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俊生,宋博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撫順 113001)
鄧小平社會穩定思想的理論貢獻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撫順 113001)
社會穩定問題一直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備受關注。追溯其發展歷史,不難發現鄧小平的社會穩定思想是當代社會穩定觀的源頭,它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的穩定理論,奠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穩定理論的基礎,為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實際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保證。系統地研究鄧小平的社會穩定思想,對維護我國安定和諧的局面,對我國今天開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對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想都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鄧小平;社會穩定;特色社會主義;貢獻
社會穩定是任何一個國家繁榮和經濟的發展要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國社會建設所追求的目標與衡量社會建設成敗的關鍵。維護社會穩定關系到一國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生態等各個層面的發展,是任何國家與政府都不能忽視的戰略主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盵1]其中,鄧小平在探索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把社會穩定問題放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將社會穩定思想與中國實際問題結合并進行了系統的概括與闡釋,對實現中國目前正在開展的“五位一體”建設的總體布局以及中國深入推進改革開放進程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十年“文革”結束后,百廢待興。特別是“文革”期間,中國經濟發展處于停滯不前的境地,人民群眾的思想仍然存在著很多“文革”思想的殘余。在新舊領導班子換屆之際,社會穩定成為當時定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中國要改變落后的現狀,要搞好社會主義建設,就必須要維護社會穩定。這就需要新一屆領導班子在繼承前人思想的同時,審時度勢地進行改革創新。因此鄧小平在社會主義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的穩定思想。
首先,鄧小平繼承了毛澤東思想中的政治穩定思想。政治穩定是一切社會穩定的前提條件,它關系到國家穩定。鄧小平將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他指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2]164在四項基本原則中特別提到了“必須堅持毛澤東思想”。同時,鄧小平在繼承毛澤東的政治穩定思想的同時,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對中國社會的發展進行了調整。為了維護社會穩定,以鄧小平為首的黨中央實行了一系列政策,使我國的社會治安有了一定的好轉。經歷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與探索,鄧小平的政治穩定思想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的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主義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思想的基礎。
其次,鄧小平繼承了毛澤東思想中的經濟穩定思想。從宏觀上看,毛澤東統觀全局重視社會經濟發展?!案髦醒刖种饕撠熗颈仨氂H自抓緊財政、金融、經濟工作,各中央局主要負責同志必須經常討論財經工作,不得以為只是財經業務機關的工作而稍有放松。”[3]毛澤東一直把經濟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重心,在政府內部調動一切的力量來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的發展是其它社會因素發展的基礎,因此社會經濟建設一直是我國的一項長期國策,只要中國有了強大的經濟實力,國家就會安定。經過毛澤東的探索,國家的經濟有了顯著的提高。通過一系列政策的調整,使得中國在經濟領域中的發展更加協調、有序,為后來鄧小平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奠定了思想基礎。鄧小平延續著毛澤東時期的經濟政策,在改革開放的基礎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使中國的經濟由基礎經濟建設進入社會主義改革時期。他指出:“國民經濟狀況已經好轉,各部門的生產得到迅速恢復。上述的政治和經濟形勢,使全黨有可能把工作著重點從今年起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2]159
最后,鄧小平發展了毛澤東的民生理論。解決民生問題一直是黨中央關注的焦點。毛澤東指出:“在生產還不夠發展的條件下,吃飯、教育和就業都成為嚴重的問題?!盵2]164為了解決這些矛盾,黨中央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重視生產力的發展,使得國民經濟迅速恢復,緩解了當時的社會矛盾。鄧小平認為,百姓的切身利益就是社會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把民生問題放在首位,協調人民的內部矛盾,是維護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內容。他指出:“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盵2]182
鄧小平的社會穩定理論除了繼承并發揚了毛澤東穩定理論之外,還對形成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穩定理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準備,其中許多觀點對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一)全面闡釋了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辯證關系
鄧小平的社會穩定理論分析了社會穩定與改革與發展之間的聯系,認為三者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辯證統一在一起。其中,改革是發展的必要條件,發展是改革的必然結果,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有力保障。改革是發展需要經歷的必要過程,它在批判和否定舊事物的同時,也在創造著新的事物。在改革的變化中必然沿著新的軌跡向著一定的方向運動著。當改革積累能量達到質變時,它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那就是發展?!皩τ谖覀冞@樣發展中的大國來說,經濟要發展得快一點,不可能總是那么平平靜靜、穩穩當當。要注意經濟穩定、協調地發展,但穩定和協調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發展才是硬道理?!盵4]377在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穩定來協調改革和發展內部的關系,使之達到一種良性和諧的狀態。他指出:“必須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大局,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實踐證明,三者關系處理得當,就能總攬全局,保證經濟社會順利發展;處理不當,就會吃苦頭,付出代價?!盵4]377
(二)建立民主法治制度是確保社會穩定的根本
“文革”結束后,社會上仍然存在著很多不穩定因素,為了使社會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鄧小平把民主法制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他指出:“民主和法制,這兩個方面都應該加強,過去我們都不足。要加強民主就要加強法制。沒有廣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沒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盵9]在社會的持續發展過程中,民主法制制度為社會的發展增添了動力。鄧小平指出:“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2]189同時,他認為,民主法制制度的建設必須具有社會主義屬性,在發揚民主和健全法制的同時,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使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即“我們的民主法制建設,決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的方向和軌道,決不能引進西方資產階級的那套所謂‘民主’、‘自由’的制度”[2]187。
