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紫文
(上海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上海 200433)
P2P其中P是英文Peer的意思。主要是指個人通過第三方在收取一定費用的前提下向其他個人提供小額借貸的金融模式。客戶對象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將資金借出的客戶,另一個是需要貸款的客戶。P2P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網絡借貸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視角和渠道,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其價值無疑是巨大的。
P2P網貸起源于歐美,美國最大的網絡借貸平臺是 Prosper,歐洲最大的網絡借貸平臺是Zopa。Zopa和Prosper是提供C2C的金融服務的網站,可以實現用戶之間的資金借入和借出,整個過程無需銀行的介入。Prosper模式是傳統的P2P網絡借貸模式,在借貸雙方中純屬中介機構,靠收取服務費來獲得收益。而Zopa則承擔了較大的運營成本,不僅提供借貸平臺,還提供信用測評、催借款、完成借貸過程中的相關法律文件等,所以它的壞賬率一直控制在2%左右,但收益率也比較低。
我國的P2P網貸平臺經營模式主要借鑒的是Prosper,,同時也是二者的結合,并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進。在短短的幾年里,我國的P2P網絡借貸發展迅速,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2007—2009年的萌芽階段,2009—2010年的緩慢發展階段,2011年至今快速發展探究階段。
目前我國的P2P運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以拍拍貸為代表的“純線上模式”;以宜信為代表的“純線下模式”;以人人貸為代表的“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以陸金所、仟邦資都為代表的“第三方擔保模式”。不可否認的是,相對安全的是“第三方擔保模式”。其中,陸金所是信用貸款,平安銀行承諾本息擔保,仟邦資都是物權抵押貸款。雖同是擔保模式,保障方式各有不同。
P2P網絡借貸的流程是:資金需求方先在借貸網站上進行信息注冊,然后將借款金額、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利率和一些個人信息公布在該借貸平臺上,有貸款人進行投標,在貸款人對借款者的信息進行審核后,決定是否將自己的錢貸給借款者。
P2P網貸與傳統貸款相比,具有以下的優勢:
(1)運營成本低
傳統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成本高、效率低、目標不明確、無法批量獲得客戶。而P2P網貸依靠先進的互聯網技術,不但有方便快捷的融資渠道,而且不必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成本,便可實現借貸雙方的信息對接。所以對于網貸平臺來說,只需要平臺完善借款人的信用審核工作和企業內部管理即可。
(2)投資門檻低
P2P網貸投資原則是“小額分散”即分散進行小額融資,投資門檻相對銀行來說低很多。目前除陸金所最低投資需要1萬元以外,大部分的網貸平臺投資門檻低至100元甚至50元,網貸投資是低門檻的大眾理財產品,適合所有階層的投資者。
(3)收益高
P2P網貸平臺的貸款利率很高,行業內年化利率一般在1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20%,遠遠超越銀行 (2%—5%)等金融機構的利率水平。根據中國經濟網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5至12月全國P2P網貸利率的平均年利率為25.06%。
(4)資金量大
在傳統行業中,貸款一般由各大銀行提供,如需貸款,要經過諸多的抵押以及驗證程序,且不說流程繁瑣,程序眾多,即使最終通過了,貸款的金額也非常有限。相反的P2P網貸卻不同,由于其一般都只存在于網絡上的一些借貸平臺,這些平臺給予放貸者的利率相當高,因此很多有閑散資金的人都愿意將資金存放在這樣的平臺上來獲取利益。
(5)形式靈活
銀行儲蓄或其他一些理財產品一般都要求一定的投資年限,而P2P網貸平臺的投資期限可自由規劃。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以及未來的實際情況,選擇投資的期限,而許多平臺也允許讓投資者用未到期的投資做擔保在平臺上借款,以滿足不可預測的資金需求,這讓網貸投資的流動性得以釋放。投資者既可以參照未來的資金需求情況來選擇投資期限,也可以在平臺上借錢來暫時迅速提現,滿足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資金需求。
(6)產品多樣性
P2P網貸可以依托互聯網的大數據分析,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信用問題,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特色服務和更多樣化的產品,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風險分散,提高了金融服務覆蓋面,尤其是小微企業、個體創業者和居民等群體收益
P2P網絡借貸對傳統貸款而言,具有以下劣勢:
(1)借款人信用難有效審核
