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美教科書中日本形象的整體建構——以人教版世界史教材為例

2014-04-10 19:32:02李天樂姚自茹
關鍵詞:建構歷史教材

李天樂,姚自茹

(1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吉林長春 130024;2東北師范大學日本研究所,吉林長春 130024)

中美教科書中日本形象的整體建構
——以人教版世界史教材為例

李天樂1,姚自茹2

(1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吉林長春 130024;2東北師范大學日本研究所,吉林長春 130024)

日本不僅是我國的鄰國,還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經濟大國,為此日本形象的構建自然成為兩國歷史教科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由于中美對日態度的差異以及歷史教材編寫理念的不同等,又致使中美教科書中塑造的日本形象存在著較大的不同,相對于中國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對日本形象的塑造在政治方面有所側重而言,美國麥克勞-希爾版教材的側重點卻在文化生活上。

人教版教材;麥克勞-希爾版教材;日本形象

歷史教科書除了向學生介紹和展示歷史事件之外,還有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人文主義教育等作用。因此,與一般歷史書不同,歷史教科書有著偏向于本國介紹的需求,即便對于外國歷史的闡述,也多就自身角度或相互關系來表述,因為它需要學生更好地了解本國歷史,尤其是某國形象的塑造則更多地參入了主觀因素。胡適也曾說過:“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在中美兩國教科書各自對于日本形象的整體構建上也得到了進一步證實。

一、“人教版”教科書日本整體形象

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對日本形象的整體構建涉及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以及選修一、選修二、選修三、選修四等七本。對日本形象的初次建構被安排在歷史必修一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初次構建也奠定了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對日本基本形象的塑造。

歷史必修一第四單元第12課“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的導入語:“1855年,日本的吉田松陰公開宣稱:‘一旦軍艦大炮稍微充實,便可開拓蝦夷,曉喻琉球,使之會同朝覲;責難朝鮮,使之納幣進貢;割南滿之地,收臺灣、呂宋,占領整個中國,君臨印度。’明治維新后,隨著軍事實力的上升,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國征討方略》,公然叫囂:‘欲維護我帝國獨立,伸張國威,進而巍立于萬國之間,保持安寧,則不可不分割清國,使其成為數個小邦國。’可見,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1]58這就為日本形象的建構奠定了基調。接下來在第14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中寫道:“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舉行‘和平會議’。中國代表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取消‘二十一條’,收回德國在山東的特權。但是,英、美等國操縱會議,拒絕中國的正義要求,并無理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給日本。這一消息傳到中國,立刻激發了郁積在人們心中的憤慨,成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1]66再加上第16課“抗日戰爭”對日本侵略的進一步描述,日本形象之一的侵略形象就躍然紙上了,這一形象也是中國高中歷史教材對日本形象的主要建構。此后在必修二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的第10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和第17課“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選修一第八單元“日本明治維新”的第4課“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單元“戊戌變法”的第1課“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的加深”,選修三中整個第二單元“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和第三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八個課目中的七個課目都對這一形象做了深化補充。

雖然對日本侵略形象的建構是中國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的重中之重,但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也塑造了日本的近現代化形象。其必修一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首先描述了戰后日本經濟的成功復興,初步塑造了日本的現代化形象,“日本政府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制定出合乎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日本加強政府投資,重視教育。日本還提出‘貿易立國’‘出口第一’的口號。這些都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1]123歷史選修一第八單元“日本明治維新”則描述了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走向了近代化,成功擺脫了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命運。第八單元導入語寫道:“19世紀中葉,美國軍艦闖進日本港口,打破了日本緊閉兩百多年的國門。西方列強的侵略,給日本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日本人被迫面向世界。為了改變遭受侵略的命運,實現富國強兵,一些有識之士推翻腐朽的幕府統治,建立了以天皇為首的新政府,開始在日本實行改革。他們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發展工業,建立近代化國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日本擺脫了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命運,迅速崛起為東方強國。”[4]105此外中國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中向日本的學習內容,表明了我國對日本成功實現近代化的向往,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塑造了日本的近現代化形象。歷史選修二第六單元“近代中國的民主思想與反對專制的斗爭”的第2課“中國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寫道:“1895年康有為領導‘公車上書’以后,又多次向皇帝上書或為人代筆撰寫奏章。百日維新期間,他還編譯《俄彼得變政記》《日本變政考》等書進呈光緒皇帝,直接陳述變法維新的綱領和具體方案。他主張向西方學習,特別是要以日本明治維新為榜樣,通過自上而下的變法,使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參政,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改變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2]

