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渤珺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財務部,上海 200120)
壽命周期成本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國防部提出,主要用于美國軍事裝備,從最初的概念階段到最終報廢成本分析、控制和優化問題。全壽命周期成本在軍事領域成功應用之后,逐漸在各種產品的設計過程和民用飛機制造行業廣泛應用。
一般而言,民用飛機全壽命周期一般可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立項論證:根據國家發展規劃和市場需求,形成項目研制設想,完成項目立項論證工作。
可行性論證:根據立項論證的目標和要求,對項目的技術和經濟可行性進行綜合研究,選定最佳產品目標和研制方案,并最終通過相關部門的評審。
預發展階段:針對可行性論證確定的飛機設計依據和設計要求,權衡細化,進而完成初步設計,凍結總體技術方案,對研制任務進行分解,完成關鍵技術項目攻關。
工程發展階段:綜合考慮項目技術、制造、客戶服務、質量、經濟型和適航審定等,進行產品詳細設計、試制和試驗等,并最終通過相關部門的審定。
批生產階段:根據市場訂單,制定生產綱領,向適航當局申請型號生產許可證,適航當局核實制造商的生產能力和批準工廠的質量控制體系,以保證出廠的產品符合設計要求。
運營階段:飛機制造商為飛機的售前和售后活動以及與之有關的用戶支援、商務和技術支持階段,貫穿于飛機的研制、銷售和營運的全過程。
民用飛機全壽命周期各個階段所發生的成本之和即組成了飛機全壽命周期成本。
傳統成本管理的重點往往聚焦于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低估了產品的使用成本和維修成本等隱性成本,從而導致飛機后期的保障成本高于期望。隨著航空工業的日益國際化,競爭強度劇增,市場對民用飛機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一方面希望飛機制造商能制造出更高性能的飛機,另一方面則希望能以更低的運營成本使用飛機。對于買方壟斷的民用飛機市場來說,飛機制造企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壓力,只有持續設計和生產出高性能、低價格和低使用成本的產品,才可能實現持續發展。傳統成本管理模式對飛機制造商而言,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其成本管控要求,而全壽命周期成本則將成本管控的范圍拓展延伸到飛機的設計階段,不僅考慮了客戶的購買成本,更重要的是考慮了客戶的使用成本,大大改善了傳統成本管理的缺陷。
飛機壽命周期成本復雜而龐大,對整個壽命周期成本來說,飛機的早期階段成本投入小,但影響程度大。控制飛機壽命周期成本費用的一個主要原則就是“早期設計決定主要成本”,后期的制造成本很大程度上已經由早期的設計理念和框架決定,對后期生產階段的成本控制空間相對較小。因此,在項目早期階段及時開展經濟性設計活動,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飛機壽命周期成本。
通過壽命周期成本費用的分析,特別是成本結構組成的分析主要有三種方法:第一,通過了解成本的具體構成,針對成本占比較大的部分進行有重點的經濟性設計;第二,通過分析和篩選影響成本的敏感因素,找出關鍵因素,針對關鍵性能參數開展經濟性設計,達到有效降低成本的目標;第三,通過系統參數的權衡優化設計,使飛機既要具有較低的生產制造成本,又要具有合理的使用保障費用,使飛機的壽命周期成本費用最低,最大限度延長飛機的經濟壽命期限。影響飛機壽命周期成本費用的因素很多,以可靠性、保障性和維修性為主的飛機可靠性參數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是平衡飛機的制造成本和使用維修費用的關鍵。一般來講,當可靠性參數設計較高時,研制和生產成本會增高,使用保障費用會降低;而當可靠性參數設計較低時,研制和生產成本會偏低,使用保障費用會急劇增加。
壽命周期成本費用分析結果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在工作分解結構的基礎上,推行掙值管理理念,實現實際成本控制與項目進度控制。在實際工作中根據進度偏差和成本偏差按比例預測項目完成的最終成本和最終進度,達到項目進度與成本支持的有效控制。
中國航空工業正在向市場化、商業化的方向發展,成本管控水平有待提高,承受的成本壓力較大。飛機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在國外的發展應用時間較長,累積的經驗較多,而引入國內的時間較短,在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方面還不夠,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對全壽命周期成本認識的片面和受自身技術能力的局限,使得全壽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和優勢還不能充分地體現。在今后民用飛機壽命周期成本應用過程中,第一,應該進一步提高對飛機壽命周期成本的認識,不斷學習飛機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這種新管理方式的關鍵點,掌握其精髓;第二,因為中國民用飛機生產和研制的歷史較短,積累的數據和經驗不足,而對飛機壽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各種方法均需要一定的歷史數據和信息量才能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必須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累積數據信息,才能切實用好全壽命周期成本管理工具,提高民用飛機成本管控水平。
[1] 王亞平,白思俊,郭云濤.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國內飛機型號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J].航空制造技術,2013,(6).
[2] 李曉勇,宋文濱.民用飛機全壽命周期成本及經濟性設計研究[J].中國民航大學學報,2012,(4).
[3] 姚姍姍,魏法杰.飛機全壽命周期成本工程及發展趨勢初探[J].企業經濟,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