在當前我國社會征信體系缺乏的情形下,P2P網貸總體上處于風險經營狀態,無法對借款人進行謹慎有效地信用審核,如果發生借款人大面積違約事件,網貸平臺或網貸平臺引進的擔保公司無法承擔起信用審核的結果責任,網貸平臺處于高風險經營之中。
(2)網絡借貸平臺或涉自融自借
在網貸平臺對借款人的信用審查和資金劃轉受到第三方獨立監督之前,網貸平臺或擔保公司自融自借的法律風險將始終困擾這個行業。
(3)交易數據難以取證質證
網貸平臺電子操作在方便當事人、節約交易成本的同時,也帶來證據無法保留的法律風險。網貸平臺倒閉,貸款人不僅無法要求網貸平臺提供資金安全保障,而且很可能也無法向借款人追償,法律風險很大。
(4)游走在非法吸存集資邊緣
P2P網貸模式已突破傳統民間借貸貸款人與借款人一對一的模式。在提供網貸平臺之間服務后,貸款人和借款人都變不特定,很容易輕者構成非法吸存,重則構成非法集資。
在當前我國改革開放放開金融監管的大背景下,網貸平臺得以游走于合法與違法之間,但在政府政策明確之前,監管風險將時刻籠罩在網貸平臺之上。
2013年以來,P2P發展迅猛,火爆亦存隱憂,經歷一年“野蠻生長”各平臺交易規模不斷突破。2014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顯示,上半年P2P網貸平臺累計成交金額近1 000億元,接近2013全年。預計到2014年底,行業月成交額會超過300億元,全年累計成交額將達3 000億元。截止2014年7月,P2P網貸投資的數量約為29萬人,平臺數量在2 000家左右,行業存量資金為337.6億元,比2013年增長近一倍。根據“網貸之家”統計,2013年全年共有74家P2P網貸平臺出現困難、倒閉或跑路的現象,約占整個市場的10%。
有專家稱,P2P網貸自2007年來到中國,在經歷2013年野蠻生長、“倒閉潮”之后,會逐漸趨于理性。2014年行業迎來了整合之年,互聯網金融到了發展的最好時機,在未來的5年內將會進入黃金發展期,因為目前的條件有利于P2P行業發展。
(1)政府和監管的支持
降低了民間借貸的利率,有利于小微企業,有利于個體戶和消費者,可以認為是普惠金融的一種,因此政府和監管機構支持這種商業模式。
(2)大量投資人出現
社會財富的增加,金融常識的普及,將會產生大量的自由投資人。由于房地產進入調整期,黃金投資、證券投資、債券投資收益不理想,將會有更多的投資人進入P2P行業進行投資。
(3)風險投資的大量進入
簡單的講風險投資是最怕風險的,如果其不看好P2P行業,是不會大量進入此行業的,一定是未來P2P市場巨大,風險可控,風險投資才會進入,目前最有名對P2P的風險投資為人人貸、拍拍貸、宜信。
(4)資金的需求量在高速增長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形成的政府和民眾對財富追求的社會文化。這種對財富的追求推動大量的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大學生、職場人士不斷進行創業,嘗試各種商業模式,資金的需求量在高速增長。
(5)城鎮化帶來的機會
城鎮化進程過程中必定會提高農業生產率,降低農業人口,大量農業人口走向城鎮,從社會穩定角度出發,國家必須鼓勵中小企業發展,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企業中去,因此其資金需求巨大,銀行目前能夠拿出支持小微企業的資金有限,因此P2P的市場巨大。
(6)同銀行錯位競爭
P2P行業面對的客戶是具有小額資本需求,但高風險的特點,其大都不是銀行目標客戶,因此競爭者少,市場巨大,目前民間借貸市場在8萬億左右。
(7)邊際收益逐步提高
P2P在形成一定規模后,其風險管理成本和業務運營成本都會比傳統金融企業低,因此邊際收益將會逐步增高,邊際成本將會逐步降低。
(8)信用消費的到來
中國在未來幾年逐步進入信用消費社會,相對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年化18%左右的利率,P2P的12%到15%的年利率將會有一定的吸引力。
在P2P平臺魚龍混雜的環境下,加強監管、完善誠信、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迫在眉睫。
P2P網貸信用體系的建立,首先需要從風控模式、資金安全等多方面入手,再通過長期誠信服務,取得投資人的認可和信任。信用體系建立的另一個關鍵點就是過程透明,對項目信息進行最大程度披露,借款企業及法人信息一目了然,投資后,資金的所有流轉使用信息都將可查,項目將擁有上市公司般的信息透明度,投資人也將擁有最完整的知情權。
全國范圍內完善個人的信用記錄,構建完備的個人征信業監管框架,既要有行政監管,又要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
類比于網絡交易的第三方軟件平臺,可以成立類似于此的第三方監護機構,雖然開始時略顯麻煩,但一旦完善開來,絕對會對P2P的發展和成熟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國家可以制定一份專門的法律來規范P2P行業的規則。首先,從法律上明確界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和正常民間借貸的界限。其次,對通過網絡平臺吸收公眾資金進行集合投資的模式,監管層要謹慎對待,如果監管不到位,很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最后,對網絡貸款的利率和金額做出明確規定,讓借貸雙方都有法可依。
[1] 謝平.迎接互聯網金融模式之機遇和挑戰[N].21世紀經濟報道,2012-09-03.
[2] 錢金葉,楊飛.中國P2P網絡借貸的發展現狀及前景[J].金融論壇,2012,(1):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