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有經濟的功能定位與戰略調整

2014-04-11 17:59:51李中義
財經問題研究 2014年2期

摘 要:我國的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在國民經濟中居于主體地位,起主導作用,具有彌補市場失靈、發展經濟和實現共同富裕的功能。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和市場化改革取向決定了現階段不能實行單一的公有制,也不能將國有經濟全部從競爭領域中退出,實行私有化。國有經濟的功能定位決定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國有經濟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從力圖搞好每一個國有企業轉變為從整體上搞活國有經濟。在國有經濟戰略調整進程中,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有學者提出了“國進民退”的觀點,認為改革出現了倒退,這種說法既缺乏理論依據,也沒有實踐的支持,國有經濟的進退要由國有經濟的功能決定,要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

盡管我國國有經濟改革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包括學者在內的社會各界仍然對國有經濟的一些基本問題存在困惑。為澄清對國有經濟的模糊認識,筆者通過對社會普遍關注的國有經濟功能定位、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及“國進民退”等問題進行了分析論證。本文的主要觀點是: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和市場化改革取向決定了現階段不能實行單一的公有制,也不能將國有經濟全部從競爭領域中退出,實行私有化。我國的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在國民經濟中居于主體地位,起主導作用,具有彌補市場失靈、發展經濟和實現共同富裕的功能。國有經濟的功能定位決定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國有經濟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從力圖搞好每一個國有企業轉變為從整體上搞活國有經濟。在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進程中,國有經濟的進與退要由國有經濟的功能決定,要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

關鍵詞:國有經濟;公有制;國進民退

中圖分類號:F03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4)02001706

一、國有經濟的功能定位

所謂功能定位,是指國有經濟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問題[ 1 ] 。

這種定位,在我國憲法和中央文件中已有明確的規定和說明。我國國有經濟的性質是全民所有制,其功能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處于主體地位,其使命在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全民共同富裕。國有經濟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盡管出現過一些曲折,但通過國有經濟戰略布局不斷調整,不斷探索公有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有效實現形式及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途徑,通過改制重組,國有經濟活力不斷增強,國有企業效率大大提高,國有資產總量不斷增加。伴隨著國有經濟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關于國有經濟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如國有經濟要不要從競爭領域中完全退出,國有經濟是否存在壟斷利潤,國有經濟的存在是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還是縮小了差距,國有經濟的效率是高還是低等。所有爭論的根源除了分析問題的角度不同外,主要在于對國有經濟定位的認識不清晰。深入理解國有經濟定位,對明確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有經濟的性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第七條規定:“ 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憲法中的這兩條明確地說明了國有經濟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的一種形式,是社會主義性質的。

1.公有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曾預計,社會主義首先在生產社會化程度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實現,而且認為社會主義國家建成后,將完全消滅私有制,建立起單一的公有制即社會所有制。列寧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前蘇聯等社會主義運動的實踐,提出了在資本主義薄弱環節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我國照搬前蘇聯的經驗,在生產力落后、沒有經過資本主義高度發展階段的基礎上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計劃經濟時期,曾經搞過單一的“一大二公”的公有制度,但實踐又證明,脫離生產力狀況單純建立先進的生產關系是行不通的,在計劃經濟時期追求單純的公有制暴露出過多的問題之后,我國進行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允許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決定我們不能搞沒有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經歷了提出、形成和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1)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首次進行了闡述,報告指出私營經濟“是公有制經濟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此后的歷次黨代會上對這一問題不斷補充完善。(2)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提出:“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為補充,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3)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正式確立。(4)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兩個“毫不動搖”方針,即“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5)2007年黨的十七大重申了“要堅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6)2010年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就必須既不能搞私有化,也不能搞單一公有制。這是針對目前仍然有人堅持的單一公有制傳統觀念,主要針對近年來出現的國有經濟完全從競爭領域退出并進行私有化的傾向而提出來的。

2.社會主義公有制采取國家所有制的形式

馬克思主義學者指出:無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之前,必須把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國家真正作為整個社會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個行為,即以社會的名義占有生產資料”。生產資料歸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即歸社會主義國家所代表的全國人民和全體勞動者共同所有,歸“那些真正使用生產資料和真正生產這些產品的人占有”。