對于中國向日本學習日本方面的態度,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中沒有正面的描述,但從點滴中我們也能看到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在無形中也塑造了日本的第三種形象——對中國內政的干涉形象。歷史選修一第九單元“戊戌變法”的第4課“戊戌政變”寫道:“維新派還竭力游說外國駐華公使和傳教士,希望爭取得到美、英、日等列強對維新變法的支持,但同樣沒有結果。”[1]136“康有為已于9月20日離開北京,逃亡香港。梁啟超也化妝出京,逃亡日本。”[1]137在本課的學思之窗中也有“政變發生時,譚嗣同拒絕了友人要他出走日本的勸告”等內容。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日本政府雖然沒有公開支持變法,但是在變法失敗后卻接納梁啟超等避難日本。如果這不能使人信服日本干涉中國內政,那么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一第13課“辛亥革命”一文的相關描述則對這一形象作了進一步說明。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一第13課“辛亥革命”寫道:“當時,上海和日本東京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陣地。”[1]62“在孫中山推動下,1905年8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骨干聚集日本東京,召開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1]63當時,清政府與日本早已建立了近代外交關系,而日本政府默許反清志士在日本的活動這一做法,顯然是打著同情支持中國變法革命的幌子,培養清朝國內反對派,增加日本在華影響,這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為了印證這一形象我們特意找到了茅海建老師在《戊戌變法史事考初集》中的描述:在戊戌變法期間,“他們(日本)對清朝內部正在進行的改革充滿同情,每一份報告中都有明顯的傾向。”[3]481為援救梁啟超,日本海軍大臣特令駐天津的大島艦立即返艦吳軍港。[3]495而最終達到的結果卻是“戊戌變法之后,日本在中國的影響力是大為增強了。不管是在北京的中央政府、在武昌等地的地方大吏,在東京等地的中國改革派人士和革命派人士,都與日本朝野建立了各種形式的聯系。由于各方的目的、方法不同,展示出歷史變局的多樣性。進入20世紀之后,日本很快取代英國,成為在華影響力最大的國家。”[3]564

從中國人教版歷史教材對日本形象的整體構建來看,人教版歷史教材塑造了三種日本形象,即:侵略形象、近現代化形象和對內政的干涉形象。在這三種形象的建構中,以侵略形象為主,近現代化形象為輔,而對中國內政干涉形象則是在無意中建構的。

二、“麥克勞-希爾版”教科書日本整體形象

與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不同,美國“麥克勞-希爾版”世界歷史教材對日本形象的整體建構更多地顯示出了多元性,主要涉及第二至第六共五個單元。從時間來看則從早期日本一直延續到現在。對日本形象的首次建構出現在“麥克勞-希爾版”教材第二單元“文明的新模式400—1500年”第8章“亞洲世界400—1500”的第3課“早期日本與韓國”。這次建構首先由地理環境因素出發,繼而描述了日本古代政治變遷,最后對日本早期社會的生活、女性角色、宗教及文化又做了較為詳細的多角度闡釋。這種多視角建構模式成為美國“麥克勞-希爾版”世界歷史教材對日本形象建構的基本模式,為此也形成了多視角的日本形象。

