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欣ZHANG Yong-xin;白玉翠BAI Yu-cui;孫秀梅SUN Xiu-mei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石家莊 050035)
(Shijiazhu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35,China)
目前,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巨大。從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來看,2013年是699 萬,2014年上升到727萬;河北省2014年高校畢業生達36.78 萬,比2013年多1.28 萬。相關統計顯示,目前河北省就業市場提供給畢業生的崗位數較2013年同期有所下降。一增一減,2014 屆畢業生所面臨的就業形勢將更加不樂觀。教育的擴張必然引起就業壓力持續增加。高職院校要想在夾縫中生存,必須辦出自己的特色,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核心,以學生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就業是民生之本。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必須四力合一,共同開拓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經調查,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形式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據調查,高職學生75%以上就職于民營中小企業,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城鎮化步伐加快,企業市場將不斷擴大,更易于民營企業的發展,民營企業已成為高職學生就業的主要去向。剛入職畢業生的薪酬較低,大約在1500-2000 之間,而且“跳槽”現象較突出,從就業區域來看,主要偏向于經濟發達的省市。
2.1 主要就業渠道 高職學生的主要就業渠道角度包括人才市場、校園招聘會、媒體等渠道進行應聘、自主創業、三支一扶、親友介紹、合作企業或頂崗實習錄用、家長聯系、繼承家族產業、參軍入伍等。
2.2 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分析 通過分析我院和其他兄弟院校近幾年的畢業生就業情況,我們認為除了經濟和市場是影響高職生就業的因素外,還存在一些內部原因。
2.2.1 畢業生就業渠道不暢,一些體制性障礙仍然存在首先,在我國,目前教育部主管畢業生就業工作,公安部管理戶口,而人事以及勞動部門對人才市場進行管理,由于這些部門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而給畢業生就業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其次,一些管理不規范以及制度不健全的中小企業很難吸引和留住畢業生,由于受到傳統觀念影響,很多畢業生不愿意去非公有制企業;最后,由于相關政策和制度的不完善,有待進一步通暢大學生下基層的就業渠道。
2.2.2 針對畢業生舉辦的各種招聘會效果不佳,招聘形式亟需改進 雖然每年我院組織的大型招聘會吸引了上百家企業到場進行招聘,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趕集式的集中人才招聘形式不僅不利于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并且還會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為了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除了創新招聘形式和發揮中介作用外,還應當積極發揮網絡平臺招聘的力量。
2.2.3 畢業生本身就業觀念問題 雖然當前的畢業生觀念日趨務實,但是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如:畢業生由于過高的估計自己的實力而存在較高的就業期望值,甚至不顧自身條件是否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而提出過分的要求,導致用人單位不敢接收。還有一部分畢業生片面追求北上廣等大城市,而不愿意去系部一些中小城市特別是農村發展,這使得他們失去了很多就業機會。
2.2.4 部分院校就業指導滯后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共性特點就是不完善的學生就業指導體制,其就業指導就夠往往掛靠在學生管理部門或剛從相關部門分離出來。單調的就業指導課形式不僅缺乏實踐意義,還有的僅僅在畢業階段才開設。我們認為,就業行駛越嚴峻,就業指導越重要,這是由于畢業生在特別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就業壓力會非常大,因此,必須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就業形勢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勇敢面對求職和就業過程的困難。
3.1 政府的政策層面 開拓就業渠道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激勵與扶持,并且要確保政策落實到位,發揮應有的作用。如《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出了拓寬渠道的政策措施,主要內容:①在推動產業升級中培育就業增長點。②鼓勵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并且對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的企業進行獎勵和補貼;③鼓勵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就業;④統籌實施基層服務項目;⑤加大社區(鄉鎮)基層管理崗位開發力度;⑥積極開發社會中介組織中的公共服務崗位;⑦鼓勵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⑧深入做好就業見習工作。加強見習崗位管理,實行見習期滿就業承諾制度。并從加大小額擔保貼息貸款扶持力度,提高一次性創業補助標準,創辦小微型企業給予租金補貼,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創業,加大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力度等方面加大了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扶持的力度,值得推廣。另外,政府要構建校企合作公共網絡信息平臺,促進校企雙方信息資源共享,為職業院校與廣大企業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促進校企雙方在合作中互利共贏。
3.2 學校層面
