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軍,宋士鋒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工會,山東 濟南 250001)
【管理論壇】
企業班組建設存在問題、原因及解決對策的探析
杜軍,宋士鋒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工會,山東 濟南 250001)
當前,企業班組建設存在部分企業領導者、管理者對班組建設重視不夠;班組建設與管理職責不清晰;班組負擔較重,設施設備條件較差等問題。為了切實加強企業班組建設,首先,各級領導者、管理者應該樹立科學的班組建設觀念,高度重視班組建設。其次,要構建班組建設責任體系,真正明確各層級、各專業部門領導者和管理者以及班組在班組建設中的職能分工。其三,企業要正確處理減輕負擔與加強管理、關愛職工與嚴格考核“兩個關系”,在班組管理負擔上作減法,提高工作效率;在科技硬件投入上作加法,降低勞動強度。其四,要探索符合基層班組實際的人才培養路徑,構建科學的班組建設對標體系。
企業班組建設;企業管理體制;職工積極性;企業發展;社會穩定
班組是企業生產經營等工作的最基本單元,是企業價值創造與職工成長成才的最基礎平臺,班組建設關系到企業的基層、基礎和隊伍的基本功建設,是企業科學發展的戰略性、根本性和長期性工作,必須抓牢抓好,抓出成效。
當前,從整體上來看,工會系統和企業主管部門對班組建設高度重視,企業也從自身發展的需要,加強了對班組建設的組織領導和管理考核。但毋庸諱言,班組建設中也存在諸多問題,甚至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長期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影響到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甚至給企業安全生產等埋下隱患。實踐證明,必須按照班組發展的規律,從根本上抓好班組建設,才能為企業發展和職工發展夯實基礎。
一是企業領導者只重視企業戰略規劃和宏觀管理,而不重視戰略目標與管理的最深厚的基礎必須是班組,企業戰略與管理不能落地到班組,就不牢靠,就不可能全面實現。二是領導者、管理者深入班組不夠,決策與管理的信息來源存在失真,不僅制約班組建設存在問題的解決,而且給決策與管理帶來風險。三是各單位之間和單位內部之間班組建設發展不均衡。部分單位對班組建設和管理存在認識誤區,領導班子認識水平不一,重視程度不同,專業管理職責和界面不清晰,導致班組建設發展不均衡。調研發現,凡是領導班子重視的單位,班組建設就卓有成效。這些現象,不論在國有企業、集體企業還是在非公有制企業中,都是存在的,而這不僅影響到企業發展,也影響到社會發展:由于企業發展的基礎不牢,影響到產品與服務質量,甚至影響到安全生產、企業形象與和諧穩定,而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甚至群眾性事件,大多是由不重視班組建設、不關心基礎管理、不解決隱患和苗頭性問題積累或激化而成的。
(一)形成問題的原因分析
由于部分企業未能準確地對班組與班組建設進行定位,同時也未能對領導者、管理者在企業“大廈”中的位置準確定位,造成班組作為企業的基礎得不到重視和加固。企業各層級、各專業不是科學均衡地建筑在班組基石之上,最終造成價值觀、發展觀和業績觀偏向。忽視班組基礎管理的根本性與基礎管理缺失的危害性,產生本位主義與浮躁心理,班組建設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逐漸喪失,甚至脫離基層、脫離職工群眾,造成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造成瞎指揮、亂彈琴;不是謙虛謹慎地為基層、為群眾服務,而是自高自大、高高在上,不顧基層職工的需要提出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和任務等。
(二)解決此種問題的對策
“班組強則企業強”,各級領導者、管理者應該正
確認識班組在企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明白“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道理,時刻提醒自己要看清楚,企業安全事故、隊伍不穩等問題,往往發端于班組,要想使企業發展建立在科學堅實的基礎之上,必須從班組建設抓起;而要想抓牢抓好班組建設,就必須高度重視班組建設,主動承擔起自己應負的服務基層、服務職工的職責,通過為班組提供好的資源配置、好的工作條件、好的管理機制,來使班組建設充滿活力,產生實效。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首先在于提高各級領導者、管理者對班組建設的認識水平,樹立科學的班組建設觀念,這也關系到領導者、管理者價值觀、發展觀、業績觀的確立問題。實踐證明,企業領導者是解決班組問題的關鍵因素。