從政治視角來看,“麥克勞-希爾版”歷史教材塑造了日本富有危機意識的形象,也有人稱日本的這種危機意識為“超敏感預警系統”。為塑造日本的這一形象,“麥克勞-希爾版”歷史教材首先從地理位置因素入手,寫道:“與中國一樣,日本多山,僅僅大約11%的土地可以耕種。山原來是火山,火山的土壤十分肥沃,便于耕種。日本多地震,在1923年一個大地震幾乎摧毀了整個東京。日本是一個島國也對其歷史產生影響。因為地理位置,日本有獨有的特點。這些特點形成了民族信仰,形成他們與大陸民族不同的命運。”[4]278當周邊國家強大時,這種危機意識又使得日本不得不向強者看齊。“7世紀早期,圣德太子努力統一日本宗族以便更有效的抵御中國侵略,為此,圣德太子派代表到唐朝學習中國是如何組織政府的,之后他開始在日本創立一種以中國為模板的新型政府系統。”[4]27916世紀的“西學東漸”風潮也波及到了日本,1549年方濟各沙勿略來到日本鹿兒島開始傳教,“16世紀末,幾千日本人變為基督徒,然而,當耶穌會毀壞當地神廟后,豐臣秀吉1587年頒布法令禁止當地的基督活動,這個禁令開始未被嚴格執行,耶穌會被允許繼續活動,在德川家康控制下,所有傳教士都被驅逐,日本的基督徒遭到迫害。”[4]279對于驅逐迫害基督徒的原因,日本著名歷史學家坂本太郎在其著作《日本史概說》中寫道:“要知道這個命令是他(豐臣秀吉)在征討九州的歸途中發布的,因此可以認為,秀吉親眼見到了九州信徒的活動情況,覺察到有違日本的綱常倫理,背地里飽藏著政治野心,所以才為國家的統一和獨立而采取了這樣果斷的措施。”[4]266很明顯是日本富有的危機意識起了作用。在接下來對明治維新描述中也不時地構建了日本富有危機意識的形象,“隨著土地稅滿足了財政預算,政府轉向工業發展。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建立‘富國強兵的國家’保證日本免于西方國家的挑戰。”[4]741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之所以對美國開戰也是危機意識在作祟。“美國反對(日本的做法),警告對日本將運用經濟制裁——意欲實施國際法律——除非撤退到1931年之前的邊界。日本非常需要來自于美國的石油、鐵,如果這些資源被切斷,日本必須從其他地方尋找,日本認為制裁會威脅到它的長期目標。日本陷入到兩難境地,為了保證東南亞原材料的進口,日本冒著失去進口美國原材料的風險。討論之后,日本決定發動對美國及位于南亞的歐洲殖民地的進攻。”[4]861從富有危機意識的形象基礎上我們也可以推演出日本在政治上的事大形象和軍事上的冒險的形象。

從社會文化角度來說,“麥克勞-希爾版”歷史教材則塑造了日本文化上的保守形象。日本的這一形象在明治維新以后表現得尤為突出。雖然維新時期全面向西方學習是日本社會的主流,“西方時尚和文化變成流行,明治政府第一屆內閣被稱為‘舞會內閣’,因為閣員們喜歡西式的舞廳。新一代的男孩和女孩開始模仿歐美年輕人的衣著、吃飯習慣、發型和社會習慣。美國的棒球運動得到推廣。”[4]743但是在教育領域“仍然強調對家庭和社會忠貞的品德,尤其強調對天皇忠誠。”[4]742“日本進入現代社會并未完全與傳統價值觀相分離,傳統價值觀基于對家庭和社區的忠誠仍然在新式學校宣傳。”[4]743在藝術領域,“19世紀末國家保守主義興起,一些日本藝術家開始回歸舊傳統。在1889年,東京五藝學校建立,意在推動傳統日本藝術。藝術家們用傳統的方式表達新意,并將國內外技藝結合。還有些則在傳統中尋找靈感。”[4]745為了更形象地表現日本的傳統文化,“麥克勞-希爾版”歷史教材還以圖片的形式對日本國技——相撲運動作了詳細闡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占領期間,盟軍管理者企圖消除日本人在戰爭時部分攻擊性行為,去除所有與愛國主義及對天皇效忠的內容,強調個人主義。”[4]1026然而,“通過法律重新塑造日本人行為僅取得部分成功。”[4]1026戰后這種文化上的保守傾向也依然存在,“許多戰前活躍的作家重新復出,但他們的作品更加清醒,這‘失去的一代’被描述為尖刻、絕望,他們害怕戰后日本很難抵御美國化而失去他們的文化。”[4]1027“東京的年輕人受到世界不同文化的影響,許多人已經接受了西方普遍的時尚和生活方式。傳統日本的盛裝仍然是東京年輕人行頭的重要部分,男孩女孩都穿和服參加畢業、結婚、葬禮及神社儀式等重要場合。”[4]1030可見,不論是明治維新,還是戰后民主改革,都不曾使得日本文化上的保守傾向有所改變。