(三)為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重要現實保障
鄧小平的社會穩定思想,成為鄧小平理論的思想核心,也是中國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元素,形成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為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現實保障。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的閉幕式上,全面論證了中國道路的踐行是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要途徑,這充分顯示了中國踐行中國道路的重要性。鄧小平將社會穩定與現代化建設有力的結合在一起,同時強調了社會穩定的重要性,并指明了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鄧小平的社會穩定思想為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理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社會的穩定將社會主義發展約束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范圍之內,它保證了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的健康道路,并保證了社會主義建設順利進行。他指出:“有兩條要講一下。第一條,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第二條,中國要搞四個現代化建設,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形勢不行?!盵4]207這充分說明,鄧小平的社會穩定思想為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現實保障,而走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恰恰促進了中國經濟長期持續的發展。
(一)繼承了毛澤東思想,善于解決社會內部的矛盾
事物是矛盾的,即對立統一。也就是說,任何事物在向前運動的同時,其內部會產生一個與他相對應的矛盾體,它制約著事物的發展方向和速度,當事物的本身過于強大時,那么事物就會前進。反之,當事物的矛盾體過于強大時,事物就會倒退。因此,事物的發展是在其內部兩種截然不同的勢力互相較量中前進的。毛澤東認為:“我們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很低,遠遠不能滿足人民和國家的需要,這就是我們目前時期的主要矛盾,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就是我們的中心任務?!盵2]182毛澤東的矛盾論符合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能夠協調社會內部之間的矛盾,它促進社會進步,指引著我們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鄧小平狠抓經濟建設,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同時也堅定地把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傳承下去,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他指出:“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搞好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2]162-163
(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把握社會前進的方向
鄧小平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理論。中國社會要擺脫落后的面貌,就必須從落后的農業國逐步轉變成為先進的工業國,但是在社會轉型的進程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問題,也使得社會的許多不穩定因素產生?!爸袊膯栴},壓倒一切的是要穩定。凡是妨礙穩定的就要對付,不能讓步,不能遷就。”[4]286當歷史定格在那一瞬間時,維護社會的穩定就成為最重要的問題。只有為社會主義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穩定的社會環境,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順利進行。在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鄧小平的維護社會穩定思想為之提供強大的動力,它排除了阻礙社會主義改革的負面因素,保證了社會集中優勢資源,使社會主義快速健康持續的發展。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都需要維護社會穩定,特別是搞經濟建設,社會的穩定在保護著經濟發展取得的勝利果實?!拔覀兏闼幕?,搞改革開放,關鍵是穩定?!盵4]286在社會變革中,鄧小平的社會穩定觀為中國未來的改革開放30年,積累了豐富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為中國社會找到一條通往光明之路。
(三)深化了社會穩定思想,保證社會健康的發展
改革開放后,鄧小平的社會穩定思想不但保證了社會主義建設有序的進行,更要保證其持續、健康的發展。“加強控制是為了穩定,是為了更好地改革開放,進行現代化建設?!盵4]287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要保持社會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均衡,并且必須符合客觀規律,使之向著穩定、良性的方向發展。在政治上,“我們堅定不移的原則是要有穩定的政治局面,以保證有秩序地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4]208。國家的政治穩定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安全的保障,給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持續發展的空間,有利于形成產業集群。一個政治動蕩的國家,不可能有相對穩定和健康的經濟產業鏈條。在經濟上,“不是鼓勵不切實際的高速度,還要扎扎實實,講求效益,穩步協調地發展”[4]305。經濟的發展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經濟的發展要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性”,一味追求經濟的增長速度,社會其它方面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當經濟的發展速度快于社會發展的速度,就使社會產生更加嚴重的不穩定因素。政治上的穩定保證了社會發展的持續性,經濟上的穩扎穩打,保證了社會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
總而言之,鄧小平的社會穩定思想不僅繼承并發展了毛澤東的穩定理論,而且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保障,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深化??梢韵嘈?,通過不斷對鄧小平社會穩定思想加以研究,并將其中正確的觀點與中國實際國情結合起來,一定能夠確保中國和諧穩定局面的維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也將早日實現。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18(1).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9.
[4]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7.
[5]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0.
[6]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7.
【責任編輯 曹 萌】
A715
A
1674-5450(2014)02-0020-03
2013-12-09
鐘俊生,男,遼寧沈陽人,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行政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