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強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小城鎮建設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紛紛走出家門,進工廠的進工廠,外出務工的務工,學生在家幾乎處于無人監管的境地,家長們因為忙于掙錢,往往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部分家長連“牽手兩代”親子共成長開課都不參加。“低保”家庭,忙于生計,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逆反心理越來越強,就連原來的“乖”孩子,也變得不那么“乖”了,這就給老師教育學生帶來了很多困難,盡管老師們用盡各種辦法,效果都不是很明顯。
近幾年我在教育學生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認為,教育學生要講究策略和方法,只有方法得當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六大策略”育人法對教育學生效果良好。現將“具體做法概括如下:
策略一: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語“老師自己都做不到,還要求我做!”可見,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有多么大,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崇高的威信。所以,當我要求學生做到時,我總是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學生不遲到,我就會在學生到校之前到;我要求學生按時交作業,我就一定會按時批改完作業。做不到的事就不說,說到就一定要做到。我的這種示范表率作用在學生的身上轉化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動力,這樣就在學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平時,我不斷加強自我修養,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以身作則,一視同仁,讓學生信服,努力增強自己的親和力,體現“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要求。讓全班學生向我看齊,結果不出一個學期“身正為范”就在學生身上得到了體現。
策略二:尊重學生,關愛學生。教育專家常說“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我發現:當一個孩子在被你認同、尊重后,他可能會有驚人的潛力和爆發力。我班趙曉琦同學學習成績不好,可是我從來沒歧視他,主動去發現他的進步,幫他查漏補缺,鼓勵他上進。因此他很努力,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說“我只有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我才能對得起所有關心和幫助過我的人”。作為班主任老師要想育好人,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貼近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與他們促膝談心,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這樣,他們才會向你講真話、訴衷情。前些日子,我班上有一個叫趙燕的女同學,最近上課經常走神,學習不刻苦,經常完不成作業。很多科任老師都向我反映情況。于是我提醒了她,想不到她竟依然如故,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來,甚至出現抵觸情緒……。一天中午,她找我請假回家,因理由不充分,沒批準,結果回教室哭了。后來,從其他學生那里了解到趙燕同學因為家庭變故,性格發生了很大變化。那天請假是因為奶奶病了,回家照看。請假時怕我會問“你媽呢”這類問題,所以沒有說實話。了解到這個情況以后,我主動找到她,表揚她是一個有愛心、負責任的好孩子,同時向她承認了由于自己工作不細,對她造成的傷害表示道歉,她聽了以后感動的哭了,向我敞開心扉訴說了由于母親的離家出走,給自己帶來的痛苦。至此我才發現,學生是如此看重老師對她的評價,也因此明白一個好的班主任老師更應該是學生的知心好友。
策略三: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一個班集體不可能全部是好生,也不可能全部是差生,它必有好中差之分。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我的做法是:(1)“寬愛”后進生。每位后進生都有很多可愛的長處。他們每天上學,即使什么都聽不懂,卻還能堅持在椅子上一天天的坐著,這是何等的毅力?他們參加考試屢考屢敗,這是何等頑強的抗挫折能力?他們如此勞累、如此艱難,卻很少有人同情、理解,還常常受到批評指責。即使這樣,差生們吃過飯,還能一步步的朝著這個自己從來沒有成功的學校走來。見了我們的面,他們常常還憨憨的笑笑,這是何等開闊的胸懷!在育人過程中,我努力將自己的愛心和班集體普遍的友愛傾注給后進生,給他們以更多的關注。在班集體中,我總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氣氛,讓他們體驗集體的溫暖和同學間的友誼,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膽吸收這些后進生參與班級管理,讓他們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2)“嚴愛”優等生。對這類學生,我從不寵他們,更不遷就他們。時時提醒他們做學問得先做人,做一個正直的積極向上的人。優生不單純是學業要優,更重要的是人品要優。成天被人贊譽的學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愛之中,嚴格要求,警鐘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點,揚起風帆前進。(3)“博愛”中等生。他們既不像優等生那樣容易產生優越感,也不像后進生那樣容易自暴自棄。他們希望老師重視他們,但又害怕拋頭露面。對這類學生我尊重、理解、信任他們。比如,我們班的黃超宇同學,他學習成績一般,但很關心集體,勞動工具搶著拿,勞動時爭先恐后,班級里有什么問題,放學后總是用父母的手機把我發現不了的問題,反映給我,從而避免了很多問題的發生。
策略四:寬容學生,允許犯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作為教師,我覺得我們在教書育人時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學生,應該樹立允許學生犯錯誤的教育觀念。我覺得,當學生犯了小錯誤時,我們一定要冷靜處理;對于大錯,我們一定要以學校的規章制度為依據,先與家長取得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從而達到學校、家庭齊抓共管的目的。現在的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獨立意識非常強。處于青春期的他們,躁動不安,情緒不穩,容易陷入迷茫,對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極端。如果我們老師不能寬容,過分苛求,違背生理成長規律,我想也許這些學生被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給毀了。學生犯錯心情沮喪時,拍拍他的肩膀,這些無聲的肢體語言有時候可能要比批評的話語更能催人改正,激人奮進。學生思想出軌時,我基本上都是予以正確的引導,而不是劈頭蓋臉、不分青紅皂白的亂批一通,更不會有過急的行為。這樣,我所帶的學生,,都能做到主動承認錯誤,積極改正錯誤,并能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
策略五:嚴愛結合,剛柔相濟。現在的孩子大都是不缺少愛的,或者說他們擁有的愛太多了,以至于在我們對他們付出愛時,他們以為是理所當然。所以,我想: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離不開嚴格要求。當然,嚴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括愛的感情。我們班級的每位同學都承認我對他們的要求很嚴格,他們都沒有責怪我,有的還要求我對他們更加嚴格些。我想這與我們的感情聯系有很大關系吧。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很注意教育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用寬容和感謝的目光看待周圍的一切,引導他們用心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自己的幸福。例如,我班邱卓瑜同學對吃、喝、穿都比較講究,有時還攀比,不愛穿校服。就此,我多次和她進行心理溝通,用一些貧困山區的孩子打工求學的故事來教育她、感化她。如今她各方面進步都很大,學習成績突出,每月的綜合素質評價都是優秀,父母對此非常的滿意。
策略六、知人善用,榜樣帶動。
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予以發自內心的表揚和贊賞,努力讓我們的每個學生都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例如:隋學偉同學,我剛接班時,成績非常不理想,還經常帶頭違反紀律。后來我發現它有一定的組織才能,違反紀律的同學都聽他的,于是我就讓他擔任衛生委員和調解委員,結果,不出一個星期,班級內打架的現象消失了,衛生檢查成績,我班每次都位居全校之首。當他的班級工作被多次肯定后,他勁頭更足了,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如今,他學習成績進步很大,負責的工作十分出色,從來都不需要我督促,另外,我還在班里設立“班級標兵”評比活動欄,,有“學習標兵、紀律標兵、品德標兵、全勤標兵,衛生標兵”……等等,讓每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同學們的熱情高,效果好,真正發揮榜樣的力量,全班形成一種“爭先進,趕先進”的良好氛圍。
“教”和“育”是對立的統一,既不能相互代替,也不能相互分離。工作中,我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所有的工作激情寄托在學生身上,潛心致學,身體力行,用自己的熱情、激情、愛心、耐心激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從教近三十年,運用“六大策略”育人法,使我所帶的班級優班更優,差班變優。學生畢業后,懂得幫助人,懂得感恩人,無一人違法亂紀。他們總是懷念與我在一起的時光,懷念與同學們一起學習、生活的那段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