對女權的關注是“麥克勞-希爾版”歷史教材的一大亮點,從女性地位入手,“麥克勞-希爾版”歷史教材通過對日本女性在各個歷史階段地位的變化塑造了日本女性地位一直較低的形象。在日本早期社會,雖然“女性有一定地位,8世紀法典保障女性繼承權。妻子被拋棄可以離婚、再婚”,但是“在后來,女性被作為男性的附屬品,如果她不生孩子,犯罪,說太多,嫉妒或嚴重疾病,丈夫可以離婚。”[4]281在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儒家的價值觀,尤其在武士階層有很高地位,女性的權利受到限制。男人在財產、結婚和離婚上有廣泛的權威。在普通人中,女性同樣受限制。父母安排婚姻,妻子必須移居到丈夫家。妻子不能符合丈夫或其家庭的需要就會離婚。同時,女性在普通人中一般被看做是生育者和家務者,和男人一樣在田地耕作,做重活。”“女性被‘三從’所束縛:孩子從父,妻子從夫,寡婦從子。丈夫輕易可以離婚,妻子卻不可以,婚姻受安排,女性平均結婚年齡16歲,并且女性不得繼承遺產,很少受到家庭之外的教育。”[4]742進入現代社會,日本女性允許受教育,然而,“1898年的日本民法典降低個人權利,并將女性置于家庭角色中。”[4]74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國會于1947年通過新憲法,女性有權利進行選舉,她們與男士在任何領域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權利。”[4]883但是實際效果卻是,“女性在日本社會中的從屬角色并未完全消除。法律上保護女性在就業中不受歧視,但很少女性在商業、教育或政治上就業達到較高水平。女性目前占40%多的職位,但多數從事零售或服務行業,她們的工資約是男人的60%。”[4]1026

從美國“麥克勞-希爾版”歷史教材對日本形象的整體建構來看,“麥克勞-希爾版”歷史教材對日本形象的塑造同人教版一樣主要塑造了三種日本形象,即政治上的富有危機意識、文化上的保守、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的形象。這主要的三種日本形象從整體建構上來看,基本處于平衡狀態,沒有側重。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效果,與美國“麥克勞-希爾版”歷史教材多視角通史性的連貫描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三、兩版教科書日本整體形象建構的差異

人教版歷史教材塑造了日本的侵略形象、近現代化形象和對中國內政的干涉形象。同樣是描述日本歷史,美國“麥克勞-希爾版”世界歷史教材則塑造了日本政治上的富有危機意識、文化上的保守、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的形象。兩版教科書構建出的不同日本形象不僅表現出了兩版教科書日本整體形象建構的一種差異,也引起了我們對兩版教科書中日本整體形象建構差異的思考。

從中美歷史教材對日本形象的整體建構來看,兩版教科書表現出來的差異性主要集中在整體分布和內容側重兩個方面。從整體分布上來看,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歷史教科書共七本:必修三本,選修四本。選修課本是“四選二”,但不同地區的選擇又不一樣。在七本歷史教科書中對日本印象的建構主要分布在歷史必修一、歷史選修一和歷史選修三中,歷史必修二只有在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的第10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和第六單元“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的第17課“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兩課中對日本形象有所涉及。歷史必修三對日本形象的建構更少,整本書對日本形象的構建只有兩句話。在歷史選修二“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第六單元“近代中國的民主思想與反對專制的斗爭”以及歷史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評說”第四單元“亞洲覺醒的先驅”中對日本形象的建構也是一帶而過。在歷史選修五“探索歷史的奧秘”以及歷史選修六“世界文化遺產薈萃”中更是只字未提。相對于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歷史教科書對日本形象構建的失衡,美國麥克勞-希爾版世界歷史教科書在對日本形象的整體構建上則顯得比較均衡。美國麥克勞-希爾版世界歷史教科書共一本,細化為六個單元。在麥克勞-希爾版世界歷史教科書六個單元的框架內有五個單元對日本形象的構建有涉及,分別為第二單元“文明的新模式,400——1500年”、第三單元“早期現代世界,1400——1800年”、第四單元“歐洲帝國主義時期,1800——1914年”、第五單元“二十世紀的危機,1914——1945年”以及第六單元“走向全球文明,1945年至今”。

