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振豹JIAO Zhen-bao
(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南通 226007)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Nantong 226007,China)
二十一世紀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人力資源作為一種重要資源已上升到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位。教育是形成人力資源最重要的一個途徑。我們接受教育或者投資教育,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經濟發展的動力并促進經濟的增長,可見經濟的發展依賴于教育。而經濟的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是在自然資源、物質資源以及人力資源等多個因素共同推動和作用下獲得的;其中人力資源是最主要的因素。在現代化大生產的現實條件下,人力資源的投資作用要大于物力資本的。教育投資作為人力資源投資中的核心,投資教育比單純的物質投資顯然更為有利。
從我國教育發展現狀來看,當前高等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是大力發展高等的職業教育,其目的是要培養高職人才。高職教育能夠培養出適應不同崗位技術要求的各種技能型人才,從而促進科學技術在生產實踐中獲得應用與轉化。投資高職教育是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本投資方式。教育投資收益率是一個衡量教育促進經濟增長貢獻大小的指標。要想獲得更好的高職教育中的人力資本投資,需要對高職教育的成本、收益開展經濟分析,并要對它們進行管理,從而找到投資的最佳值。
1.1 教育成本的構成 教育成本的構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教育成本主要是從教育經濟學的角度進行考慮的,它是為了完成某一階段的教育學校和學生所產生的各種消費之和,一般由四個方面構成,第一是各類學校為了培養一定數量與層次的學生所支付的所有開支與費用,第二是各類學校在培養一定數量與層次的學生時所產生的不相關的開支與費用,第三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支付的所有生活費用,第四是學生由于學習而不能進行工作而造成的機會損失或者說是教育機會成本。而狹義上的教育成本則是指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學校消耗的各種物化勞動以及活勞動的價值之和,它既是在實施教育活動過程中學校為了培養一定數量與層次的人才所要消耗的人力資源以及物力資源。高職院校教育成本從經濟用途角度來看通常是由人員支出、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公用支出、固定資產折舊以及科研支出等五個部分組成。
高職教育成本是高職院校為了完成其特定的教育使命,在辦學過程中所要投入的物資以及師資。而對于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而言,其投入的成本主要是學習費用、機會成本以及時間代價、勞動代價、心理代價等。
高職教育成本作為衡量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所有付出的一個尺度,它是計量高職教育投資所獲得的經濟效益一個前提條件,更是一個計量未來勞動者所獲得報酬的重要依據。顯然,通過剖析高職教育成本,并比較于其它各種類型的教育成本,從而使得政府可以對教育進行宏觀的調控,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投入,由此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
1.2 人力資源成本的構成 人力資源成本的本意是在構建與實施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過程中企業全部資源的投入,對于高職院校而言,人力資源成本顯然是學校全部資源的投入。人力資源管理顯然是把“人”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源,通過學習、培訓等多種途徑使“人”的經驗得到增加,因而其價值也獲得了增值,由此給學校帶來了預期的收益。按照管理過程,人力資源成本主要由六個部分構成,分別是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構建成本、人力資源引進的成本、人力資源培訓的成本、人力資源評價的成本、人力資源服務的成本以及人力資源譴散的成本。
2.1 對高職院校人力資源成本和教育成本分析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要求高職院校從傳統的辦學方式轉變為現代型的辦學方式,高職院校也已作為產業而被推向市場,同時高職院校的教育資金來源也已經從單一的財政撥款轉變為多渠道籌措資金。可見,高職院校需要改變辦學模式和管理模式,在注重和提高辦學質量的過程重還要建立起人力資源成本與教育成本的理念,爭取少投資而多產出,從而真正實現教育的價值。因此,分析高職院校的人力資源成本和教育成本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并具有相當的理論意義。