有學者認為,國有制既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社會主義,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有國有經濟,資本主義社會也有國有經濟。既然任何社會形態都有國有經濟,就不能認為公有制和國有制就是社會主義。的確,國有制并不等于公有制,例如,原始社會的公有制不是社會主義,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都存在國有經濟(官辦經濟),但它們是專為皇室和官僚階層服務的,對廣大勞動人民沒有什么貢獻,不能把它們視為公有制。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經濟或國營經濟存在的理由是彌補市場失靈,是為維護資產階級政權服務的。

公有制在馬克思主義學者那里就是指生產資料全民所有制。現階段公有制采取國家所有制的形式,但國有制并不等于公有制,國有制要成為公有制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 ] :(1)生產資料歸全民所有,也就是歸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所有,國家必須按照全社會的意志對共同所有的生產資料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讓它真正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服務。(2)人們在生產資料占有上是平等的,不存在地位上的高低貴賤之分。每個社會成員不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勞動者都只能憑借自己的勞動獲得收入,再也沒有任何成員像資本主義制度中那樣可以憑借對生產資料的占有獲得收益。(3)在企業內部資本與勞動不再對立,勞動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可以有效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上述分析表明,公有制是生產資料全體人民共同占有制度,生產資料成為全體勞動者共同的生產條件,沒有人再靠生產資料的所有權獲得收益,只能靠勞動獲得收益,因而也就從根本上消除了因為生產資料占有不平等而帶來的收入分配上的巨大差距,也就從根本上消滅了剝削和貧富兩極分化。然而,有學者認為,公有制就是人人都是所有者,人人都有份,應當把國有企業的資產劃分成股份,社會上每個人都應擁有相同數額的股份,這樣每個個人就可以憑相同的股份分享相等的利潤,這樣才能體現人們共同享有公有制創造的財富。如果把公有財產分配到個人手中,形式上看好像是人人平等了,也實現了社會公平,但實際上這是從私有制的邏輯來解釋公有制,是把公有制轉變成了私有制,而且是個人私有制,前蘇聯的“休克式”改革已經證明,這種個人私有制在現實中會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使資本迅速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形成“人民資本主義”。

(二)國有經濟的功能和作用

1.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國有經濟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國憲法中有明確規定: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在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的報告和決定中也有詳細闡述:(1)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指出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企業。(2)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3)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 “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盡管在改革過程中,國有經濟的比重不斷下降,但是國有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必須保持。第一,國有經濟的作用可以通過國有獨資企業來實現,也可以通過股份制來實現,即通過國家控股、參股企業來實現。第二,國有經濟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要占支配地位。第三,國有經濟必須保持必要的數量。

2.社會主義國有經濟的功能集中體現在彌補市場失靈、發展經濟和實現共同富裕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企業(公共企業)的功能主要是彌補市場失靈。西方經濟學原理表明,市場是配置資源的最有效手段,但在有些領域,如壟斷、外部性和公共產品等存在市場機制的失靈,而且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并不能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和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問題,市場失靈是政府通過成立國有企業介入經濟活動的前提條件。公共部門經濟學原理還認為,私人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公共部門的活動不能忽視收益和成本,還必須以社會的公平公正為目標,就是說,公共部門(包括公共企業)的活動既要考慮經濟效益,又要考慮社會效益、政治效益和生態效益等。因此,市場經濟國家的國有企業(或稱公共企業)的目標是多元的,利潤并不是其唯一目標。1929—1933年大危機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凱恩斯政府干預經濟思想的指導下成立了大批國有企業,涉及了石油、電力、鋼鐵、汽車和港口等多個部門。成立國有企業的目的主要是提供私人企業沒有能力去做和沒有激勵去做而又為社會所必需的產品和服務,保障資本主義經濟的健康發展。西方的國有企業并非都是不盈利的部門,政府投資于國有企業的資本與公共財政支出不同,其資本屬性要求它要不斷保值和增值,從而更好地履行其承擔的社會職能。因此,盈利目標與社會目標是可以統一的。