一是不少企業領導者、管理者,特別是企業分管負責人和專業部門負責人,甚至班組長和職工,通常認為班組建設是班組的事情,是主管班組建設的部門的事情。由于這種認識在企業里比較普遍,甚至成為“共識”,所以企業各級單位雖然成立了由黨政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班組建設領導小組,成員甚至涵蓋到各職能部門,但根據調查,各職能部門并沒有明確班組建設專責人,對其承擔的班組建設具體工作任務、管理職責和界面不清楚。二是隨著企業管理體制機制的改革,甚至整個企業沒有班組建設主管部門;即使明確了主管部門,制定了《班組建設管理標準》,也沒有專職人員負責,這使班組建設管理形同虛設。三是職責認知不明、落實不清是部分企業班組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往往造成班組建設的全部壓力都推給班組,致使班組建設處在自發狀態。
推進市場化進程,健全外部治理結構。財政部需要不斷完善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逐步樹立國際化理念。針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和新興業務,及時對準則和制度進行調整修改,推動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定由規則導向向原則導向轉變。
(一)形成問題的原因分析
企業各層級、各專業領導者和管理者由于對班組和班組建設的本質和定位認知不夠準確科學,認識不到班組是企業大廈的基礎,班組建設是企業的責任,是整個企業的基層、基礎、基本功建設,而不單純是班組自身的建設,也不單純是班組建設主管部門的職責。還由于許多企業領導者、管理者認識不到工會只是企業內聯系黨政與職工的橋梁紐帶,是一級組織而不是企業職能部門,是不能替代職能部門作用的,以致他們認為工會參與班組建設,企業方面可以減輕班組建設的責任;甚至希望把責任完全推給工會去承擔。
(二)解決此種問題的對策
“小班組,大工程”,沒有企業各層級、各專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的共同努力,班組建設不僅重視不起來,更是無法深入持久地推進下去的。要想使班組建設與管理的職責清晰,形成班組建設與管理提升的合力,首先要達成對班組和班組建設科學定位上的共識。這是解決領導者、管理者不重視班組建設問題的關鍵,也是解決他們責任不清、履責不到位問題的前提。這就迫切需要構建班組建設責任體系,真正明確各層級、各專業部門領導者和管理者以及班組在班組建設中的職能分工,解決班組建設“誰來干”的問題。一定要使各級領導者、管理者始終清醒地認識到,他們職責賴以履行的基礎、要素都來源于班組,班組建設與各層級領導、各專業管理是內在統一的,必須用企業管理的方法將班組建設統籌管控起來,納入到企業戰略發展的系統工程來實施。
主要現象有:一是班組結構性缺員矛盾比較突出。從生產一線抽調班組人員充實各管理崗位,新分配大學生總體難以滿足需求,班組結構性缺員比較普遍,班組實際在崗骨干人員不足,班組各項工作十分繁忙,任務較重,壓力較大,經常需要加班加點。二是班組各類信息系統種類過多。調研發現,某企業生產班組應用系統有11種,營銷班組有13種,有的班組多達二十余種,大部分應用系統由中央企業集團統一部署,各類應用系統之間無共享平臺,存在大量數據重復錄入,班組常需要安排專人辦理,而不少工作與班組建設關系不大,卻牽扯班組人員精力很大。三是隨著管理的不斷細化,因管理層彼此溝通不夠,不同部門甚至同一部門不同科室下發類似報表、重復填報較多,給班組進一步增添了負擔。四是各種迎檢、調考、競賽、會議等較多,班組骨干封閉訓練,載體活動時間安排與生產任務相沖突,影響了班組正常業務開展。五是部分企業不適當地壓低成本,并將優勢資源向各管理層級傾斜,致使班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較慢,工器具、設施設備甚至勞動保護等配備不足,既不利于提高工作質量,又不利于提升勞動效率,甚至給安全生產埋下隱患。
造成班組負擔較重的原因有許多,具有復合性、深層次性和系統性。人財物等資源配置不足,而指標任務等工作量并不降低,這種矛盾是造成班組負擔的根本原因。各級領導者、管理者對班組建設重視不夠,使處于生產經營服務一線和價值創造源頭的班組,不僅工作條件不足,而且管理和業務得不到系統的指導加強,以致管理基礎薄弱,專業水平較低,勞動生產率長期得不到提升。除了這種企業內
部的班組建設因為各級領導者管理者的不重視、職責不清而造成的班組建設長期處于自發狀態外,企業主管部門在班組建設上長期關注不夠,沒有作為企業管理的基礎性工程來統籌實施,納入依法治企的軌道,因而造成班組建設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高效化上差距較大,無法從整體上、根本上減輕班組負擔。有的專業部門本位主義較重,過分強調自身專業的重要性、特殊性,安排部署專業工作不考慮班組的承受能力,進一步增加了班組負擔。
(二)解決此種問題的對策