從內容側重方面來說,中國人教版歷史教材對日本形象的建構主要集中在政治和軍事方面。日本形象構建在歷史必修一、歷史選修一和歷史選修三中所占比重最大,可以說日本形象的構建也主要在這三本教材中完成,而這三本書對政治和軍事又極為側重,歷史必修一主要是對政治史的講解,歷史選修一是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歷史選修三是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至于在經濟方面的構建,在人教版歷史教科書主要講解經濟部分的必修二中僅有的一處對日本經濟的描述,而這僅有的一處也是為了政治服務。此處在歷史必修二第六單元“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的第17課“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一文中,原文為:“這場危機還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示威游行、罷工等抗議活動接連不斷。美國發生了失業工人、退伍軍人的示威游行;法國工人罷工頻繁,社會動蕩;德國接連發生大規模工人罷工。德國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對現狀的不滿,乘機造勢,政治影響猛增;日本軍國主義勢力也趁機抬頭。”[2]82在文化方面只有歷史必修三中的兩句話:第一句分布在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的第3課“宋明理學”,原文為:“朱熹的學術思想還傳播到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5]13第二句分布在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的第8課“古代中國的發明與發現”,原文為:“明朝時,珠算法已傳播到朝鮮、日本、東南亞以至世界其他地區。”[5]38麥克勞-希爾版教材對日本形象的建構從內容上看就相對豐富了。在第二單元“文明的新模式,400——1500年”第8章“亞洲世界400—1500”第三課“早期日本與韓國”就從地理的影響、中國的影響、奈良時代、平安時代、鐮倉幕府、中央統治的瓦解、早期日本生活、女性角色、日本早期宗教及日本早期文化等十個方面進行建構。第三單元“早期現代世界,1400——1800年”第16章“東亞世界1400—1800”第三課目“德川幕府時期的日本與朝鮮”也從三位偉大統一者、日本的歐洲人、德川統治、經濟與社會變化、社會和女性角色、文學和藝術等六個方面進行的描述。同樣第四單元“歐洲帝國主義時期,1800——1914年”、第五單元“二十世紀的危機,1914——1945年”以及第六單元“走向全球文明,1945年至今”中對日本形象的建構也是從多方面進行的,其中對社會生活尤其是女性角色的構建可以說是美國麥克勞-希爾版教材對日本形象建構的一大特色,也反映出了美國人權角度的側重。

內容不同與兩版教科書的編寫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教版歷史教材主要是模塊化編寫,麥克勞-希爾版教材卻是以時間為主線。從內容側重上來看,中國人教版教材強調的是革命與階級斗爭,而麥克勞-希爾版教材則側重于民主、法制與人權。雖然兩版教科書塑造的日本形象存在著較大的不同,但都歸屬于日本形象,只是視角不同而已。

[1]歷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歷史(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社,2010.

[2]歷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歷史(選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社,2010.

[3]茅海建.戊戌變法史事考初集[M].北京:三聯書店,2012.

[4]Jackson J.Spielvogel,World History[M].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2010.

[5]歷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歷史(必修3)[M].北京:人民教育出社,2010.

G635.5

A

1674-5450(2014)04-0178-04

2014-02-13

李天樂,女(蒙古族),遼寧朝陽人,東北師范大學近代史碩士研究生;姚自茹,男,河南濮陽人,東北師范大學日本近現代史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曹萌】

猜你喜歡
建構歷史教材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教材精讀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教材精讀
建構游戲玩不夠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歷史上的6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91精品国产一区| a级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 久久伊人操|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激情乱人伦|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干中文字幕|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亚洲va视频|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97在线国产视频| 久久一本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屁孩| 亚洲丝袜第一页|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视频|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熟女日韩精品2区|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伊人福利视频| 欧美成人区| 欧美日韩动态图|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自拍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91视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国产第一色| 国产欧美在线|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综合色在线| 国产精品30p|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91福利片|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高清免费毛片|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午夜视频日本|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