從一般市場經濟的角度看,我國的國有經濟一部分也有彌補市場失靈的作用,這一點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有經濟有相同之處,它們都反映了社會化大生產和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我們還應看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一般意義上的市場經濟體制是不同的,它既體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即在所有制結構上體現為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在分配制度的結構上體現為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具有消滅剝削實現共同富裕的功能。

二、國有經濟功能定位決定國有經濟戰略調整

通過對國有經濟的功能定位分析可知,我國的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在國民經濟中居于主體地位,起主導作用,具有彌補市場失靈、發展經濟和實現共同富裕的功能。一些學者認為的國有經濟只局限于市場失靈領域,或者說只提供公共產品的觀點顯然不符合我國現實狀況。我國國有經濟存在的理論依據并非市場失靈理論,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了現階段還不具備實行單一公有制的條件,計劃經濟時期,經濟成分基本都是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其他經濟成分占比例極小,國有經濟在這一時期對恢復國民經濟、建立工業基礎等做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于是進行改革。從1978年開始,通過實行利潤分成、利改稅和承包經營責任制等,擴大企業自主權,促使國有企業成為獨立的生產經營者,以此解決企業活力不足的問題。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該決定提出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方針,標志著國有企業改革由放權讓利為主要內容轉變為以理順產權關系為主,這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大制度創新。然而,由于國有經濟戰線過長,分布過廣,要想搞好每一個國有企業是不可能做到的,黨的十五大提出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國有經濟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國有經濟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經過3年脫困,國有企業整體效率、質量大幅度提高。

整個國有經濟的改革過程是“國退民進”的,但不能把“國退民進”理解為長期的趨勢,當達到一定比例后,國與民的比例就會相對穩定,從定性上看,這一比例的均衡點為國有經濟必須對整個國民經濟保持控制力、帶動力。

(一)國有經濟戰略調整是一個“國退民進”的過程

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一直“是國退民進”,沒有“國進民退”。總量上,據統計,2000年以后,規模以上企業中,民營企業的資產比例每年提高1.5%,國有資產每年下降0.5%,目前,規模以上企業,國有資產占43%(含集體企業資產1%),總產出、利潤和就業人數均低于30%。從2010年開始,社會(民營)投資超過國有投資,額度、增速這幾年超過國有經濟。新一屆政府傾向開放民間投資,今后民營經濟的發展速度還將快于國有經濟。規模以下企業基本上民營了。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實踐結果是在保持對整個國民經濟控制力的前提下,整體上不斷收縮,向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集中,具體分析如下[ 2 ] :

從企業數量上看,不是“國進民退”,而是“國退民進”。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中的占比,1978年為24.0%,1997年下降為18.7%,1998年我國采用新的統計口徑,全部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戶數從1998的6.5萬戶減少到2011年的1.7萬戶。全部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占全國工業企業數的比重從1998年的39.2%下降到2011年的5.2%。同一時期,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戶數從1998年的1.1萬戶增加到2011年的18.0萬戶,占全國工業企業數量的比重從6.5%上升到55.5%。

從就業上看,也是“國退民進”。規模以上國有工業企業職工數1978年為3 319萬人,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76.2%,之后絕對數有所上升,1997年達到4 040萬人,但比重開始下降,到1997年已下降至65.0%。按新口徑計算,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從業人員1998年為3 748萬人,到2011年下降到1 812萬人,數量減少了一半,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的比重也從1998年的57.2%下降到2011年的19.8%。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就業人數從1998年的161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3 312萬人,增長了將近20倍,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的比重也從2.5%上升到2010年的34.7%。

從產值上來看,“國退民進”也非常明顯。規模以上國有工業企業總產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比重從1978年的77.6%下降至1997年的31.6%,按新的統計口徑計算,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總產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比重從1998年的49.6%下降到2011年的26.2%,而同期規模以上民營企業的占比從1998年的3.1%上升到2010年的30.5%。從2009年起,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總產值已經超過了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2011年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的總產值為25.0萬億元,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總產值為22.1萬億元,民營工業企業比國有工業企業多創造了2.9萬億元的產值。

