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生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我國財政部門于2006年發布了新會計準則,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我國企業利潤操縱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會計準則的影響下,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得以提升。新會計準則在傳統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與完善,這一系列改變給企業會計工作帶來革新。接下來,筆者將從利潤的角度來探討新會計準則給企業會計工作帶來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導致企業會計工作中的資產減值、資產計量、債務重組、證券投資收益以及合并報表等工作發生了許多改變。在新會計準則的管理下,企業會計行為變得更加規范,有效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減少了企業利潤操縱空間,使投資、政府等利益相關者能清楚地了解會計信息的實時動態。隨著會計信息透明化發展,社會公眾利益得到了保障。而且,相較于傳統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一邊縮減企業利潤操縱的空間范圍,一邊為企業利潤操縱拓展了新的空間。如何在利潤操縱空間縮小的同時,經受住市場的考驗,同時把握機會,充分利用新會計準則開辟的操縱空間實現發展,是目前企業會計工作的重點內容。為此,筆者對新會計準則視野下的企業利潤操縱進行了研究,針對新會計準則的系列影響,提出應對措施,供廣大企業參考借鑒。
在新會計準則中,新資產減值準則規定企業會計工作在確認資產減值損失的金額之后,不得在以后的會計期間轉回,這意味著,企業無法通過資產減值準備計提與沖回手段實現利潤操縱。由于新準則規定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不可再沖回,一些通過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對利潤進行大改變的企業或許會在2006年內完成回沖工作。因為一旦新會計準則正式實施后,這部分暗藏的利潤將會被掩埋。而這些企業的回沖行為,將會在短時期內對企業利潤造成極大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剔除了傳統的“后進先出法”,這一變化致使生產周期較長,發出存貨長期遵循“后進先出”原則給集團企業利潤操縱帶來極大影響。一般情況下,生產周期越長的企業,存貨會越多,存貨周轉率較低,倘若改用“后進先出法”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該企業毛利率與利潤將會在短期內呈現出異常波動。雖然,在新會計準則的影響下,存貨、資產減值準備以及合并報表等相關企業會計工作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企業的正常運行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新會計準則的應用導致企業利潤操縱行為受到了約束,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新準則的應用與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介入下,我國會計工作行為變得更加規范,也更貼近業務本身的經濟實質,這意味著,企業利潤操縱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新會計準則明文規定了會產生損益的幾種債務重組模式:第一,債務人需將充足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現金的出入,記為債務重組利得并計入當期損益;第二,當債務人以非現金資產方式償還債務時,債務人應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和專訪非現金資產通過公允價值計量處理,確定差額后記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第三,當債務轉為資本時,重組債務的前后入賬價值之間存在差額,均可產生損益。目前我國債務重組法與美國現行相關規定基本一致。
對身為債務人的企業來說,新的債務重組準則表明,一旦債權人做出妥協,企業獲得的債務重組利益會直接被計入當期收益,進入利潤表中。而這一模式對物理償還債務的企業來說,當債務全額或部分豁免時,他們基本上就沒有任何經濟負擔,能夠獲得重生。這種情況有利于提升企業的每股收益,由此可以推斷,在新準則中債務重組規定的影響下,多數企業將從債務重組的過程中,獲取巨大利益。
新會計準則中新合并報表準則明確提出,一切隸屬于母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均要被列入合并報表的范圍內,衡量標準不再以股權比例為主。在這種強調實事過于形式原則的監督下,一些母公司再也無法通過分化出多個子公司,人為操控持股比例,將營業額低的業務從合并范圍內摘除的方式,改善企業集團的整體業績。
合并報表基本理論的側重點從母公司理論轉化為實體理論,也就是說,合并報表范圍的確定更強調實質性控制。所以,那些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若想實現持續發展就必須被納入合并范圍內,而此時,母公司也有義務與責任來承擔子公司的所有負債。與此同時,部分隱性或顯性債務將會浮出水面,給企業集團合并報表利潤帶來巨大的沖擊。這一準則的革新,充分體現出實質性會計原則。該準則的實施,徹底杜絕母公司利用和部分特殊子公司的關聯交易的方式,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
我國經濟目前已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元化。各種復雜繁瑣的經濟業務都將通過會計信息,真實、準確地得以體現。自我國加入WTO以來,全球經濟一體化日趨成熟,而會計準則朝著國際化趨勢發展的需求也是日益加劇。在此背景下,新會計準則應運而生。新會計準則的發布充分彰顯出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新會計準則參考借鑒了許多國際準則,同時充分結合我國基本國情,選用了與其基本一致的原則與處理手段。