3.2.1 必須順應市場需求,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信息化 通過校企融合式合作,建立校企信息互通平臺,開發人才市場信息分析系統和人才需求信息采集系統等形式,及時準確地了解掌握人才市場需求動態和行業企業發展趨勢,形成動態分析報告。根據動態分析報告適時調整專業設置,及時增開就業市場前景廣闊的專業,停招或取消不適應市場需求、就業前景差的專業,以更加科學合理的專業設置帶動就業質量的不斷提升。
3.2.2 采取“一對一”的就業幫扶模式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部門應對學院的學生數量、生源地、家庭等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建立了困難畢業生就業信息檔案。學校動用最好的社會資源為困難畢業生牽線搭橋,不僅幫助他們順利就業,還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就業質量。對已落實工作單位的畢業生,學院及時進行跟蹤服務,主動與用人單位溝通,協助解決好畢業生上崗后的思想及工作方面的特殊困難,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
3.2.3 激活頂崗實習基地 首先,為了擴大就業基地,必須努力成為各地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才培養基地的友好合作伙伴,因此,學校應當加強與行業協會、大型企業集團和各地市人才服務中心的聯系。其次,為了實現學校和實習企業共贏的局面,應當開展社會實踐以及暑期間隙活動,從而充分利用學習實習實踐的單位擴寬就業渠道,通過多種渠道傾聽用人單位的意見進行情感交流以促進校企溝通并鞏固擴大就業基地。
3.2.4 在學生創業引導上,實現由計劃應對到學生自發創業的跨越 加大創業教育、創業引導和創業指導的力度。針對青年大學生面臨創業時思想上、能力上、項目上、資金上遇到的各種難題進行科學分析和幫助。實現由單純鼓勵學生創業到科學指導學生創業轉型。對有條件、適合創業專業的學生進行大力支持和幫助。創建“創業大講堂”,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如何正確對待創業,如何選擇創業項目,如何做到創業成功,進而培養一批創業人才,帶動一大批人員就業。在我院建有全國女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河北省首家創業孵化園、河北現代物流人才培養基地、省會石家莊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和企業人才培養基地。為鼓勵學生創業,所有專業均開設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聘請優秀創業畢業生進行創業教學指導,成立了“信工創業人才暨職業經理聯誼會”,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支持學生成功創業500 余人,帶動就業2000 余人。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
3.3 用人單位層面
3.3.1 深入落實校企合作,規范用工制度 目前,有些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存在短效性,只有在臨時用工或勞動密集的時候才會想到學校。所以學校和企業必須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簽訂合作協議,包括人員聘用、定期培養、薪酬待遇、用工管理等進行規范。深入落實校企合作機制,一是要大力宣傳和切實執行國家關于校企合作的稅費優惠政策,降低企業與學校合作的成本,并得到人才、技術、資金三方面的支持,以調動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二是制定地方校企合作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鼓勵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以人力、技術、設備和經費等多種方式支持職業教育發展。
3.3.2 靈活運用“展銷”、“推銷”、“訂購”、“引薦”等形式進行招聘“展銷”即邀請用人單位來校舉辦專場招聘會,通過雙向選擇達成意向協議。運用“推銷”形式,組織各專業優秀學生到企業參觀、訪問,以此宣傳學生,推薦學生。運用“訂購”形式,通過網絡、郵件將學生簡介和當年學生需求登記表,寄發給用人單位,邀請用人單位來校或網上選聘學生。運用“引薦”形式,請老“用戶”引薦“新用戶”。
3.3.3 建立合作企業聯盟,擴大訂單式培養 高等職業教育的顯著特色就是校企結合、產學合作以及訂單培養,這個特色也是有效實現學校、企業以及學生三方共贏的一條有效途徑。通過產學合作,多家企業聯合建立合作企業聯盟、拓寬技術與技能培養的教育資源,從而聯手提高了畢業生對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適應程度,更擴寬了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3.3.4 扶持學生進行自主創業 企業可以先對懷揣創業夢想的畢業生進行考察,選取部分優秀的學生進行技術、資金、項目上的支持,扶持帶動一段時間,引導他們走上創業之路,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篩選優質的企業進行重點培養,吸收成為自己的子公司或分公司,實現共贏。
3.4 畢業生層面 除了外部努力之外,學生必須提高就業競爭力,轉變就業觀念,努力實現自主創業。①學生要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將是就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②要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基層意識,到基層鍛煉自己,挖掘潛能,實現自身價值。也應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就業或創業”的職業選擇觀念。③要努力實現自主創業。在一定條件下,找準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總之,當前高職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不僅是教育前進中和發展中的問題,更是高職教育事業改革以及發展的必經過程。高職院校應當在就業大環境嚴峻的形勢下引導畢業生進行正確定位以提高社會競爭力和適應性,從而真正解決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此外,要想真正解決高職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必須通過政府、校方、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四方共同努力,協調發展。
[1]宋維明.努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www.jyb.cn2014年01月17日.
[2]石政辦發〔2013〕40 號,石家莊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
[3]費云生.我國高職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J].中國人才,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