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榮
摘 要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節數學課關鍵在導語設計,精彩的導語,可以使學生產生懸念,展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關鍵詞 故事;談話;操作;游戲
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認為數學的導語設計,不同于其它學科,形式上不必多元化,內容也不求新穎、別致、引人,只要能把課題導出來即可。豈不知一味公式化地運用復習導入法導課,其結果是“孰能生厭”,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氣憤不活躍,教學效率低下。我認為,課堂導語好比戲曲的開場白,歌曲的前奏,舞蹈的開幕朗誦詞,可以直接展示課時教學目標,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針對這一情況,談一下我對數學課導語的拙見。
一、故事引入
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小學生受年齡特征的影響,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在設計導語時,應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結合教學內容,用生動引人的故事導課。這樣既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潛移默化地把學生引入創造性的學習情境中。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這樣一個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路過桃園,停下來休息。孫悟空和豬八戒見了又甜又大的桃子口水直流。師父說:“要吃桃子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們?!蔽蚩蘸桶私溥B忙點頭說:“行??!”師父說:“有兩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兩個人,每人分幾個?并寫出這個數?!蔽蚩帐挚?,順手寫了個1。師父接著說:“要是把1個桃子平均分給你們兩個人,每人分得多少呢?又該怎么寫呢?”“半個!半個!”半個該怎么寫呢?二位師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同學們,你能幫這個忙嗎?(同學們也不知所措)等我們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就知道了,教師順手板書課題。
二、談話導入
教學“面積和周長的比較”時,可采用談話的方式導入課題。師:“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塊小黑板,它長8分米,寬5分米,四周包上鋁合金,面上噴上漆,做這樣的一塊小黑板,一共需要多長的鋁合金?噴漆的面是多少平方分米?這里一共要用多少鋁合金也就是求什么?(板書:周長)求一面噴漆多少平方分米也就是求什么?(板書:面積)那么,什么是周長?什么是面積?周長與面積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這節課我們對它們進行一次全面比較?!边@樣設計導語,能直接展示課時目標,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沒有壓力,就容易輕松地進入學習的角色中。
三、操作引入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的工具,又是現代技術發展的基礎,能幫助人們提高推理、想象和創造的能力。針對這一情況,數學課的導語設計要加強實踐性,通過實踐操作,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先讓學生在本子上任意畫一個三角形,并用量角器量出三個角的度數,標在圖形上。之后,老師說:“同學們,剛才你們量出了自己畫的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度數,現在你們只要說出其中兩個角的度數,老師就能猜出第三個角的度數。”學生紛紛說,教師一一作答,學生大腦中產生懸念,很想知道老師怎么猜出來的。教師趁機說:“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學完后你們就知道其中的奧妙了?!睂W生聽了老師的導課,學習興趣會油然而生。
四、游戲導入
做游戲是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中常用的一種活動方式,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和諧發展。在教學“有關倍數的三步計算應用題”時,導語設計可以采用作游戲的方式,師生一起伸手指,要求學生看準老師伸了幾個手指,再根據老師提出的條件,很快地伸出手指。如:老師伸出2個手指,學生比老師的3倍少1,學生很快地伸出5個手指……這樣做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力和注意力,又能把新的教學課題引出來。
事實證明,只要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向素質教育靠攏,探索教學規律,了解學生,鉆研教材,改進方法,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就能把數學課的導語設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