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摘 要 文章通過對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其興趣的培養、創造力的激發、快樂感與成就感的體驗,以及美術作品的特殊作用四個方面的具體闡述,并結合作者個人的美術教育實踐,對幼兒的美術教育進行了初步的理論探討和經驗分享。最終得出結論:科學而合理地實施幼兒的美術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其社會情感的發展,并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個性特征和健康的心理品質,為其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 幼兒;美術;教學
兒童教育專家認為,繪畫是幼兒表達行為的第二種語言。幼兒是指年齡從3歲到6歲的兒童。幼兒美術是根據幼兒教育的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各種美術活動來感染幼兒,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幼兒對美術的創造,并體驗美術過程帶來的快樂,以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
《綱要》中指出:“教師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應視幼兒為創造的主體,給幼兒創造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美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與創造,肯定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技巧。”那么如何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落實創新教育呢?幼兒園美術創新教育中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在教育實踐工作中,筆者進行了一些嘗試,現與大家分享。
一、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一個人活動的動力源泉,對幼兒來說尤其重要。在幼兒美術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會有意愿參與其中,才能夠認真地從事觀察、繪畫等活動。因此,教師應通過各種教學方法,激發起幼兒參與美術的熱情,使美術教育成為一種具有吸引力的活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教學活動的題材選擇
幼兒繪畫創作的題材來源于幼兒對繪畫表達形式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對生活的經驗,幼兒過分熟悉和完全陌生的題材都不能引起幼兒創作的欲望。因此教師必須顧及主題內容的適度新穎,選擇那些幼兒知道一些,但不很多卻又迫切地想知道更多的內容,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和引發大膽想象的動機。
同一個內容對不同年齡的幼兒來說,只要題材適度新穎,貼近幼兒生活的都可選用。例如:杯子是一種幼兒接觸最多的生活用品,如果只是讓幼兒學畫一個杯子,那么任何一個幼兒都不會有創作興趣。如果我們請三、四歲的幼兒來畫“大家來喝水,”引導他們畫一個小杯子,“咕嘟”一聲喝一口水,再畫一個大杯子“咕嘟、咕嘟”喝許多水,幼兒就會高興地投入創作,“再來!再喝!”同樣,請四、五歲的幼兒創作“杯子寶寶過生日,”或請五、六歲的幼兒創作“誰的杯子本領大”,幼兒都能浮想聯翩,積極地投入到創作中去。
2.教學活動的方法運用
教學方法的運用是與教學內容密不可分的。《綱要》中指出:“教學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形式的采用中教師也應遵循這一規律。恰當的將游戲的形式運用其中,讓幼兒參與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個步驟,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活動帶來的直觀的快樂體驗。”
二、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兒創造力的激發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教師應該豐富幼兒的經驗,為幼兒創造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激發幼兒創造的愿望和能力。在適時恰當地幫助幼兒提高對美術的表現技巧的同時,更應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重視幼兒創造力的培養。
1.創造寬松的心理環境
對于幼兒來說,一個寬松的環境首先是信任幼兒,為幼兒提供能充分進行美術活動的機會。其次,教師應以和藹的態度營造一種溫馨的氣氛,讓幼兒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允許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付諸于實踐;要尊重幼兒不同尋常的提問和觀點,肯定其觀點的價值,不因為其觀點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和評價。寬松的心理環境還要求減少僵硬規定,過多、過細、過于整齊劃一的限制。
2.豐富幼兒的經驗
豐富的經驗是幼兒創造的基礎,只有當幼兒存儲了豐富經驗的時候,教師才能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經驗的積累和豐富是滲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組織出游時,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周圍行人的服飾、建筑、環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樹木。讓幼兒在欣賞和感受的過程中,認識不同的形狀、顏色、人物、表情。通過這些方式,讓幼兒用眼睛去看,用腦子去想、去記。培養他們有意識地去關注事物的變化,用自己的行為去體驗。那么,長此以往,幼兒的經驗就會越來越豐富。
3.美術技能和創造力的有機結合
正確認識創造力與美術技能的關系。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是美術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實現這個目的的前提條件,兩者在美術教育活動中有著各自獨特的作用,又相輔相成。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幾何圖形、半成品畫等,啟發幼兒用這些組裝新的作品。
三、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兒快樂感與成就感的體驗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兒通過眼、手、腦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術創作過程中帶來的樂趣,并在教師及時給予的引導和鼓勵下,獲得克服困難的過程體驗,從而產生強烈的成就感,使幼兒親身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1.幼兒在教學的過程中體驗快樂
在幼兒美術創造的過程中,他們涂涂畫畫,不僅僅是因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將這一過程作為幼兒表達情感、進行情感溝通的方式,使幼兒產生愉悅感。
2.教師鼓勵引導幼兒體驗成就感
幼兒在創造的過程中,常沒有明確的目標,而是根據自己構思與創作不斷調整主題,以至于在創作中陷入什么都想畫,但又不知到怎么畫的情況。面對幼兒出現的困難教師應進行相應的指導,多了解幼兒創作的心態、意圖,多給幼兒正面的回應。對幼兒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勵,并通過問題的引導以及提出建議等方式引導幼兒明確自己的創作意圖,在現有結果與原有意圖之間建立有機的連接。
總之,美術教育是幼兒園常規教育中一項重要內容,其在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中,具有其他方面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僅能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同時又能增強幼兒雙手的靈巧性,對發展幼兒實際操作能力也有著實際意義。幼兒在不段變化著的美術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感受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現美。而我們每一個幼兒教師也應當有一雙慧眼,做有心人,去發掘、捕捉幼兒在日常活動中的美育契機,引導幼兒去發現美、欣賞美、再現美和創造美,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地發展。正確地實施幼兒的美術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其社會情感的發展,并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個性特征和健康的心理品質,為其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