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志
摘 要:林業發展是我國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提供了可靠的物質基礎,為生態建設開辟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國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對此非常重視,文章主要從林業發展的重要性,林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林業發展的一些建議進行了簡要分析和說明。
關鍵詞:林業發展;重要性;問題;建議
1 林業的重要性
1.1 生態建設中林業的不可替代性
森林系統就像一個空氣加工工廠一樣,每天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有害氣體、固體小顆粒,同時釋放出大量的人類以及其他動物賴以生存的氧氣。防風固沙,減少土地沙漠化,阻擋寒流的入侵,控制勁風的速度,調節溫度,都對生態環境的建設有不可替代的幫助。
1.2 林業在服務水利方面的重要作用
林業的發展能夠幫助防洪蓄水。當洪水來臨時,樹林可以減小洪水對房屋農田,以及一些工程設施的沖擊,像天然屏障一樣,對人們的生命財產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大雨過后,樹木的根部不會馬上將水分放走,而是儲存在根部周圍,以備遇到旱情的時候,不至于死掉,這樣固定了土壤不會流失,同事也穩定了河流的方向,眾多的研究表明,森林可以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減弱自然災害的破壞性,在防洪蓄水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3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
森林是陸地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林業的發展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必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換句話說,要想建立一個完整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就要先建立一套比較健康的林業發展戰略體系。我們在不斷的開發利用大自然的同時,通過大量的種植人工林來幫補人們生產生活中對自然森林的需要,同時從人工林培育中獲取產業經濟收益,這樣既保護了自然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卻有一石二鳥之功。
1.4 林業是低碳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工具
低碳經濟是以全球變暖為背景的,作為生態環境系統的主要部分,森林可以通過碳匯的功能,在地球深處儲存大量的碳,陸地上最大的碳庫儲存所。
2 林業的影響
2.1 林業面積的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如果沒有足夠的森林資源,那么就會導致工農業生產對木材的需要供不應求,就會導致大量的野生的樹木遭到砍伐,野生植被遭到放牧或者采挖,野生動物沒有安居之所。這樣一來,既破壞了生態環境,也使得資源的日益匱乏不能與飛速的經濟發展相適應相協調。
2.2 影響森林安全的因素較多
森林安全不可小覷,過于干燥的氣候,巡查監督機制不夠完善,時常引發森林火災,每次都損失慘重;病蟲害也是影響森林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森林面積大,生存物種豐富,治理病蟲害也比較困難,森林的安全問題面臨著重重的考驗。
2.3 林業區的保護與開發的矛盾
雖然林業的保護工作與開發工作并不絕對矛盾,但是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社會輿論開始了對保護林業區的關注,這就使得一些林業區不能開采;另外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的迅猛發展,開發林業區又成了必須的作業,如果政府職能部門與相關法律部門能夠對開發作業進行嚴格的控制,有序的指導開采,那么也會很好的解決林區開發市場混亂的局面。
2.4 森林的減少對全球變暖的影響
森林破壞的原因很多,自身的退化,人為的亂砍濫伐,森林自然災害等等都可以導致森林面積減少,同時,大氣中剩余的二氧化碳氣體沒有儲存之所,森林生態系統中所儲存的碳也再次回到空氣當中,嚴重的破壞臭氧層,導致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沿海城市面臨被淹沒的危險,世界整體的氣候會逐漸不適應人類自身的生存,有研究表明,雖然人類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但是森林面積的減少仍未尋到解決之路,這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是所有國家乃至全人類的重要問題,目前,很多國家以及中國國際社會組織,也開始有意識的對這一嚴重問題進行探討,以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系統為主題,推動、鼓勵和制約一些國家破壞環境的作為,目的無非是控制氮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碳等眾多溫室氣體的排出,減少全球氣候變暖這一關系到全人類幸福的問題。
2.5 森林對氣候的影響
森林是遏制氣候變化影響的重要舉措。例如: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還有治理荒漠化等方面。具有保護水源、保持水土的凝固、防風固沙的重要作用;同時還可以建設農業的林網,可以有效的改善農業的生產條件與儲備、提高糧食的產量;在沿海建設一定規模的防護林、恢復之前的紅樹林生態系統,來對抗御來自海洋的災害,同時還可以保護沿海的生態環境。采用抗旱、抗澇作物等品種、加固海岸的提防、減少森林的火災與病蟲的災害、優良林木品種的選育等等,有助于提高樹木自身的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和生存能力。森林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的提高,會提高森林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
3 林業發展的建議
3.1 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保障其發展
對于林業資源的管理,要有相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保障林區面積,在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貢獻力量的同時要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矛盾。另外,加強森林安全保護工作,通過大力的宣傳,提高人民群眾的森林防火觀念,提升森林防火人員的專業技能,不斷的完善森林防火工作體制,經常進行防火和救火的專業技能培訓與實踐考核,森林防火責任明確分配,這些都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森林火災帶來的損失。還有就是要對故意破壞森林資源的犯罪分子予以嚴懲,不定期的進行森林安全檢查,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積極地保護森林資源。
3.2 以科學發展觀為基礎,做好林業的發展規劃
一是:統一林業發展的思想、提高覺悟及認識,營造出林業建設的良好氛圍并展開積極行動。二是:仔細了解當前的林業發展形勢,為進一步提高林業的地位和作用做堅定的基礎,要在建設生態環境系統中予以極高的肯定與定位。保證其強有力的實施。三是:適當增加林業方面的投資。根據現行的經濟發展狀況,可以逐年遞增對林業發展建設的投資,同時提高關于林業建設項目的扶持標準,積極正確的引導社會的資金投入林業建設,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四是:加強、加大林業重要性的宣傳力度,把林業的宣傳納入全國的公益性宣傳范圍之內,這樣我們可以一同努力營造一個受關心、重視同時支持林業建設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全社會人民的林業健康發展意識。
3.3 加快、加大林業生態建設的力度
加快加大林業生態建設的力度,就要求政府職能部門有高度的重視性,加大對生態公益林建設的投資,不斷的提高其質量。在新農村建設中,也要注重農村綠化的建設,城市發展也要有足夠的綠化帶建設,這些都需要人們的思想覺悟提高,政府的管理力度加大。
3.4 木制品要進行深加工,起到節能減排的作用
首先,要增加木質品的使用年限、提高木材的利用率、以及回收利用率,延長木材的使用壽命等各方面都可以增強木制品的儲碳能力。例如:中國林科院專家研究得出:用1立方米木材替代等量的水泥、磚材料,約可減排0.8t二氧化碳。這樣既可以節約能源的損耗又可以減少其污染。另外,懂得利用灌木和林業剩余物發電以及其他種植油料,可以替代部分的化石能源的使用,既增加了碳匯,又減少了排放,為減緩全球的氣候變暖做出積極貢獻。
4 結束語
生態環境的建設與安全,早已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人類在二十一世紀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同時是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要想加快建設創新性社會主義的中國,必須走生活、生態相平衡的可持續發展路線。現我國雖已取得林業建設的成就,但林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決不可掉以輕心。讓全民用心為我國的發展事業做一份意義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