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香妥YAN Xiang-tuo
(河北省林業廳,石家莊 050081)
(Forestry Department of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 050081,China)
在世界范圍內,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當前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階段。受自然資源的影響和制約,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經濟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進而使生態環境面臨巨大的壓力,進一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
目前,以GDP 為指標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對資源與環境的損耗進行全面的反映,進一步使得人們只重視經濟利益,進而忽視環境利益,忽視了經濟活動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對環境的嚴重污染。綠色GDP 核算方式能揭示經濟增長過程中的資源環境成本,對于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帶來的資源損耗能夠被更多的人意識到,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通過貨幣的形式衡量環境資源損耗和惡化,使得人們充分意識到資源的價值和意義,推動節約資源、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國內生產總值,通常情況下,通過GDP 來衡量一國居民在某一特定時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價值的總和。目前,世界通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通過GDP 來核算,并且當前世界各國通過GDP 來衡量國家經濟社會是否進步的重要指標,在中國,它還是政府考核干部政績的標準。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性資源短缺,生態惡化問題日漸嚴重,迫使人們對以前高消耗的增長方式進行反思,當代中國需要高度關注這一問題。
世界銀行的一項測算表明:中國每年空氣和水污染造成的損失約占當年GDP 的8%左右,環境污染使中國發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中國經濟增長的GDP 中至少有18%是靠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透支”實現的。而傳統GDP 對于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效果無法進行科學的測算和衡量,顯得力不從心。
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概念,并被世界各國政府廣泛認同。在1992年聯合國召開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綠色GDP 正式提出,我國也開始了綠色GDP 核算理論研究。綠色GDP 概念的提出能更加準確地反映社會的真實財富。所謂綠色GDP,是指從GDP 中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價值與環境污染損失價值后,得到的經過資源、環境因素調整的國內生產總值。從理論上來說,“綠色GDP=傳統GDP-自然環境部分的虛數-認為部分的虛數”。“綠色GDP”這個指標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人力資源、環境資源等在內的國民財富,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綠色GDP 占GDP 的比重越高,即表明優化自然資源利用,為社會創造的財富越多,環境污染或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越少,越有利于人類社會持續發展;反之亦然。
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消耗-資源環境損害+環保部門新創造的價值。
其中:
資源環境損害=生產過程資源消耗全部+生產過程污染全部+資源恢復過程資源消耗全部+資源恢復過程環境污染全部+污染治理過程資源消耗全部+污染治理過程環境污染全部+最終使用資源消耗全部+最終使用環境污染全部。
環保部門新創造的價值=資源恢復部門新創造價值全部+環境保護部門新創造價值全部。
綠色GDP=Σ 各行業增加值。
綠色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余+綠色凈效益。
其中:
綠色凈效益=原有環境效益現實使用價值+改善環境效益現實使用價值-環保費用現實使用價值-潛在污染損失的現實使用價值。
綠色GDP=最終消費+經濟資產積累+凈出口-環境保護成本。
其中:
環境保護成本=環境治理費用+為預防環境破壞而投入的費用+給受害者補償的費用+發展環保產業投入的費用+資源閑置的損失+按新生產要素組織方式而可能導致的損失。
關于“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理念,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已經明確提出。關于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是必然的選擇,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基礎上建立綠色GDP,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將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進行統一。
通過實施相應的綠色GDP 核算,進一步反映經濟與自然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準確地反映人類經濟活動的結果,同時綜合性的反映國民經濟活動的成果與代價,對于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來說,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3.2.1 技術障礙
技術上的缺陷可以說是綠色GDP 核算從理論走向實踐面臨的最大挑戰。
測算資源環境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是核算綠色GDP的關鍵所在。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完成全面的環境經濟核算,計算出一個完整的綠色GDP,對于綠色GDP 統計數據,當前沒有一個國家以政府的名義正式公布。技術與方法的不先進是綠色GDP 核算從理論走向實踐面臨的最大難題。
3.2.2 觀念障礙
綠色GDP 是建立在以人為本、協調統籌、可持續發展觀念上的,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深刻轉變觀念,以及徹底轉變全新的發展觀和政績觀。過去幾十年,GDP 只作為單純的經濟增長指標,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量度經濟發展水平,通常情況下只反映出國民經濟的收入總量,對于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根本沒有充分的反映。
通常情況下,綠色GDP 指標體系作為一個整體,往往是由各種相互聯系的指標群所構成,要想準確的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就要積極探索核算技術、核算方法。目前,我國統計指標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數據與基礎資料之間不一致,與國際水平,在統計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等數據的及時性、完整性和公開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完善統計指標體系建設。
在傳統的政績考核中,GDP 是占比重最大的績效考核指標,基礎教育、公共醫療、能耗、社會保障和環境生態等許多指標被傳統的GDP 所忽視,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經濟可持續發展乏力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強化和樹立綠色理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從政府的行政職能和官員的思想觀念入手,讓人們充分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平時的每一個決策中要全面貫徹落實環境保護,通常情況下,綠化政府的思想觀念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重要保證。
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但是國際社會關于綠色GDP 核算的統計法規、統計制度和統計標準還不完善,相應的監督機制實施不到位。因此,隨著綠色GDP 的推行,應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國情的法律、政策法規,夯實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基礎,為綠色GDP 的核算提供基礎性保障。
公民素質的高低,直接體現在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程度。科學發展需要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相平衡,更需要人們意識到資源和環境都是有價值的,在經濟開發活動中,要深刻意識到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效應,要充分意識到綠色核算體系的先進性和重要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將改革的先進思想和理念深入人心。真正使環境與經濟并行發展,將環境保護與經濟主體的利益緊密聯系起來,這才是我們所共同追求的目標。
綜上所述,綠色GDP 核算作為國民經濟核算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目前我國環境制度還不完善,國民環保意識還比較薄弱,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新形勢下,通過建立綠色GDP 核算體系,能夠有效保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直接的和諧統一,全面真實地反映出經濟增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建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服務。因此,克服困難,推行綠色GDP 核算仍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
[1]李繼云,孫良濤.大力推行綠色GDP 核算—基于我國生態環境現狀的思考[J].生態經濟,2006.
[2]李建,陳力潔.論“綠色GDP”核算體系及其面臨的問題[J].北方環境,2005.
[3]寧靜.我國綠色GDP 核算現狀[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
[4]潘岳.談談綠色GDP[J].環境經濟,2004.
[5]程士富.試算2005年我國GDP[J].內蒙古環境科技,2007.
[6]張汝飛.河北省綠色GDP 核算方法實證研究[D].石家莊經濟學院,2008.
[7]陳綱.湖北省綠色GDP 測算研究[D].武漢理工,2005.
[8]蔣蕓.資源環境與綠色GDP[D].對外經貿大學,2004.
[9]杜志力.基于水環境污染治理的天津市綠色GDP 核算體系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07.
[10]宋達洋.江蘇省綠色GDP 核算應用研究[D].河海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