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
(渤海大學 教育與體育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美國農村教師保留策略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李 穎
(渤海大學 教育與體育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為解決農村教師缺乏的困擾,從解決薪酬低、工作條件差、社會與地理上的孤立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吸引留住農村教師的策略,諸如采取加大資金支持、啟動多種支持項目、與大學聯合等措施,并收到一定的效果。這對于我國農村教師的保留機制的設計,以及關注農村文化的特性之于教師保留的作用等方面有著借鑒意義。
美國;農村教師;保留;解決策略
進入21世紀,提高教育質量成為美國教育發展的核心。然而農村教育質量提升因缺乏優質教師而面臨發展困境。美國可以說是當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其社會發展的城鄉不均衡也較為嚴重。由于農村教師薪酬低于城市教師、工作條件困難、所處地區的地理和社會孤立以及《不讓一個兒童落后法案》對教師素質的高要求這四個主要原因,使農村學校難以吸引和留住優質教師。這也使美國教育質量提升遇到了瓶頸。為解決農村教育的長遠發展問題,近十幾年來,美國國會、教育部及各州政府以及民間的基金會紛紛采取措施,從四個維度構建保留策略來吸引、留住高質量的農村教師。
在國家層面,政府加大對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的資金投入力度,旨在從薪酬以及相關方面提高對新教師的吸引力,并力圖保證在職教師能夠安心留下來。2000年,克林頓總統簽署通過了“農村教育成就計劃”(Rural Education AchievementProgram,簡稱 REAP)[1]。2002年,小布什總統又繼續授權該項目的進行。這一項目是美國政府補助撥款的第一次專門指向農村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項目。2009年,美國又頒布《美國恢復與再投資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提出聯邦政府或州要提供多方面的激勵措施來吸引和留住農村教師在農村學校工作。該法案總計撥款1 000億美元。其中專項提高教師工資的就達3億元之多。包括對農村教師提供住房補貼、定居補助等[2]。
在州層面,也提出若干經濟手段來吸引、留住農村教師。2005年啟動、2010年截止的莎拉澤農村教師保留法案用了五年的時間,使用5 000萬美元來完成科羅拉多州農村地區教師“留任獎金項目”。他們為那些接受簽約獎金的教師提供今后兩年3 000美元的獎金,條件是他們留在同一地區任教。若教師繼續選擇以后三年都留在該地區,他們有資格每年都獲得3 000美元的獎金[3]。而在加州“承諾貸款教育項目”在師資較為短缺的學科、低收入或在農村學校教學的教師可享受高達19 000美元的出色教育貸款免還政策[4]。
首先,啟動了招募本地人來解決農村師資問題的計劃。例如,伊利諾伊州的“自我成長項目”(Growing Their Own Program)為來自農村的在校大學生提供定向指導或與農村教育相關的選修課程,并輔以獎學金或貸款代償項目的支持,幫助他們獲得教師資格,使其回到家鄉的學校從事教育工作。
其次,發揮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技術優勢,克服如地理與社會的隔離和資源的匱乏等問題。如“加里福尼亞州用網絡為農村教師搭建與外界,如大學、教育管理機構之間的平臺,幫助他們克服在農村地區所遇到的溝通障礙。蒙大拿州教育發展中心的在線專業發展中心則為農村教師提供了在線的工作坊,以幫助全州的農村教師討論問題和發展各方面的技能”[5]。這些措施有助于農村教師的招募與保留,也有利于他們自身的學習與發展。
最后,鼓勵跨文化進修。2011年,“農村信托基金就已經啟動了全球教師獎學金計劃(The Rural Trust's Global Teacher Fellowship program),開始用高達5 000美元支持個別教師和10 000美元支持一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教師的國外進修,鼓勵他們在國際旅行和學習中獲取經驗”[6]。通過這一項目使教師獲得跨文化交流的經驗,并學會理解農村文化的特點。另外,還為他們開發跨學科的基于地方特點和要求的學習課程,以促進農村教師的職業和個人發展。
首先,增加對貧困和小規模學校的投入。例如,2009年,《美國恢復與再投資法案》中投資53.6億美元援助農村學校,防止兒童輟學,并為這些學校提供維修以及提高學?,F代化水平的靈活使用援助基金[7]。截止到2013年8月,美國教育部宣布通過影響援助項目(Impact Aid Program)用于學校設施修繕以及提高學?,F代化水平的資金投入超過2億美金[7]。
其次,采取合理措施招收諸如科學、數學等學科的緊缺教師。例如,2005年成立的國家教師質量中心(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enter for Teacher Quality,簡稱NCCTQ),旨在提高教師質量,實現《不讓一個兒童落后法案》對教師的要求。它為各州提供技術支持以及更專業的幫助。它推介了若干培養教師的策略,如與高校形成伙伴關系,創造高質量替代路徑幫助那些準教師取得教師資格。其中許多替代路徑是立足于本地大學,并允許教輔人員、軍隊人員以及其他具有數學與科學專業背景的并愿意從教的人取得教師資格[8]。
最后,為教師工作的農村地區以及所教的學生提供相應的資助。在《美國恢復與再投資法案》中,為農村的商業發展投資1.5億美元貸款,并另提供1.5億美元支持“城市與農村經濟復蘇項目”(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Recovery Program)。力圖通過改善整個農村及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間接地促進農村學生的發展。還有些州為本地有志于農村教育的學生提供上知名大學的機會。這使得當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也使得教師教學的成就感有所增加。
