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生, 黃作超, 王小毛, 張才友, 羅會俊, 李兆艷
(江西省贛州市腫瘤醫院藥劑科, 江西 贛州 341000)
抗腫瘤中成藥應用分析
曾春生, 黃作超, 王小毛, 張才友, 羅會俊, 李兆艷
(江西省贛州市腫瘤醫院藥劑科, 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 評價抗腫瘤中成藥在江西省贛州市腫瘤醫院的使用現狀,探討用藥合理性。方法 調查、分析該院2009—2012 年抗腫瘤中成藥種類、 用藥金額、 用藥頻度及臨床用藥情況。 結果 抗腫瘤中成藥物用藥金額分別為289.5、 442.5、 754.9、 903.3 萬元, 占同期全院用藥總金額的比例分別為 11.12%、 12.03%、 17.97%、 18.26%, 呈逐年上升趨勢; 4 年數據顯示, 其中注射劑型藥物以消耗金額計, 約占 60% ~70%, 而以用藥頻度 (DDDs) 計則只占約15% ~30%, 說明注射劑型價格較高, 使用頻次低。 反之, 口服劑型價格較低, 臨床使用廣泛。 結論 該院抗腫瘤中成藥品種結構基本合理,用藥金額逐年增長;醫院應加強醫生用藥規范化培訓,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抗腫瘤中成藥;用藥分析;用藥金額;用藥頻度;合理用藥
在惡性腫瘤綜合治療中,中醫藥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 多配合放療、化療、手術等治療手段應用,具有減輕毒副反應, 增加療效, 調節患者體質等作用[1-2], 部分中藥經過現代工藝提取為單體成分,甚至對特定腫瘤有直接抑制作用[3-5]。 中成藥與傳統的中草藥相比, 具有 有效成分穩 定、分劑量準確、便于攜帶和服用等優點,中成藥在目前腫瘤防治中應用廣泛,為探討抗腫瘤中成藥的臨床應用特點及用藥趨勢, 筆者對我院 2009—2012 年抗腫瘤中成藥的應用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旨在了解抗腫瘤中成藥在我院臨床的應用情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1 資 料 通 過 我 院 醫 院 信 息 系 統 (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調閱我院 2009—2012 年抗腫瘤中成藥消耗統計數據,包括藥品類別、藥品名稱、規格、使用數量、藥品金額等。
1.2 方法 參考藥品的批準文號作為中成藥的界定依據,包括對腫瘤治療、輔助治療作用的中成藥。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 (WHO) 推薦的限定日劑量 (defined daily dose, DDD) 和 藥 品 金額 作 為 計 量 單 位 進 行 分析[6]。 藥品 DDD值參照藥品說明書及本院實際使用情況確定。 用藥頻度 ( DDDs) =藥品的年銷 售 數 量/該 藥 的DDD。 同一品種不同規格藥品分別計算其 DDDs, 將 DDDs相加即 為 該 藥 總 的 DDDs。 日 用 藥 金 額 ( daily drug costs,DDC) =藥品的年銷售金額/該藥的 DDDs, DDC代表藥品的價格水平,表示患者應用該藥的日均費用。中成藥的合理性分析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 《中成藥臨床使用基本原則》[7]及藥品說明書。
統計 2009—2012 年我院抗腫瘤中成藥品種增減情況、各品種用藥金額、用藥頻度、每日費用進行排序分析。分別統計口服類抗腫瘤中成藥和注射類抗腫瘤中成藥消耗金額、同期全院用藥總金額,分析用藥趨勢。
2.1 各類抗腫瘤中成藥品種增減 詳見表 1。

表 1 2009—2012 年各類抗腫瘤中成藥品種增減
由表1可知,我院抗腫瘤中成藥應用品種呈逐年增加之勢, 2009、 2010、 2011、 2012 年分別為 13、 20、 21、 23種。品種增加與近兩年來腫瘤治療觀念改變有關,目前,在晚期癌癥的治療中以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為終點指標,而不是以腫瘤根治、瘤體的縮小為唯一目標已形成共識。 中醫藥 “以人為本”, 調理生理機能、 提高免疫力為患者獲得 了帶 瘤 生 存 的 機 會, 得 到 醫 生 和 患 者 認可[8]。2011 年淘汰的品種 “華蟾素注射液” 因出現 “注射處紅腫,并有針刺樣疼痛”等嚴重不良反應停用,與張秀華等報道不良反應 相同[9-10], 現改為 使 用口服類 劑 型 “ 華蟾素軟膠囊”。 而 “康力欣膠囊”、 “得力生注射液”、 “抗癌平丸”均因招標采購目錄調整,未中標而停用。
2.2 用藥情況 2009—2012 年各抗腫瘤中成藥消耗金額、DDDs、 DDC值詳見表 2。