班組負擔不減,班組建設就走不遠。企業必須認真落實群眾路線的要求,正確處理減輕負擔與加強管理、關愛職工與嚴格考核“兩個關系”,在班組管理負擔上作減法,提高工作效率;在科技硬件投入上作加法,降低勞動強度,為班組營造和諧溫馨的工作家園。構建班組建設標準體系,制訂《班組建設評價細則》,從管理層和班組不同層面、不同類別分別作出規定,解決班組建設“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問題,使班組建設有章可循、有規可依。這是對班組建設責任體系的細化落實,明確班組建設70%的管理性工作由各層級、各專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承擔,30%的具體執行任務由班組落實。誰的職責誰履行,誰的任務誰完成,杜絕層層向班組伸手、加壓。有無科學的班組建設標準,關系到班組建設能否長期取得實效,建議納入法治央企建設的規劃。實施管理減負,出臺《關于減輕班組負擔的實施意見》,減少“數、表、賬”,嚴控“考、評、比”,精簡“文、會、訓”。規范臺賬記錄,已實現電子化的,全部取消手工填報。減少評比表彰和主題活動,杜絕計劃外培訓調考,保證班組職工安心工作。推行科技減負,建成班組一體化信息操作平臺,清理下線基層自建信息系統,實現“一個標準、一個入口、一次錄入”,消除重復信息錄入。為班組增配先進儀器,提升班組作業效率。加大硬件投入,規范班組基礎設施配置標準,為班組配置微機、烘干洗衣機,建設職工減壓室、活動室等,改善工作生活條件,營造舒心環境。
主要現象有:一是班組長隊伍普遍存在任職年限長、年齡偏大,如有的大型企業,45歲及以上班組長近30%;學歷整體水平不高,大專及以下占57.09%,中級及以上職稱僅占32%等問題,缺乏統一的班組長選拔任用、崗位任職資格認證、培訓教育、評價使用和職業生涯設計等工作標準和機制。二是班組人員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班組成員老齡化(個別班組平均年齡已達54歲),知識結構偏低,斷層現象突出,青年大學生配備不足等。三是班組建設與企業發展之間缺乏一致的量化目標銜接,缺乏過程管控:有的企業實施比較先進的對標管理,但沒有延伸到班組;有的只延伸到部分班組,沒有實現班組核心業務對標全覆蓋,每年只在少數班組開展對標,對標期結束后很容易形成懈怠,降低工作標準。
(一)形成問題的原因分析
造成班組活力不足以及整個企業核心業務能力提升較慢的原因,主要有兩條:一是班組職工成長成才缺乏機制保障,班組人員新陳代謝慢,優秀班組長和優秀職工缺乏上升到企業基層領導者和管理者的路徑,而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由于缺乏足夠的基層班組閱歷,因而也缺乏扎實的核心業務功底。二是沒有將班組作為職工成長成才的平臺和企業創新創效的平臺,只將班組作為生產型、服務型的工作單元,班組和職工只是干活的,管理和發展前景只是領導者和管理者的事,因而造成班組生產經營服務活動與企業管理、企業發展的脫節,班組工作陷于低水平徘徊。班組作為企業大廈的基礎和參天大樹的生長點,由于被割裂了與企業戰略發展之間的聯系,做不到目標同向、價值同構、活力同源。
(二)解決此種問題的對策
探索符合基層班組實際的人才培養路徑。突出抓好“兵頭將尾”的班組長作用發揮,加強班組長入口和退出機制與人才梯隊建設,促進班組長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實施優秀班組長“金種子”成才計劃,采用情景教學、案例研討、互動交流和分組對抗等行動學習方式,打造技術專家、管理人才和領導干部后備力量。完善班組長選拔任用、培養鍛煉、考核評價、薪酬激勵等工作機制,規定各單位年度新提拔中層干部副職中,具有班組長經歷的不低于50%。全面推廣“班組大講堂”,運用技術培訓、事故分析、作業現場等模式,通過全員備課、抽簽登臺講解等方式,營造“人人上講臺,個個當專家”的濃厚氛圍。明確一線工作年限,作為職業生涯的起點,既使優秀班組長能走上管理者、領導者崗位,又確保管理者、領導者有一定的一線工作經歷。構建班組建設對標體系,解決班組核心業務如何提升的問題。按照簡約、實用、有效的原則,制定《班組對標指標體系》,強化班組關鍵業務管控,每類班組設置4至6項專業指標,貴精不貴多,重點突出核心業務指標,引領班組提升安全生產、優質服務等核心業務能力。建立健全班組對標常態運行機制,開展關鍵指標全
面診斷、分析和改進,實現班組核心業務對標全覆蓋,持續提高班組管理水平和業績水平。將班組對標結果納入企業對標綜合評價,并作為評價標桿班組和先進班組的依據,以班組對標促進各單位班組建設強化過程管控,共同改進提升。
主要現象有:一是班組建設在許多企業被作為單純的勞動競賽,而沒有被納入企業管理的范疇,班組建設的評價結果只是被用作年度或一定階段的表彰獎勵,而不是作為日常的績效考核與業績獎懲兌現。二是班組建設考核對象只限于班組,不僅未落實到班組全員,而且對應該承擔班組建設職責的各層級各專業領導者、管理者履責情況,缺乏約束力,沒有納入對其的日常績效與年度業績考核體系。三是班組建設只重評價、不兌現考核,或考核只重任務結果、不重過程管控,只重業務工作、不重基礎管理,造成班組建設基礎不牢、管理薄弱,無法為核心業務提升提供堅實支撐。四是未將班組建設納入企業管理考核體系,使班組建設管理提升缺乏長效機制。
(一)形成問題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科學、系統、完整的企業評價考核體系,造成考核機制不健全,影響到將班組建設納入企業管理的系統工程中去。而價值觀、發展觀特別是業績觀的不健全,則是造成考核體系不健全的更深刻的原因。不僅企業領導者、管理者存在這方面認識問題,班組職工也存在這方面不正確的認識。如認為班組就是干活的,管理是管理部門的事,致使班組職工只是忙于生產經營等具體任務,而忽視基礎管理,忽視在班組基礎管理中培養科學的企業管理作風,為專業技能的提升打下深厚基礎。這種普遍存在的單純業務觀點,不僅造成了各層級不重視人才培養、基層建設、基礎管理與基本功訓練,使企業缺乏持續前進的動力機制,而且使企業管理在考核機制上存在嚴重缺失,那就是只重視生產經營任務指標完成情況的考核,而忽視基礎管理和制度標準落實到位情況的考核,使班組建設長期納入不到企業管理的范疇,甚至影響到企業隨意撤并基礎管理部門,從而使班組建設無企業主管部門,更不要說納入企業長遠發展規劃。
