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寶鋒
彎曲的蘋果
盧寶鋒
蘋果一上市,就遭遇了“彎曲門”事件。當中國的“果粉”們還在翹首以待iPhone 6在中國的發售,還在羨慕嫉妒恨外國人已經可以購買新蘋果手機時,有人卻讓“果粉”們無比心痛地看著他們掰彎了新買的iPhone 6。一時間,網友們開始歡樂地吐槽“彎曲的蘋果”。
網絡吐槽圖片
但“蘋果”真的是可以彎的,當然不是彎成被吐槽的樣子。
2014年10月7日 公開的一項剛剛獲得授權的蘋果專利描述了一種“擁有自適應柔性顯示屏的移動電子設備”。這已經不是蘋果第一次在柔性顯示技術上的努力了。迄今為止,蘋果已經擁有(包括申請中的)20多項與柔性顯示有關的專利。與以往的專利有所不同,今年10月的新專利“變形”能力更強,信息的顯示甚至能根據屏幕顯示形狀的改變而自動適應調節。
除了在《哈利波特》或者一些科幻電影中,人們還沒有對柔性顯示有著廣泛的認知和接觸。即便國際消費電子(CES)上出現了PaperTabs這種像紙一樣的柔性顯示設備,但其仍處于工程原型階段。其他移動設備廠商所謂的柔性顯示,更多的僅僅處于“彎曲顯示”層面。移動設備廠商在“柔性”方向上的努力還主要是將LCD與OLED等顯示器進一步輕量化與柔性化。
而要想達到紙一般的柔性化,電氣泳動方式與電子墨水(Electronic-Ink)技術則是一個重要的技術方向。電子紙相對于LCD與OLED柔性更好,但電子紙響應速度慢、彩色顯示難度高以及成品優良率低一系列不足使得其難以大規模應用于移動設備。隨著平板電腦的流行,電子紙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電子書”設備也日漸沒落。能夠觀看視頻、瀏覽網頁、玩游戲、實現社交溝通以及閱讀電子資源(包括電子書)的平板電腦已經把功能單一的“電子書”設備擠入了一個狹窄的市場空間。
僅就“讀書”而言,“電子紙”設備從健康角度而言,還是有明顯優勢。
以Simone Benedetto為首的法國學者曾在公共科學圖書館出版物《Plos One》上發表了名為《電子書閱讀器和視覺疲勞(E-Readers and Visual Fatigue)》的獨立非營利研究報告。在研究中,12位參與實驗的志愿者分別利用6寸實體紙本書(300 dpi)、6寸顯示屏Kindle Paperwhite(E-Ink電子書閱讀器;212 ppi)、7寸顯示屏Kindle Fire HD(HD LCD;216 ppi),在平均間隔10天的情況下分別用70分鐘的時間進行閱讀。從主客觀數據可以看出,LCD顯示屏比E-Ink、實體書更容易導致視覺疲勞;E-Ink、實體書沒有太大差異,這表明E-Ink的確非常接近紙本書。
盡管如此,大多數消費者并不愿意多挾帶一塊屏幕。電子紙雖然先天性具有柔性特質,但除非技術上有重大突破,電子紙可能很難成為柔性化顯示的主力軍。
雖然柔性化顯示非??犰牛幢銓沓霈F了成熟的柔性化材料和技術,但柔性化顯示真的能夠替代我們現在的“非柔性化”顯示屏幕嗎?人們對硬度的感知本身也是一種使用習慣和消費需求。一塊踏實堅硬的屏幕可能比一張柔軟的紙在觸摸時更實用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