由表 2 可知, 2009、 2010 年兩年我院抗腫瘤中成藥使用基本沒有大變化,年消耗金額前3品種未變,分別是“參芪扶正注射液、 復方斑蝥膠囊、 康艾注射液”; DDDs前3品種未變, 分別是 “復方斑蝥膠囊、 參芪十一味顆粒、參芪十一味片”, 說明抗腫瘤中成藥口服劑型應用較廣。2011 年隨著新增品種大量投入使用, 用藥格局有較大變化,參麥注射液、金龍膠囊分居用藥金額前2位,分別比上年增長了 1 045.22%和 746.16%, 金額排序/DDDs排序分別為 0.33、 0.40, 同步性差, 說明該兩種藥價格高, 使用該藥患者日均藥費較高, 用藥合理性值得探討。 DDDs排名靠前的品種是地榆升白片、復方斑蝥膠囊等口服劑型,該類藥品日均費用 (DDC) 排名靠后, 深受醫生的青睞; 而日均費用 (DDC) 排名靠前的品種, 如消癌平注射液、 欖香烯注射液、 康萊特注射液, 臨床使用較少。 2012 年用藥情況基本與 2011 年保持一致。
2.3 抗腫瘤中 成藥分類消耗金額、 DDDs排名情況2009—2012 年抗腫瘤中成藥分類消耗金額情況、 DDDs排名見表3。
2009、 2010、 2011、 2012 年全院藥品總金額分 別為2 603.02、 3 677.62、 4 200.45和4 946.82萬元, 抗腫瘤中成藥占比分別為 11.12%、 12.03%、 17.97%和 18.26%,呈逐年上升趨勢, 2011 年增長幅度較大; 同期住院病人數分別是5 082、 7 201、 8 492和10 047人, 逐年上升; 人均藥費分別為5 121、 5 106、 4 946和4 923元, 人均藥費逐年下降與醫院狠抓合理用藥、控制藥品比例及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藥價下降有關。從表3近4年數據看,注射劑型以消耗金額計, 約占 60% ~70%, 而以 DDDs計則只占約 15% ~30%, 說明注射劑型價格較高, 使用頻次低。 反之, 口服劑型價格較低,臨床使用廣泛。

表 2 2009—2012 年各抗腫瘤中成藥消耗金額、 DDDs、 DDC值 (金額單位: 萬元; DDDs單位: 日/百人次; DDC單位:元)

表3 抗腫瘤中成藥分類消耗金額、 DDDs情況
3.1 從以上的數據和分析可以看到, 我院抗腫瘤中成藥約占全年用藥量的 15%。 在腫瘤的治療中, 特別是中晚期腫瘤的治療中,中醫藥在整體調理,減輕惡性腫瘤患者的各種癥狀和體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減輕化療、放療的副作用,促進姑息性手術治療、放化療后患者的體質恢復,提高放、化療的療效,抑制或延緩腫瘤生長,從而提高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存期等方面有著西醫學所無法替代的優勢[11]。
3.2 正確認識抗腫瘤中成藥, 摒棄中成藥無毒副作用觀點。 中醫有 “以毒攻毒” 之說, 特別是對抗腫瘤中成藥,有的毒性成分恰是有效成分,其毒副反應雖然不像化療藥那樣毒性猛烈,但有些成分毒性作用發生緩慢而隱匿。如現有的抗腫瘤中成藥中,按原料藥材統計有毒的成分包括山慈菇、土鱉蟲、守宮、斑蝥、蟾酥、娛蚣、全蝎等。這些原料藥的毒性有些經加工炮制已發生變化,有些經嚴格配伍而突出其療效,但不能認為抗腫瘤中成藥沒有毒性[12-13]。 一般來說這類藥骨 髓抑制及神經毒方 面明顯小于化療藥,但肝腎功能的毒性也應提防,要及時做相關檢查,并也應按療程用藥和按推薦劑量使用。
3.3 中醫用西藥, 西醫用中藥在我國已是普遍現象。 在腫瘤臨床工作中,抗腫瘤中成藥主要為西醫所用也已成為現實,然而,中醫和西醫畢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醫學,在理論基礎、 思維方法、 療效審定等方面都有很大差異[13]。 辨病用藥是針對中醫的疾病或西醫診斷明確的疾病,根據疾病特點選用相應的中成藥。臨床使用中成藥時,可將中醫辨證與中醫辨病相結合、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相結合,選用相應的中成藥, 但不能僅根據西醫診斷選用中成藥[14]。
3.4 遵循 《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合理使用抗腫瘤中成藥。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堅持能口服給藥的,不采用注射給藥;能肌內注射給藥的,不選用靜脈注射或滴注給藥[7]。 選擇合適的給藥途徑, 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特別是針對需長期治療的患者,應盡量選用無創給藥方式。再者,中藥注射劑成分復雜,質量控制技術不夠成熟,不同廠家,甚至同一廠家不同批次質量也有可能不一致,造成不良反應多見[15]。
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規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證施藥,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藥和超量、超療程用藥。臨床上超說明書用藥的情形多見,有的醫生不論何種腫瘤,均使用同一種中成藥,當作萬金油使用。如金龍膠囊,由鮮守宮、鮮金錢白花蛇、鮮蘄蛇等組成,用于原發性肝癌血瘀郁結證,但臨床上各種腫瘤均在使用,存在超功能主治用藥情況[16]。 另外, 中藥注射劑 應單獨使用, 嚴 禁混合配伍[17],特別是中西藥分開使用,但臨床上常見參麥注射液配伍門冬氨酸鉀鎂同瓶靜脈滴注給藥,造成嚴重用藥安全隱患。