美國學者的調查表明,要留住農村教師,關鍵就是留住新進教師,特別是他們工作的第一年。所以,“很多州采取了新教師指導項目,如密歇根州92.8%的農村學區、印第安那州83.7%的農村學區、俄亥俄州92.1%的農村學區、加利福尼亞州等”[5]。這一項目與大學合作,為新教師提供精心安排的進修、聽課、加強新教師與其他教師的交流等內容。
在伊利諾伊州實行的“金蘋果學者計劃”(The Golden Apple Scholars),主要從伊州各地的公立和非公立學校招收高中生,培養并錄用他們在本州教師最短缺的學校任教。另外,也對在伊利諾斯的53個學院和大學的大學二年級學生開放部分名額。2013年,該計劃招收了100名高中生和大學生,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教育課程與實習機會。作為回報,他們大學畢業后要在本州農村教師短缺的學校工作5年[9]。
首先,它能將與農村教師工作環境相關的農村社區、農村學校以及農村學生作為整體來進行綜合考量,進而提出綜合的解決策略。例如,為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經濟援助,以增強該地區對教師任教的吸引力。為薄弱學校提供硬件和軟件上的支持,以改善教師工作條件。加強對教師所教學生,尤其是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
其次,它將各級政府、農村學校、高校作為一個整體,綜合制定吸引和留住教師的具體策略。政府通過撥款,給予農村學校及教師相應的優惠政策來吸引和留住農村教師。而高校則為農村教師搭建專業發展平臺,為他們提供擺脫社會孤立及專業成長壓力的機會。而所在的農村學校也從打造本校特色、宣傳本地文化來提高學校對教師的吸引力,同時也為新教師提供入職輔導。
最后,它將教師從單一的職業角色還原為活生生的人,從人的生存與發展需要、物質與精神需要都要滿足的角度來為教師提供相應的吸引和留住措施。同時綜合考慮教師作為社會人的一系列需要,提出了諸如免還貸款政策、為教師的家庭成員提供工作機會以及吸引本地學生回鄉從教等措施來幫助教師擺脫社會孤立,盡力減小社會生活和地域差異給他們帶來的生活壓力。
策略的內容關注地區文化、學校文化等軟環境方面對教師的吸引價值。因為“有研究表明,在職業穩定性上,在收入一定或變化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心理感受、精神追求等因素比收入的影響程度更為明顯與積極”[10]。
一方面,在吸引、留住農村教師的措施中注重挖掘本地文化價值的吸引力。許多學校用借助各種項目來著力突出本地區的獨特歷史與發展歷程,尋找更有價值的文化元素來提高本地區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教師選拔和培養方面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見習實習等多個環節增強有關農村的文化影響。例如,弗吉尼亞的自我成長項目就從高中階段起招收樂于從教的當地學生,并在大學培養教師的課程中加入有關農村文化的內容來培養準教師對農村的熟悉、親近和熱愛的情感,并從心理、精神等多方面提升其責任感,使他們愿意為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做法對農村學校吸引和留住優質教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基礎研究為策略有效的實施提供數據保障。美國在各種資助項目實施前,往往都先進行大量的調查和研究。一方面,為項目實施提供可靠的數據;另一方面,利用相關的研究成果為項目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持。例如,美國聯邦各州政府為方便研究和有針對性的扶持,將城市與農村按城市化程度及與城市地區的鄰近程度、人口規模、密度等多項指標作了詳細的劃分?!澳壳?,美國教育部的學校系統最常采用的是比勒代碼(Beale Codes)來分析農村地區的教育與兒童?!盵11]并為各項教育資金的投入提供參考。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各項支持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其次,多種項目都有明確的指向性,并有充足的資金作為支持。例如,“農村教育成就計劃”“土著民教師教育計劃”都有明確的實施對象和實施細則。并且這些項目的實施都有明確的資金支持以及相應的質量要求,并且有些項目還會根據運行的情況,繼續追加相應的資助。
最后,有健全的制度來保障各種項目的實施。例如,《美國恢復與再投資法案》就以立法的形式保證對教師的投入,并能有效吸引教師到農村地區生活。保障了該項目的經費劃撥、使用及考責有詳盡的規范可以依據。
與美國的情形相同,我國也存在明顯的地區發展差異。無論是從質或量上看,優質的農村教師都較缺乏。因此,美國的吸引、保留策略可以為我們提供可資借鑒的啟示。
(一)農村教師的吸引、保留機制的設計要綜合考慮
首先,機制的設計要充分考慮農村教師的綜合需求。解決農村教師問題不是簡單地出臺一兩個措施就可以奏效,它涉及到薪酬、工作環境、社會及地理孤立、工作效能感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另外,影響教師留下工作的原因也是因人而異的。因此,建立層次豐富的吸引留住機制就需要滿足農村教師的多種需求。
其次,機制的設計要采取多機制聯動的策略。農村教師的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在影響教師做出決定的因素中,農村學校所處地域,該地區的經濟、科技發展水平,受教育者及家長的素質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起著作用。因此,改善農村經濟、科技發展的狀況,加強該地區的文化建設,都有賴于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支持機制的協同作用。
美國吸引、留住農村教師的機制在運行中堅持前期研究、資金支持以及制度保障相結合的作法。諸如美國的學區分類就建立在對人口經濟等多項指標研究的基礎之上。而按學區類型的不同給予相應的支持,就使得投入多少資金、投入的重點如何、要達到何種效果有了科學的基礎性研究作為依據。而資金的投入常以立法等方式來形成制度層面的保障。這也正是我國在安排吸引、留住策略時要加以重點學習的。
