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霞
摘 要 外來務工子女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生活環(huán)境、家庭條件、智力素質(zhì)以及其他主客觀因素的不同,造成他們的英語學習方法、習慣等欠佳,最后導致英語學習成績不好,本文主要對影響外來務工子女英語學習的因素、成因及對策做初步探討研究,以迄與各位同仁共勉。
關鍵詞 外來務工子女;英語學習;障礙成因;對策
我校是一所新建學校,周圍居住的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所以,大部分生源都是外來務工子女,所占比例高達70%以上。外來務工子女在英語學習方面和城市學生有很大差距,導致英語學習上出現(xiàn)很大的障礙,這已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
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英語學習存在障礙的成因
1.生活環(huán)境因素
外來務工子女多來自各省市偏遠地區(qū)的農(nóng)村,據(jù)調(diào)查偏遠農(nóng)村大多是從小學三年級才開始開設英語課,學生接觸英語晚、學習英語時間短,所以失去了語言發(fā)展最快的發(fā)展時期。再加上周圍英語學習氛圍稀薄甚至完全缺失;學習工具、資料匱乏;英語教師水平欠缺等等因素的影響,就會直接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不佳。
2.家庭條件因素
外來務工子女的父母為了生計,背井離鄉(xiāng)來求生存。他們要起早貪黑的去干活養(yǎng)家、供孩子上學,晚上很晚回家,即使回家早就筋疲力盡,早上太陽還沒出就要出工,所以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孩子的學習,所以造成孩子的學習成為單方面的管理——學校管理。
再加上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文化水平低,甚至有的家長還是文盲,所以對孩子的學習束手無策,特別是對英語學習更是無能為力。這些因素也是造成外來務工子女英語學習困難的因素。
3.流動性因素
近年來,國家及地方在政策法規(guī)上對外來民工有了一定的保障,本地人與外地人之間也有了更多的理解,融合與交流。但不容置疑的是,因諸多原因,外來務工人員仍無法保證工作固定,所以他們具有不穩(wěn)定性,流動性較強。其子女的就學問題也會跟隨其工作的變故而發(fā)生較多的流動,在一所學校還沒和老師、同學熟悉呢,就又要換學校。
英語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所以,英語的學習需要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外來務工子女由于經(jīng)常流動而與同學和老師之間就會缺乏交流、溝通,這樣的英語學習最后就會很容易造成“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等后果的形成。
4.心理因素
由于外來務工子女大多數(shù)來自偏遠農(nóng)村,生活水平、受教育條件和見世面的廣度都沒有城市的學生較優(yōu)越和寬廣,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會從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一種自卑心理。甚至有的學生達到偏激、自閉的程度。比如:由于經(jīng)濟收入較低,物質(zhì)生活不如城市學生;由于沒有洗澡設施,不能經(jīng)常洗澡身上有異味,不敢和同學、老師近距離接觸、交流。這樣的心理障礙不解除,對英語的學習的阻礙也是不可估量的。
5.自制能力較差
由于外來務工人員特殊的工作原因,對自己子女的學習、生活都很少有精力和時間去關心、管理。所以,漸漸地孩子就會放縱自己,形成什么都無所謂的狀態(tài),日久就會出現(xiàn)自制力較差的狀況,對自己的言行、思想控制不住。很多學生在學校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在英語學習上自由散漫,生活上也是如此。
二、解決外來務工子女英語學習障礙對策
1.改善社會大環(huán)境
雖然國家各級政府都不同方法的完善了外來務工人員的地位和待遇,可是不容置疑的是,他們依然住著最簡陋的房子,穿著最簡樸的衣服,干著最苦最累的工作卻拿到最低的工資,父母的這些遭遇自然而然地影響著他們的子女,同樣,在學校里,學生之間、家長之間的不理解、鄙視、排斥現(xiàn)象也是大量存在著。
這些現(xiàn)象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對孩子的心理、學習和生活都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國家相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要切實落實、改善外來務工人員地位和待遇問題,有必要形成相關規(guī)定及法律,以期掃除孩子的心理障礙,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來。
2.加強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礎,他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是啟蒙式的、是不可忽視的。父母在工作之余要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多督促孩子的學習,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溫暖,父母的關注,讓孩子心里有一定的依靠。在滿足這些的同時還要盡量避免隔代監(jiān)護教育的現(xiàn)象,以免出現(xiàn)溺愛孩子的現(xiàn)象發(fā)生。
相關部門還應強化外來務工人員的家庭教育意識,幫助這些家長更新教育觀念,對他們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培訓。避免出現(xiàn)外來務工家長打罵體罰學生的現(xiàn)象,這些行為不但違背教育法,而且也會不同程度的扭曲學生的心靈。
另外,要讓家長注意自身的言行,不要聚集工友在家里打牌、喝酒、賭博,甚至干一些不法勾當,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完善學校教育
外來務工子女缺少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關愛,我們學校和教師就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對這個特殊群體加以關心和照顧,特別是教師要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在真誠平等的基礎上,對外來務工子女嚴而有格、寬而有度。讓這個特殊群體的學生能切身體會到學校是他的第二個家,這樣才能真正讓這些學生打開心扉,接受教師的品德教化與熏染。
總之,社會、學校、家庭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只有將三者相互配合、和諧發(fā)展,才能促進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真正實現(xiàn)英語教育教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