3.5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 我院抗腫瘤中成藥品種結構基本合理,抗腫瘤中成藥使用存在不遵循 《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情況,部分用藥缺乏臨床研究證據的支持。建議醫院應加強醫生用藥規范化培訓,促進臨床合理用藥;藥學部門加強處方點評力度,對不合理用藥行為及時予以糾正,并按有關規定處罰;鑒于目前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高發態勢,臨床應加強不良反應監測,密切觀察輸液外觀變化和患者的癥狀、體征等變化,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處理。
[ 1 ] 徐 凱, 郭 勇.抗腫瘤中成藥應用概況調查及探討[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21(10): 735-736.
[2] 朱 霞,韓慧杰,臧 凱.艾迪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惡性晚期腫 瘤 的 療效觀 察 [ J].中成藥, 2004, 26 (11):907-908.
[3] 林洪生,樸炳奎,李樹奇,等.參一膠囊治療肺癌Ⅱ期臨床試驗總結[J].中國腫瘤臨床, 2007, 29(4): 276-280.
[4] 余 濤,劉曼曼, 李 丹, 等.去甲斑蝥素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遷移、黏附、管腔形成能力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 內皮細胞鈣黏著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癌癥雜志,2012, 22(3): 232-235.
[ 5 ] 李宗云, 高慧敏, 王金華, 等.蟾酥總蟾蜍甾烯對 H22 荷瘤小鼠的抗腫瘤作用及組織中代謝物的初步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 2011, 36(21): 2987-2993.
[6] 李 艷,丁慶明.限定日劑量在藥物利用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執業藥師, 2010, 8(10): 6-8.
[ 7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中醫藥醫政發 〔2010〕 30 號, 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 .2010.
[ 8 ] 朱敏為, 陳四清.癌癥中醫治療用藥規律探討[J].江蘇中醫藥, 2009, 41(5): 58-59.
[ 9 ] 張秀華, 張春紅.華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應 9 例[J].醫藥導報, 2004, 23(1): 410.
[10] 柳 青, 雷招寶.華蟾素注射液的不良反應與合理用藥[ J] .中成藥, 2012, 34(7) : 1409-1411.
[11] 張國慶, 劉開江.抗腫瘤中成藥物的合理應用[ 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05, 5(4): 249-250.
[12] 章永紅, 章 迅, 葉麗紅, 等.論癌癥以毒攻毒治法[ 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 28(2): 105-108.
[13] 李佩文.關于西醫應用抗癌中成藥的幾點建議[J].中華腫瘤雜志, 2006, 28(12): 949-950.
[14] 顧玉紅, 杜佳新, 藍玉進, 等.我院 2008—2010 年門診抗腫瘤中成藥利用分析 [J].中國藥房, 2011, 22 (19):1812-1814.
[15] 吳友蘋, 盧覓佳, 宣堯仙.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分析及安全性評價思路[ J] .醫藥導報, 2009, 28(5) : 679-681.
[16] 劉 琳.金龍膠囊用于中晚期惡性腫瘤放療患者的療效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 2010, 29(2): 21.
[17] 梅全喜, 曾聰彥.中藥注射劑安全合理使用之道[ J].藥品評價, 2010, 7(14): 10-14.
R287
: B
: 1001-1528(2014)01-0214-04
10.3969/j.issn.1001-1528.2014.01.058
2013-04-18
曾春生 (1973—) , 男, 副主任藥師, 研究方向: 臨床藥學。 Tel: (0797) 8105636, E-mail: zcs36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