利潤上也表現為“國退民進”。1978年規模以上國有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額的比重為85.0%,此后一直在下降,到1997年下降到26.0%。采用新口徑計算,除1998—2000年有小幅上升外,2001年之后一直下降,到2010年已降至27.8%。與此同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占比持續上升,從1998年的4.6%上升到2010年28.5%。

(二)國有經濟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

從整個國民經濟角度看,國有經濟存在于各個行業之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體現最為明顯,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國有經濟基本上都退出了。在其他行業中國有經濟基本不占主體地位,例如,農業主要以農民個體和私人經濟為主,房地產業是資金占用較大的行業,也以私人企業為主,服務業以私人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居多,而且缺乏統計數據。因此,分析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在本行業中的比重,可以發現國有經濟主要集中在煙草、石油、電力和煤炭等少數行業中。

中國國有經濟發展報告(2003—2010)數據顯示,2003—2010年,國有工業企業數比重一直較大的行業有煙草制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這3個行業的國有工業企業數量保持在50%以上,但總體上呈下降趨勢[ 3 ] 。在2003年,國有工業企業數比重在50%以上的行業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燃氣的生產和供應業,但到2010年這兩個行業中國有企業的數量已經下降至50%以下。國有工業企業數量比重在30%—50%之間的行業由2003年的3個減少至2010年的1個,在10%—30%之間的行業由21個減少至2個,其余所有行業的國有工業企業數量比重在2010年均下降至10%以下。從資產總額看,國有工業總資產的比重一直保持90%以上的行業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煙草制品業兩個行業,一直保持在50%以上的還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燃氣的生產和供應業以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7個行業,在30%—50%之間的行業由2003年的9個減少至2010年的6個,其余所有行業的比重在2010年均低于30%。從實現利潤上看,2003—2010年,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僅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煙草制品業兩個行業,保持在50%以上的還有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兩個行業。從就業上看,國有工業企業從業人員數量的比重在50%以上的行業由2003年的12個減少至2010年的6個,到2010年,有27個行業的國有工業企業從業人員數的比重在30%以下,其中有16個行業甚至低于10%。

三、“國進民退”提法的由來及評析

“國進民退”或“國退民進”是與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直接相關的概念,對國有經濟進退的正確理解關系到對以往改革成果的評價以及對今后改革方向的判定。

從文獻上看,“國進民退”的提法始見于2002年。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學術界在2004年和2006年曾經就此問題進行過比較集中的討論。“國進民退”之爭的高潮出現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之后,而且這一爭論一直延續至今。

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演變為金融危機,很快蔓延到全球,受此影響,國外對我國商品的需求急劇下滑,國內一些民營企業,尤其是外向型小微企業大量倒閉,民營企業自身出現了“退”的情況。同時,也出現了國有企業“進”的情況,如山西省整頓煤炭企業,由國企主導煤炭業重組,中糧集團入股蒙牛乳業,山東鋼鐵集團重組日照鋼鐵公司,四川航空控股鷹聯航空等。這一時期國有企業的局部擴張也與國有企業發揮穩定器作用有關,2008年底國家為穩定經濟,確保增長,出臺了4萬億元投資計劃,這些投資多數流向國有經濟部門,銀行配套資金等大部分也流向國有企業,但這一時期國有經濟整體上并不存在擴張的問題。

對“國進民退”現象,學者中存在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這是改革的倒退,是與市場化改革相悖的;第二種觀點認為這是向公有制的回歸,是進步,不是倒退;第三種觀點認為國有經濟的進與退,民營經濟的進與退都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現象,只要沒有形成壟斷,沒有阻礙競爭就是合理的。