首先,要幫助新到農村工作的教師了解本地的風土人情,培養其對農村文化的親近感。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選擇農村學生作為將來農村教師的后備人選。也可在大學的課程與實踐環節中,加強農村文化等相關內容的教育,并提供機會讓學生去感受不同的農村學校,培養他們對農村文化的認同感、親近感,激發他們的責任感。
其次,要充分挖掘農村文化的獨特性,提高其吸引力。農村地區有其獨特的自然環境、風俗、生活方式,有著城市無法比擬的環境、資源、民俗優勢。充分挖掘,使其煥發出獨特的吸引力是必要的。
首先,地方高校地處各省或各縣市,不僅熟知當地的文化傳統與經濟政治等社會狀況,而且對當地農村教師的學習與發展、需求與保障最為了解,最能客觀準確地參與到農村教師的保障事務中。
其次,地方高校一方面可以在職前保證農村教師的數量和質量,另一方面還可以提供各式各樣的職后培訓項目,為農村教師提供繼續學習與發展的機會。另外,他們也有條件將部分課程資源通過網絡等形式提供給農村教師。
最后,地方高校也可以與教育行政部門合作,選拔和定向培養當地所需要的農村教師,并可以在他們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和教師教育中增加與本地文化、本地農村學校和農村學生等相關的背景知識。
[1]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Rural Education Achievement Program[EB/OL].(2004-07-02)[2013-08-25].http://www2.ed.gov/nclb/freedom/local/reap.htm l.
[2]Recovery.Gov.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Act of 2009[EB/OL].(2009-02-13)[2013-05-20].http://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Recovery_and_Reinvestment_Act_ of _2009#Eduction.
[3]Hispania News.Salazar Fights to Retain Rural School teachers[EB/OL].(2005-05-21)[2013-06-10].http://www.hispanianews.com/archive/htm.
[4]Terry E.Spradlin&Kelly A Prendergast.Emerging Trends in Teacher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in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Era[J].Education Policy Brief,2006(12):1-16.
[5]Patricia Cahape Hammer.Rural Teacher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Practices: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National Survey of Rural Super intendents,and Case Studies of Programs in Virginia[R].Appalachia Educational Laboratory,2005:1-56.
[6]The Rural School and Community Trust.The Rural Trust's Global TeacherFellowship program[EB/OL].(2011-02-10)[2013-07-27].http://www.globalteacherfellowship.ruraledu.org/.
[7]U.S.Education Department.U.S.Education DepartmentAnnounces More than$20 Million Awarded for School Facility Repair and Modernization through ImpactAid Program[EB/OL].(2013-08-28)[2013-09-01].http://www.ed.gov/news/press-releases/us-education-department-announces-more-20-million-awarded-school-facility-repair.
[8]Tqsource.org.Recruiting Quality Teachers in Mathematics,Science and Special Education for Urban and Rural School[EB/OL].(2010-12-10)[2013-07-11].http://www.tqsource.org/strategies/htm.
[9]Goldenapple.org.Scholars program applications[EB/OL].(2013-02-15)[2013-05-20].http://www.goldenapple.org/scholarsprogram-applications.
[10]付淑瓊.美國農村教師保障機制研究——以弗吉尼亞州家鄉教師項目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2(2):78-81.
[11]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UrbanRural Classification Systems[EB/OL].(2010-01-15)[2013-08-05].http://nces.ed.gov/surveys/ruraled/definitions.asp.
G510
A
1674-5450(2014)01-0136-03
2013-10-20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研究基地專項課題(JG12ZXY05)
李穎,女,遼寧葫蘆島人,渤海大學講師,教育學碩士。
【責任編輯 趙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