2.2 對高職院校人力資源成本與教育成本的分析有利于加強內部管理,從而提高辦學的效益 當前,雖然教育部門作為非盈利性的機構,不過教育投資卻要講究經濟效益,由于校園建設等原因許多高職院校都依賴于銀行貸款而開展長期的投資。假如學校內部控制不嚴格,導致教育成本的增加,以后可能就沒有可靠的更多資金用于學校的發展上,勢必會給國家產生重大的損失。可見,正確管理好人力資源成本與教育成本,對不合理的支出進行控制,顯然是提高高職院校辦學效益的一種重要手段。
2.3 對高職院校人力資源成本和教育成本分析是高職院校一項重大的會計管理改革 在人才競爭激烈的社會大環境下,在市場經濟中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范圍已經越來越廣了,人力資源成本是一個主要的教育成本管理的內容,高職院校針對人力資源與教育成本的管理傳統會計無法滿足管理的需要,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一定要改革傳統會計。開展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的研究以及在會計實務中人力資源會計的運用都將使得傳統會計產生重大變革。
3.1 人力資源成本是教育成本的主體 人力資源成本主要由人力資源的引進成本、開發成本以及人力資源的使用、管理及其維護的成本等構成。根據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的理論,通常而言,人力資源成本主要包括在教育、國內遷移(為取得良好的就業機會)以及保健中人類所付出的開支,接受培訓的工人和教育的成年人所放棄的收入與其它各種提高人力資源質量所有投入之和。
3.2 人力資源成本是教育成本主要內容 從人力資源成本和教育成本的內容及其構成來看,人力資源成本是高職院校為了更好地滿足現在與未來人力資源成本管理的需要,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成本之中人工費除了發放教師工資之外,還有各種形式的獎學金,把這兩類費用加起來占據整個教育成本中較大的比重,更是高職院校主要的經費開支,一般都占到學校經費開支的一半以上。顯然,人力資源成本管理是一個主要的教育成本管理的內容。
3.3 人力資源成本的單一性和教育成本的多元性 人力資源成本只反映高職院校內部人力資源成本及其價值的計量,然而高職院校具有多層次辦學、多專業設置的特點,除了人力資源成本之外其教育成本還包括其它各種的成本費用,這樣就決定了高職院校教育成本及其對象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它可以是不同學歷層次的學生,也可以是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而且還能夠根據不同的辦學方式去組織教育成本的管理。
3.4 高職院校教育成本存在較多的共性費用 人力資源成本及其管理是在招收、選拔以及雇傭高職院校教職員工過程所產生的各種開支,其全部的費用都可以作為直接的費用進行處理。然而高職院校開展的教育活動是相互關聯、相互協作的一個活動,它需要學校內各個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協調,各個專業之間緊密協作,由此決定了高職院校教育經費的支出具有較少的直接費用,而間接費用卻較多,例如固定資產折舊費、報刊資料費、大修費、貸款利息等等,同時大多數的教育經費通常采用分攤計算來分配并計入到各種對象的成本中。
3.5 高職院校教育成本在教育過程中無法獲得直接補償 高等職業教育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給社會提供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其它經濟活動所生產的產品具有不同性,高等職業教育是直接的一種消耗,更是間接生產的一種投資。高等職業教育的“產品”無法直接用市場價格進行計量,因為它只是潛在的一種生產力因素。可見,高職院校教育成本在教育過程中無法獲得直接的補償。不過,高等職業教育所消耗及其補償在教育過程中主要由政府與學生一起承擔,并把培養學生的成本作為這種補償標準進行計算的依據,更是衡量高職院校辦學效益的一種重要標準。顯然,為了保證教學活動持續開展下去,就需要高職院校管理消耗的物化勞動以及活勞動的價值,從而計算出高職院校的人力資源成本與教育成本,并把它們作為價值補償的根據。
隨著不斷深化的高職院校管理體制改革以及不斷完善的高職院校財務管理,高職院校人力資源成本管理與教育成本管理一定會成為高職院校會計管理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對于強化高職院校內部管理,從而降低教育成本,由此提高高職院校辦學效益都具有相當的促進作用。
[1]葉新年.人力資源成本會計與人才成本會計[J].武漢財會,1990,06:9.
[2]陳曉靜,曹修濤.高校人力資源成本核算與教育成本核算的關系[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1:81-82,93.
[3]吳娟,李好好.高校人力資源成本及生均成本的計量研究[A].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管理科學》編輯部、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第八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管理科學》編輯部、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2006:7.
[4]宋金玨.對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核算的新思考[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7,04: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