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雅婷XIE Ya-ting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珠海 519041)
(Zhuhai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Zhuhai 519041,China)
在經過多年的迅速擴張之后,國內高校總體數量龐大,但是在高校自身定位上存在不少問題。高校同質化重復建設嚴重,資源利用率偏低,沒有形成與自身水平相適應的特色優勢。在招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少高校不顧自身實力,盲目搶著上碩士點、博士點。在師資力量和學生質量達不到相關標準的情況下,倉促上馬的研究項目往往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一些區域性大學想著辦成全國性大學,但學科類大學想著辦成綜合類大學。大學教育的價值觀不再以學術水平、專業實力、人文價值情懷為追求,而是盲目比拼規模。這種錯誤的辦學定位對于高校的健康發展是很不利的,也不利于我國高素質大學生的培養。但近些年來,國內一些高校在自身定位發展時做得比較出色,也辦出了獨特的學術風格。這些知名高校的特色早已為社會各界所熟知。像以“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為自身特色的清華大學;努力躋身世界一流高校的北京大學;充分發揮“理工結合、文理交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協調發展的上海同濟大學。經過分析這些成功的高校辦學定位經驗,我們發現有一些必要的因素值得我們深入考慮:
①任何成功的高校在辦學初期一定要考慮自身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環境,自身的校園文化一定要契合所處時代的文化需要。研究高等學校的定位,必須考慮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對高等學校的要求。首先,要考慮社會產業結構的變化,2013年,我國文化產業的產值超過了4 萬億。其次,社會越發展,越是需要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人才。我國由于社會經濟加速發展,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急劇上升,1980年為2.24%,1990年為3.45%,2000年為11.8%,2010年為26.5%,預計2020年將達到40%。
②高校在辦學時一定要高瞻遠矚,對比國內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高校特點,走差異化路線,突出辦學特色優勢,不需要規模大而全,而只要辦出自己的長處、特色。在同類高校中選擇比較優秀的學校作為學習榜樣,吸收其他高校的優點為我所用。
③高校辦學要時刻明確自己所處的歷史環境,努力發揚優秀的歷史傳統,結合當前時代背景,不斷創新實踐,承擔起應負的時代責任。將學校教育融合于時代的文化需要,培養時代新人,用自身的文化知識推動時代進步,用自身的人文情懷豐富時代的文化內涵。
競爭戰略就是制造差異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創造差異、形成特色,就要善于舍棄,有舍才有得。在高校發展過程中,決策者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時“有所不為”比“有所為”更困難。臺灣著名作家劉墉在一次訪談時談到自己的一個人生感悟,大致意思是:這山望著那山高,這是人的本性。為什么有的人總是到不了另一座高山呢?因為到另一座高山,首先要從現在的山上下來,這些人下不來,怕失去自己的既得利益。下不來,就上不去?,F在有一些博士生,考上博士以后不能好好集中精力學習研究,原來的官想當著,課也講著,舍不得自己的既得利益,結果是博士沒讀好,工作也沒做好。
對于任何學校來說,資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一切領域、所有學科都處于領先的位置。所以,在戰略管理中,要勇于舍棄一些相對薄弱的領域、學科,集中精力發展自己的強項,形成明顯優勢。在舍棄的同時,還要敢于堅持,形成優勢和特色,并能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使之成為自己的核心理念和戰略方向,為自身的成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核心理念包括核心價值和戰略方向,核心價值是一個組織具有長盛不衰的一些根本信條。例如,有一種汽車叫“勞斯萊斯”,這種車價值在200 萬以上,買它的人是不會問價格的,因為“勞斯萊斯”汽車的核心價值是“尊貴”。一些企業用十分簡潔的詞語,將自己的企業核心價值和戰略方向概括出來,并已深入人心。例如,奔馳——聲望;佳潔士——防蛀;勞斯萊斯——尊貴;寶馬——駕駛;百事可樂——年輕人,等等。不少高等學校不注意總結、明確自己的核心理念和戰略方向,談到自己的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理念時,羅列出一大堆,基本上都是從文件上抄下來的,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一所學校有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就有了旗幟,有了方向,就可以此凝心聚力,形成戰略方向和戰略重點,辦出特色,立足世界。華中工學院1953年在一片荒山野嶺上建設,建校初期僅有教師314 人,8 個本科專業,2673 名學生。經過50 多年的建設,現在已經發展成為進入全國重點高校前列的華中科技大學,被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的縮影”。學校發展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學校領導站在戰略的高度,每個發展時期提出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如“科研要走在教學的前面”,“走綜合化之路”,“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育人為本,學研產三足鼎立,協調發展”,“育人為本,創新是魂,責任以行”。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華中科技大學一定會凝練出自己今后一以貫之的辦學核心理念。
實力雄厚的大學(如清華、北大)不論其如何強大,所占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在其空間資源之外,任何獨具特色優勢的專業都可以,很好的發展。再大的學校也不可能在一切時空都占優勢;任何規模小、層次低的大學(如地處中等城市的地方大學),不論實力如何小,但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也可能占有某種相對優勢。抓住社會需求,努力發揮自身所處地理位置優勢,社會文虎氛圍優勢,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同樣可以辦出高質量的大學。例如,地處江蘇徐州的徐州醫學院,規模較小,沒有地域優勢,但他們在發展中,大膽創新,走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創辦了中國第一個麻醉學專業,集中力量發展使之走在全國前列,麻醉學科的發展,又帶動了醫學影像學等學科專業的發展。[2]
戰略具有層次性,就高等學校而言,有學校發展的總體戰略,也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方面面的戰略。從高等教育的性質看,高等教育是面向未來、影響未來的,教育的周期長,沒有戰略眼光,永遠只能落在時代的后面。從總結高等教育的實踐看,在激烈競爭中,哪所學校如果在戰略上站得高,采取了先于別校的戰略措施,那么他的發展就快。在工作中,筆者深深體會到,高校的每一項改革、發展都是一個創造工程。因為,每所學校學科結構不同,所處地域不同,學校傳統不同,都不可能照搬別人的模式和經驗。創新是落后趕超先進的唯一選擇。我們要趕上去,超過別人,唯有創新。
因此,新時期高等學校的領導要善于審勢、順勢、和造勢,站在戰略的高度,把握高教發展的大趨勢,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結合自身情況,實時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戰略目標,造成強大氣勢,以凝心聚力,推動學校工作的發展。
[1]劉獻君.高等學校戰略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8:52.
[2]趙炬明.中國大學與院校研究[J].載高等教育研究,2005(8).
[3]閆麗霞,王振華.論區域資源與地方高校的特色化建設[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