制定會計準則的初衷是為規范企業會計行為,使企業會計信息更加真實可靠,在一個健全的會計準則監督下,企業的會計操縱行為將會受到一定的約束與管理。
會計準則不但會使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記錄以及報告行為變得更加接近國際慣例,同時也對會計信息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過,考慮到現實經濟環境與會計環境的復雜性,各個時期會計準則所面臨的考驗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會計準則的建設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不斷改良與完善的過程。這一點對于我國目前發布與實施的新會計準則也完全適用,雖然新會計準則在很多方面對企業的會計行為提出了嚴格的規定,對其利潤操縱行為予以約束,但也在另一方面為企業的利潤操縱行為留下了充足的發展空間。照此情況來看,新會計準則絕對不是永久性的,而是要結合我國經濟環境以及會計環境變化,不斷做出調整與改良,深入落實會計準則的建設工作。
除了需要深入落實會計準則的建設工作,提升對企業利潤操縱行為的管理與約束力度也是必要的。除了要為企業會計行為的規范提供科學依據,還要通過增強對企業內部會計工作人員的監管力度,實現對整個行業行為的約束與管理。從某種層面上來看,會計準則需要通過執行來實現效果,發揮價值。而企業內的會計人員顯然就是會計準則的執行者,因此,企業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將會直接決定會計準則的落實情況。
企業的內部會計監督工作,主要通過會計人員對企業的會計工作與會計資料進行分析,向企業反饋現階段經濟活動的進行情況。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在會計監督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會計人員隊伍日益壯大,綜合素養較從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不過,和目前經濟發展與會計工作的要求相比,我國企業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另一方面,由于部分會計人員的監督意識比較薄弱,缺乏法制觀念,業務水平低,無法為企業創造效益。所以,加強對企業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很有必要。在錄用企業會計人員時,務必提高錄用標準,員工入職后,定期舉辦培訓,培養高素質的企業會計人才。只有嚴格執行錄用標準,利用在職培訓提升企業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才能確保企業會計人員能夠切實履行職責,規范行使會計操作,高質高效地完成分配業務。
會計準則的剩余選擇權是一種客觀存在,主要被用于傳遞公司經營業績的信息。總的來說,管理層可以利用該職權信息占有的優勢,選擇適合該公司經濟形勢的會計方式。考慮到剩余選擇權的存在,只依靠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并不能完全實現對企業利潤操縱行為的約束,這主要是因為利潤操縱行為與管理層決策有關。如此一來,除了要深入落實會計準則建設,加強對企業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強化會計工作的外部監管力度也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說,需要借助政府部門與社會的監管力量。
加大政府部門監管力度,首先要明確各政府部門在企業會計監管中的具體職權,促進各監管部門的交流與溝通,強調各部門工作的協調性,避免出現監管漏洞。社會監管更側重于中介性質的監管部門,主要指的是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接受委任,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對委任單位進行審計監管。為確保會計師事務所與注冊會計師審計監管工作真實可靠,務必要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的培養,對目前會計師事務所與注冊會計師的管理模式進行適當調整,進一步增強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強化社會監管力度。
如何迎接挑戰把握機遇是新時期企業會計工作需要探討的重點課題。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規范會計工作秩序與會計行為,優化會計信息質量,減少企業利潤操縱空間有著積極良好的促進作用。在新會計準則的影響下,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能夠更清楚、更及時地了解會計的真實信息,為社會公共利益提供了保障。
雖然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對企業利潤操縱行為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使企業利潤操縱的原有空間受到了局限,但是,新會計準則為企業利潤操縱拓展了新的空間。積極落實會計準則的建設工作,注重對企業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增強企業外部會計監管力度,提升對企業利潤操縱行為的管理,是促進企業會計行為規范化,推動企業會計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途徑。
[1] 翟勝寶.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2] 羅楠.公允價值會計信息的契約有用性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3] 呂霞.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效果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4] 陳艷,孔晨,于洪鑒.行為人的舞弊心理及舞弊傾向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