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
《推拿》侵權案終審,畢飛宇獲賠14萬—— 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陳枰、西苑出版社侵害畢飛宇《推拿》一書的改編權,應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西苑出版社出版陳枰版《推拿》,對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畢飛宇版《推拿》構成不正當競爭。
9月22日,《泰囧》被訴知識產(chǎn)權侵權一案一審判決出爐。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做出判決,要求被告光線傳媒等4家公司和導演徐崢立即停止涉案不正當競爭行為,共同賠償原告武漢華旗影視制作有限公司(下稱“武漢華旗”)經(jīng)濟損失500萬元,駁回武漢華旗的其他訴訟請求。2012年12月,由光線傳媒全資子公司北京光線影業(yè)有限公司出品、徐崢執(zhí)導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在全國公映,最終獲得12.66億的票房佳績,成為2012年度最賣座的華語電影。2013年3月,《人在囧途》制片方武漢華旗以知識產(chǎn)權侵權之名,將參與《泰囧》制作的4家公司及導演徐崢告上法庭。武漢華旗認為,5被告將電影名稱從《泰囧》、《人在囧途》變更為《人再囧途之泰囧》,屬于使用與“人在囧途”特有名稱相同或相似名稱的行為,容易導致相關公眾混淆誤認;并且,無論是電影名稱、構思、情節(jié)還是電影故事、主題、臺詞,《人再囧途之泰囧》與《人在囧途》兩部電影均構成實質(zhì)相同或相似。武漢華旗請求法院判令5被告立即停止侵權、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同時提出1億元的索賠要求。而光線傳媒等5被告表示,“人在囧途”名稱初始來自于1985年的新加坡電視劇《人在旅途》,而“囧”字也是2008年的十大熱詞,并非獨創(chuàng)或唯一。“人在囧途”不是《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說的知名商品,亦不構成特有名稱,故《人再囧途之泰囧》不構成侵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經(jīng)審理,最終判決光線傳媒等5被告敗訴。對于判決結(jié)果,光線傳媒認為存在極不合理狀況,已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9月25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作家畢飛宇、人民文學出版社訴編劇陳枰、西苑出版社侵權案做出終審判決:陳枰、西苑出版社侵害畢飛宇《推拿》一書的改編權,應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西苑出版社出版陳枰版《推拿》,對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畢飛宇版《推拿》構成不正當競爭;陳枰、西苑出版社賠償畢飛宇經(jīng)濟損失14萬元,賠償人民文學出版社8萬元及合理費用5000元。據(jù)了解,畢飛宇所著的《推拿》一書于2008年9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曾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之后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話劇和電影。2013年,陳枰未經(jīng)畢飛宇許可,擅自將《推拿》一書改編為劇本,并授權西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該書版權頁標注為“長篇小說”,并在封底注明“建議上架:當代小說”。后畢飛宇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向北京市東城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陳枰和西苑出版社承擔著作權侵權的民事責任。2014年3月,該案一審判決出爐,認定被告陳枰、西苑出版社侵犯畢飛宇所著有的《推拿》的著作權,賠償畢飛宇經(jīng)濟損失5萬元;同時認定兩被告未對人民文學出版社構成侵權。對此判決,原被告雙方均提出上訴。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經(jīng)詳細調(diào)查研究,對陳枰版《推拿》系小說還是電視劇劇本、陳枰版《推拿》是否構成對畢飛宇版《推拿》版權侵害、原審判賠數(shù)額是否適當、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反不正當競爭糾紛中主體是否適格等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最終認定陳枰、西苑出版社對畢飛宇版《推拿》構成侵權,西苑出版社對人民文學出版社構成不正當競爭。