產品,均可以直接面世,不需要再經過行政監管部門的批準。用好負面清單機制,將為保險資金創新提供更寬松的空間。
第二,要以國際視野打造國際化的保險資產管理平臺。自貿區的保險資金運用創新實驗,目標不應僅限于對國內保險資金運用的錦上添花,而是要瞄準國際金融市場,按照國際金融運作的規則和特點,打造國際保險資金運用綜合創新基地和離岸保險資金市場,使之成為吸引國際保險資金進入中國和推動中國保險資金走出國門的國際化保險資產管理平臺,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
第三,要堅持協同推進原則,充分釋放和發揮自貿區的制度紅利。無論是面對國內日趨激烈的金融混業經營趨勢的挑戰,還是“新國十條”提出的鼓勵保險資金投資棚戶區改造、醫療和養老等民生工程等,都不是通過簡單的改革突破就能實現的,需要統籌把握,協同推進,實現創新效應最大化。
第一,借助互聯網金融形成后發優勢。相對銀行、基金、證券和信托等金融機構,保險資金市場化歷史較短,核心競爭力不夠強,面對新的競爭格局,需要通過新的策略獲得新的動力。相比傳統競爭格局下的相對劣勢,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為保險資金運用后發優勢的培育提供了契機。通過在自貿區培育保險資金的互聯網融通模式,發揮與保險端的客戶與資源的協同效應,將優化保險業商業模式,提升行業整體的競爭力。
第二,針對高端金融服務對象,建設離岸保險資金市場。離岸金融業務作為非本土、非居民間的金融交易行為,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建設離岸金融市場是自貿區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保險資金在自貿區的創新實驗也需要圍繞離岸保險和保險資金運用做好文章。保險資金在自貿區的離岸金融創新中要瞄準高端市場,通過與境外金融機構合作,共同開發新型產品,創新跨境作業模式,打通境內外市場。吸引國際航運保險、航運金融、養老金融、醫療金融等高端金融服務機構集聚自貿區,推動自貿區保險資金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設。
第三,瞄準大資管進行金融產品創新,以應對保險資產管理面臨的雙向開放的形勢,促進保險市場與資本市場、貨幣市場深入融合與協調發展,促進保險資產管理與銀行、證券、保險業等金融業的發展和提高互通性,提升金融業整體競爭的能級。從基礎資產多元化和交易結構多元化入手,發展更為豐富的另類資產管理產品體系;開展保險公司設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試點,打開保險資產管理開展公募業務的渠道;以多種形式支持和服務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等實體經濟。
第四,與醫改聯動探索保險資金投資醫療與健康險的發展機遇。單純的醫療體制改革、保險資金投資醫療行業和發展健康險都遇到瓶頸,要落實“新國十條”發展健康險和鼓勵保險資金投資醫療行業的要求,就必須統籌協調健康險創新、醫療體制改革和保險資金運用。建議在自貿區內進行醫改與保險資金投資醫療建立聯動機制的創新實驗,通過保險資金投資醫療不動產和醫療服務,提升健康險專業化經營水平,拓展健康險價值鏈并控制醫療成本,實現健康險、保險資金運用和醫療改革的多贏。
第五,統籌協調養老保險、養老社區建設與保險資金運用的創新。中國社會面臨人口老齡化挑戰,發展養老產業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前景。但是養老保險和保險資金投資養老產業在多個層面面臨政策和體制約束,建議根據“新國十條”精神,統籌發改委、民政、土地、醫療衛生等部門,盡快完善養老社區服務標準和管理辦法,可以在自貿區進行保險養老產品創新試點,破解約束保險資金投資養老設施和發展健康險的瓶頸,滿足社會對養老險和養老設施的需求。
第六,多種形式支持自貿區發展的資金需求。建議發揮保險資金的特色和優勢,由保險資金主導和發起設立自貿區發展基金,以債權計劃、股權投資、創投基金等形式滿足自貿區內平臺公司資本金需求,為自貿區公司提供理財產品和資產管理產品,積極支持自貿區的交通、通信、辦公樓、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及相關企業的融資需求,支持自貿區的擴容和經驗復制。
第一,建議自貿區內的金融機構實行統一的監管機制。目前,國內資本市場的基本監管框架仍然是“一行三會”分業監管模式,而自貿區內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與國際市場連通,資金的運作也應該按照國際規則進行。建議對自貿區內包括銀行、證券、保險資管、基金、投行等在內的金融機構統一按離岸金融模式進行管理的同時,成立自貿區金融監管機構,實行一站式管理,提高協調效率。
第二,自貿區的政策設計應注重與國際慣例的深度接軌,尤其要注重與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這兩大主流貿易協定的接軌。建議按照國際規則完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第三,建議進一步加強自貿區內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現代金融面臨一場科技革命,云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網絡安全等構成現代金融業新的軟硬件和運行環境。建議加大自貿區金融基礎設施的規劃和投入,防范網絡故障的風險,激勵金融創新,充分發揮對區外的輻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