對于第一種觀點,持這一觀點學者所依據的是西方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即認為市場是配置資源的最有效手段,凡是市場能做的領域都要交給民營企業去做,只有市場做不了或做不好的,即市場失靈的領域,如公共產品和具有較大外部性的產品、壟斷以及信息不對稱領域,政府才可以介入,政府(國有經濟)介入經濟的合理性還表現在促進收入分配合理化、熨平經濟周期上。他們還認為國有經濟與市場經濟是不相融的,國有經濟一方面因為產權不明確、預算軟約束等原因必然導致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還會干擾市場配置資源的信號,造成私營經濟效率低下,從而損失社會福利。我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說明我們已經把市場配置資源當作一種有效的手段,我國國的國有企業經過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已經成為具有先進治理結構的新型國有企業,盡管它依然承擔著一些社會責任,但它已經成為追求企業目標的與政府分離的微觀經濟主體,國有經濟的效率并不低下,國有經濟與市場經濟是相融的。從工業領域的國有企業來看,雖然其數量在不斷減少,但是資產規模和產出規模在不斷擴大,企業的利潤水平和勞動生產率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國有企業的地區分布不斷優化,國有經濟的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改善。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國有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不斷發展壯大,在《財富》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企業中,2003年我國有11家國有企業上榜,到2013年,國有企業的上榜數達到了78家,占15.6%。表明我國國有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穩步提升。

第二種觀點也有失偏頗。這一問題主要涉及到如何看待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關系問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我國不能實行單一公有制。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即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從宏觀上看,中國在國際上的崛起,或者說中國模式的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們堅持了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了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換句話講,我國經濟的成功是我們堅持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共同發展的結果。國有經濟大量存在于基礎設施領域,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民營經濟的發展對促進國有經濟改革有積極作用,如民營經濟作為國有經濟的競爭對手,促進了國有經濟效率的提高,民營經濟承擔了社會就業的大部分。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并非相互替代、相互對立的關系。國有經濟并沒有因為民營經濟的發展而削弱,相反,國有經濟因為集中在優勢領域,盡管比重有所降低,但其活力得到提升,控制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強。民營經濟也沒有因為國有經濟的發展而受到排斥和擠壓,相反,民營經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表現出了旺盛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優勢。

第三種觀點提出了一個進退標準的問題。我國國有經濟進退只能以其功能定位和“三個有利于”為標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決定國有經濟要保持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必須有一定的比重。從靜態上看,目前國有經濟的比重約占整個國民經濟的30%,已經是保持控制力的最低限度,不能再低了[ 4 ] 。動態上會有調整,自然壟斷行業和競爭行業因技術變化會相應變化。國有經濟的進退也會相應變化,有的行業轉變為競爭性領域,國有經濟也可以相應退出,有些行業從全球競爭力來考慮,國有經濟也可以適當進入并做大做強。我國的國有經濟還要承擔“轉軌”的制度變遷成本,主導國家趕超戰略。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中心環節,實行的是由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制度變遷”,國有企業改革直接推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微觀經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時間接推動了宏觀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盡管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10年我國的經濟總量已達到全球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但是我國與發達國家仍然有較大差距,實現趕超目標仍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項長期戰略,并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國有經濟的進入或退出某一領域只能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 5 ] ,即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符合“三個有利于”就進入,否則就退出。

參考文獻:

[1] 劉國光,張宇,徐傳諶.共同理想的基石[ M ]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176-200.

[ 2 ] 胡鞍鋼.“國進民退”現象的證偽[ J ]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12,(1):9-14.

[ 3 ] 徐傳諶,彭華崗.中國國有經濟發展報告(2003—2010)[ M ]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104-135.

[ 4 ] 李中義. 深入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 J ] . 經濟管理,2013,(4):198-203.

[ 5 ] 李政.“國進民退”之爭的回顧與澄清——國有經濟功能決定國有企業必須有“進”有“退”[ J ] .社會科學輯刊,2010,(5):100-106.

(責任編輯:巴紅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另类欧美日韩| 国产免费黄|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色有码无码视频| 5555国产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13页| 五月婷婷伊人网|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主播喷水| 91精品网站|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色综合综合网| 午夜啪啪福利|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www.亚洲色图.com|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影院| 夜夜操天天摸| 澳门av无码|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在线国产欧美|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老司机精品99在线播放|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韩免费网站|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2021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人妻21p大胆| 日韩欧美色综合| 99免费视频观看| 一级毛片高清|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日韩在线1| 日韩欧美国产区|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无卡视频|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欧美三级自拍|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91在线|日本|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