(二)解決此種問題的對策
構建班組建設考評體系,解決班組建設如何落實到位的問題。按照“分級管理、量化考核、統一規范、科學評價”的原則,依據班組建設責任體系、標準體系和對標體系,建立班組建設分級考評機制,實行班組建設工作四級(省公司、市縣公司、車間、班組)管控,調動各級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解決班組建設一切問題的關鍵。強化考評結果應用,將班組建設納入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體系,與年度業績兌現及本單位工資總額掛鉤,并作為年度先進單位評選的重要依據。同時將班組建設情況納入各單位績效考核體系,實現班組建設與業務工作同步評價,對各層級進行全面考核。班組評價結果還要與人才選拔、升遷競聘、評先樹優、職稱評定、技能鑒定、教育培訓等掛鉤。
總之,班組建設是企業永恒的課題,有企業就有班組,有班組就要抓好班組建設。班組建設的問題,其實質是企業管理與企業發展的問題,是統籌企業發展與職工發展的問題,也是統籌基礎管理與專業管理的問題,這雖然首先是企業的責任、企業各級領導者管理者的責任,但同時也是企業工會、工會干部和廣大職工的責任。一定要樹立科學的班組建設觀念,探索和運用班組建設的規律,抓好基礎管理,提升核心業務。只要企業上下同心協力,求真務實,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使班組建設導入正軌,打牢企業發展和職工發展的基礎。
(責任編輯:張希宇)
The Prob lem s,Causes and Solving countermeasures to Business Team-building
Du Jun&Song Shifeng
At presen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orporate team building:partof the business leadersandmanagers pay insufficientattention to it;team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are not clear;team bears heavier burden;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conditions are in bad,etc.To strengthen corporate team building,firstly,leadersand managers atall levels,should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conceptof team-building,attachesgreat importance to team building;secondly,build team-building responsibility system,really clear division functions of the professional sectormanagers and team leaders at all levels in team-building;third ly,correctly hand le“Two Relations”between reducing burden and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caring workers and strictly enforce assessment,make subtraction in the team managementburden to improvework efficiency and make additions in technology hardware investment to reduce labor intensity;fourthly,explore realistic path of training grassroots team personnel to construct scientific Benchmarking system in tem building.
business team building;businessmanagementsystem;staff enthusiasm;businessdevelopment;socialstability
F273
A
2095—7416(2014)05—0061—04
2014-10-26
杜軍(1974-),男,陜西西鄉人,工商管理碩士,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工會主席,高級經濟師。宋士鋒(1969-),男,山東滕州人,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工會副主席,高級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